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0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包括釜体、支撑脚、电机、搅拌器、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排料口、控制器、电源导线和预均化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釜体内侧上端设置了预均化机构,通过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将原料和添加剂投入均化腔内,使搅拌器通过均化螺带将均化腔内的物料打散,避免物料进入釜体后上下分层,提升了物料的一致性,使搅拌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提升了生产效率。升了生产效率。升了生产效率。

A pressure kettle for lubricating greas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


[0001]本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涉及化工设备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润滑脂主要起降低机械摩擦,防止机械磨损的作用.同时还兼起防止金属腐蚀的保护作用,及密封防尘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润滑脂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压力釜内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皂化反应。
[0003]现有的压力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导入釜内的原料和添加剂混合均匀,但原料和添加剂进入釜内后容易分层,一致性较差,导致压力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介质混匀,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该装置包括釜体、支撑脚、电机、搅拌器、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排料口、控制器、电源导线和预均化机构,所述釜体底面焊接固定有支撑脚,所述釜体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釜体内侧顶部安装有搅拌器,并且搅拌器由电机进行驱动,所述釜体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并且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沿电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釜体底面中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釜体前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釜体后侧固定有电源导线,所述电机和电源导线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预均化机构设置于釜体内侧上端,所述预均化机构包括均化腔、下料通道、刮料件、均化螺带、螺旋段和多重搅拌机构,所述釜体内侧上端设置有均化腔,所述均化腔底部设置有下料通道,并且下料通道与釜体内侧相连通,所述搅拌器上端分别设置有刮料件和均化螺带,并且刮料件和均化螺带均位于均化腔内侧,所述刮料件与均化腔内壁贴合,所述搅拌器中部设置有螺旋段,所述均化腔顶端设置有多重搅拌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多重搅拌机构包括罩体、转盘、搅拌杆、传动齿轮和固定齿轮,所述均化腔顶端焊接固定有罩体,所述搅拌器顶端套接固定有转盘,并且转盘与罩体内侧密封转动,所述搅拌杆顶端通过轴承与转盘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顶端延伸进罩体内并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均化腔顶端通过螺栓与固定齿轮锁固,所述固定齿轮位于罩体内侧,并且固定齿轮与传动齿轮外表面相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刮料件与均化腔内壁形状相适配,且刮料件与均化腔的接触面设置有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螺旋段位于下料通道内侧,且螺旋段与下料通道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
[0009]优选的,所述均化腔与釜体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且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均与均化腔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齿轮中部开设有通槽,且搅拌器通过该通槽穿过固定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和传动齿轮均设置有两组,且搅拌杆和传动齿轮分别沿转盘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穿过均化螺带内侧,且搅拌杆可360度无死角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均采用42CrMo齿轮钢材质,可使其强度、淬透性和韧性大大增强,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0014]优选的,所述刮料件为聚氨酯材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且耐磨性能优良。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6]优点1: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通过在釜体内侧上端设置了预均化机构,通过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将原料和添加剂投入均化腔内,使搅拌器通过均化螺带将均化腔内的物料打散,避免物料进入釜体后上下分层,提升了物料的一致性,使搅拌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7]优点2: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通过在均化腔顶端设置了多重搅拌机构,在搅拌器旋转过程中转盘随其同步转动,同时传动齿轮在固定齿轮的配合下驱动搅拌杆自转,进而在搅拌杆和均化螺带之间形成强烈混合区,使搅拌杆配合均化螺带进一步提升了物料在均化腔内的打散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釜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均化腔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固定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釜体

1、支撑脚

2、电机

3、搅拌器

4、第一进料口

5、第二进料口
ꢀ‑
6、排料口

7、控制器

8、电源导线

9、预均化机构

10、均化腔

101、下料通道

102、刮料件

103、均化螺带

104、螺旋段

105、多重搅拌机构

106、罩体

1061、转盘

1062、搅拌杆

1063、传动齿轮

1064、固定齿轮

106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包括釜体1、支撑脚2、电机3、搅拌器4、第一进料口5、第二进料口6、排料口7、控制器8、电源导线9和预均化机构10,釜体1底面焊接固定有支撑脚2,釜体1顶部安装有电机3,釜体1内侧顶部安装有搅拌器4,并且搅拌器 4由电机3进行驱动,釜体1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
口5和第二进料口6,并且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沿电机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釜体1底面中部开设有排料口7,釜体1前侧安装有控制器8,釜体1后侧固定有电源导线9,电机3和电源导线9均与控制器8电连接,预均化机构10设置于釜体1内侧上端。
[0027]请参阅图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预均化机构10包括均化腔101、下料通道102、刮料件103、均化螺带104、螺旋段105和多重搅拌机构106,釜体1内侧上端设置有均化腔101,均化腔101 底部设置有下料通道102,并且下料通道102与釜体1内侧相连通,搅拌器4上端分别设置有刮料件103和均化螺带104,并且刮料件103和均化螺带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包括釜体(1)、支撑脚(2)、电机(3)、搅拌器(4)、第一进料口(5)、第二进料口(6)、排料口(7)、控制器(8)和电源导线(9),所述釜体(1)底面焊接固定有支撑脚(2),所述釜体(1)顶部安装有电机(3),所述釜体(1)内侧顶部安装有搅拌器(4),并且搅拌器(4)由电机(3)进行驱动,所述釜体(1)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并且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沿电机(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釜体(1)底面中部开设有排料口(7),所述釜体(1)前侧安装有控制器(8),所述釜体(1)后侧固定有电源导线(9),所述电机(3)和电源导线(9)均与控制器(8)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均化机构(10),所述预均化机构(10)设置于釜体(1)内侧上端,所述预均化机构(10)包括均化腔(101)、下料通道(102)、刮料件(103)、均化螺带(104)、螺旋段(105)和多重搅拌机构(106),所述釜体(1)内侧上端设置有均化腔(101),所述均化腔(101)底部设置有下料通道(102),并且下料通道(102)与釜体(1)内侧相连通,所述搅拌器(4)上端分别设置有刮料件(103)和均化螺带(104),并且刮料件(103)和均化螺带(104)均位于均化腔(101)内侧,所述刮料件(103)与均化腔(101)内壁贴合,所述搅拌器(4)中部设置有螺旋段(105),所述均化腔(101)顶端设置有多重搅拌机构(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润滑脂生产的压力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搅拌机构(106)包括罩体(1061)、转盘(1062)、搅拌杆(1063)、传动齿轮(1064)和固定齿轮(1065),所述均化腔(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向晖李健李冬彬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兰春润滑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