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11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包括储油腔、油泵、出油管和回油管,储油腔的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油泵,且油泵对外连接出油管供油输出,回油管和出油管进行上下布置,回油管一端与储油腔上部对接进行回油,另一端与出油管远端连接,回油管水平布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连接出多个加油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油路的设计,保持润滑油的流动,以及可以不浪费的重复利用,实现多工位的润滑油供应;润滑油一直的流动状态也可避免油因沉淀而变得粘稠,令输出的油更好的在纱线上进行附着提供润滑。提供润滑。提供润滑。

An oil circuit mechanism of full-automatic threa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打线机是络筒机的一种,是将容量较大的筒纱通过向外输送卷绕,分为容量较小的筒纱,从而方便缝纫机的使用。整个纱线输送过程中,包括加油工序,其对向上输送的纱线上油,以润滑纱线,便于纱线更顺畅有序的完成卷绕。一个打线机组会并排设置多个工位来完成多组筒纱的卷绕工作,与其匹配的设置一个油路机构,可实现多个工位的上油供应,本技术就是要设计一种油路机构,来满足全自动打线机多个工位的上油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通过循环的油路设计,实现对多个工位的供油,且润滑油可保持顺畅流动以及回收,保证持续的油路供应。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包括储油腔、油泵、出油管和回油管,储油腔的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油泵,且油泵对外连接出油管供油输出,回油管和出油管进行上下布置,回油管一端与储油腔上部对接进行回油,另一端与出油管远端连接,回油管水平布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连接出多个加油管位。
[0005]作为一种改进,回油管在连接储油腔之前还设置有一段倒U形管路,倒U形管路的上部开设一个出气口。
[0006]作为一种改进,全自动打线机包括机架,储油腔位于机架之外,出油管和回油管延伸布置于机架之中。
[0007]作为一种改进,出油管和回油管在机架之中平行布置,且一端进行上下连接。
[0008]作为一种改进,储油腔为一桶体,其侧壁由上至下对外延伸连接有一段透明的观察管,储油腔内的油与观察管内的油齐平供油量监视。
[0009]作为一种改进,储油腔为一桶体,其上部开口并设置一可拆卸的上盖。
[0010]作为一种改进,上盖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向下设置有搅拌器,且搅拌器伸入储油腔中。
[0011]作为一种改进,储油腔为柱形腔,且搅拌器位于柱形腔的中心轴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循环油路的设计,保持润滑油的流动,以及可以不浪费的重复利用,实现多工位的润滑油供应;润滑油一直的流动状态也可避免油因沉淀而变得粘稠,令输出的油更好的在纱线上进行附着提供润滑。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6]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储油腔1、油泵2、出油管3和回油管4,储油腔1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油泵2,且油泵2对外连接出油管3供油输出,回油管4和出油管3进行上下布置,回油管4一端与储油腔1上部对接进行回油,另一端与出油管3远端连接,回油管4水平布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连接出多个加油管位5。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全自动打线机的下部设置筒纱进行退绕,上部设置筒纱进行卷绕,纱线在输送时经过中部设置的调节机构进行纱线的张力调节、上油等工序,以上可以通过所公开的络筒机现有技术实现,这里不再多加阐述。一台全自动打线机可并排布置多工位进行筒纱处理,每个工位具有一个上油机构,每个加油管位5就对应连接一个上油机构,实现润滑油的供应。储油腔1内装入油,通过启动油泵2,令油进行循环的流动,即油经过油泵2流向出油管3,依靠出油管3的长度将油送向远端,远端连接至回油管4,油从回油管4回流,依靠回油管4的长度布置多个加油管位5,部分油流向加油管位5,供应给上油机构,剩余的油流回储油腔1完成循环回收。如此设置的供油方式令油持续的流动,避免现有技术中油流动性低而出现的沉淀变粘稠的情况,使得输出的油能够更好的在纱线上进行附着提供润滑,保障上油机构功能的良好实现;油的循环利用也更加的环保,避免资源浪费。
[0018]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回油管4在连接储油腔1之前还设置有一段倒U形管路41,倒U形管路41的上部开设一个出气口42。
[0019]如图1、2所示,倒U形管路41的设置为回油管4在水平位置上提供了一个油输送路径上的高点,油需要积累一定数量到达倒U形管路41的高点后才可经过然后继续回流,进而保证了水平位置上多个加油管位5所在的回油管4处油量充足覆盖,避免加油管位5处出现油的短缺可能;且在倒U形管路41上部开设出气口42,在油有一部分要流入加油管位5的情况下,出气口42保持回油管4内的气流流通,排出管内空气,保证液体流动的顺畅。
[0020]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全自动打线机包括机架0,储油腔1位于机架0之外,出油管3和回油管4延伸布置于机架0之中。
[0021]如图1所示,通过将储油腔1设置于机架0之外,出油管3和回油管4延伸如其中,从而减小本身机架0的整体体积,令机架0部分保持小巧的状态;设置于外部的储油腔1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油的添加和控制,也便于将其设置的体积较大,满足长时间多工位的油供应。
[0022]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油管3和回油管4在机架0之中平行布置,且一端进行上下连接。
[0023]如图1所示,出油管3和回油管4均水平布置,并且与地面保持平行,令油可以有序顺畅的流动,保证多工位的供油稳定;且也便于两者在机架0中有序安装布置,降低布置难度。
[0024]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储油腔1为一桶体,其侧壁由上至下对外延伸连接有一段透明的观察管11,储油腔1内的油与观察管11内的油齐平供油量监视。
[0025]如图1、2所示,设置为桶体的储油腔1可供油大容量的储存,而为了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油量多少,且控制设备制造的成本,可以在桶体上下开孔,然后由孔处连接一段透明的观察管11,该观察管11由上至下布置,因结构空间连通,观察管11内油的液位与桶内
保持一致,从而可以令工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到油量,起到监视效果;作为优化可以在观察管11上设置刻度,实现准确的油量观察。
[0026]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储油腔1为一桶体,其上部开口并设置一可拆卸的上盖12。
[0027]如图1、2所示,储油腔1可设置为上部开口的结构,并增加上盖12,保证结构封闭,避免杂质落入;需要加油时拆卸上盖12开放空间即可。
[0028]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盖12安装有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向下设置有搅拌器61,且搅拌器61伸入储油腔1中。
[0029]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设置搅拌电机6,并通过搅拌电机6控制伸入储油腔1中的搅拌器61旋转,可以对内部储存的油进行搅拌,从而进一步避免空间内流动性较低而出现的油沉淀变粘稠的情况,保证油在整个循环中均保持较好的密度状态和流动状态;该搅拌器61具体可设置为螺旋桨,在储油腔1中实现良好的搅动效果。
[0030]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储油腔1为柱形腔,且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腔(1)、油泵(2)、出油管(3)和回油管(4),所述储油腔(1)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油泵(2),且油泵(2)对外连接出油管(3)供油输出,所述回油管(4)和出油管(3)进行上下布置,所述回油管(4)一端与储油腔(1)上部对接进行回油,另一端与出油管(3)远端连接,所述回油管(4)水平布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连接出多个加油管位(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4)在连接储油腔(1)之前还设置有一段倒U形管路(41),所述倒U形管路(41)的上部开设一个出气口(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打线机包括机架(0),所述储油腔(1)位于机架(0)之外,所述出油管(3)和回油管(4)延伸布置于机架(0)之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打线机的油路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属斌王伟军傅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事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