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及非接触式原位测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66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及非接触式原位测量系统,其中的加热装置包括机架、电磁场加热组件、电辅热组件和保温组件;电磁场加热组件包括多模谐振腔、多个波导管和微波耦合发热元件,多个波导管均匀且正交分布设置在所述多模谐振腔外部,电辅热组件和保温组件均设置在谐振腔中;待制备的样品设置在微波耦合发热元件中;所述电辅热组件设置在所述保温组件中;所述多模谐振腔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监测样品温度或/和采集样品图像的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在电磁场辅助下实现对样品的超快速加热,并通过可视化窗口实时监测热过程中样品的温度及图像信息,结合原位测量系统可获取样品表面温度分布、几何尺寸及密度变化数据。变化数据。变化数据。

A visual ultra fast heat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in-situ measur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及非接触式原位测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制造与测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及非接触式原位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材料科学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于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等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及制备时,往往需要对样品的温度分布、几何尺寸及密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准确了解样品热过程中的几何结构及理化特征变化,从而分析材料烧结、化学反应、热处理等过程的机制原理,提高工艺可控性,最终获得高质量的产品。然而,在已有报道中,针对材料高温制造的原位测量系统,仅应用于常规低速加热过程,无外场辅助作用,且升温速率低,无法践行当前“低碳制造、绿色制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现有针对样品热致形变过程的原位测量方法或系统,仅可以获得样品在单一维度上的平均几何尺寸数据,对样品形状结构的限制极大,不能适应当前“近净成形、增材制造”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趋势。
[0003]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在超高速升温条件下,对复杂构型样品形变过程进行原位测量与分析的系统与装置,对于分析材料形变与缺陷产生机制、明确温度与应力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电磁场加热组件、电辅热组件和保温组件;所述电磁场加热组件包括多模谐振腔、多个波导管和微波耦合发热元件,所述多个波导管均匀且正交分布设置在所述多模谐振腔外部,且所述多个波导管与微波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多模谐振腔的内腔中心处,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由高介电损耗材料制成且呈腔体设置,待制备的样品设置在微波耦合发热元件中;所述保温组件由低介电损耗材料制成且呈腔体设置,所述电辅热组件和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均设置在所述保温组件中;所述多模谐振腔上设有若干个可视化的且用于实时监测样品温度或/和采集样品图像的监测口,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和保温组件上均设有镂空口,所述镂空口与所述监测口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电热元件;其中,所述电热元件与电源装置连接,所述若干个电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设有多个,该多个电热元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视化超快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内保温腔体和外保温层,所述微波耦合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内保温腔体内,所述外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保温腔体外部,所述电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内保温腔体和外保温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飞严政清聂光临王强林华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