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声协同近视调控装置、方法及近视治疗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22306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声协同近视调控装置、方法及近视治疗仪,涉及眼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近视调控装置包括控制模组、激光模组、脉冲模组和超声换能模组,激光模组可向眼球后极发射激光;脉冲模组可输出治疗用脉冲信号和监测用脉冲信号;超声换能模组可根据治疗用脉冲信号向眼球后极发射治疗用超声波信号,以及根据监测用脉冲信号向眼球后极发射监测用超声波信号,同时接收反射的监测用超声回波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控制模组可根据电信号分析眼球后极的生物参数,并根据生物参数和相应生物参数基准动态控制激光模组和/或脉冲模组的工作。本申请实现了激光‑超声双模态协同调控近视,并可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疗效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眼科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光声协同近视调控装置、方法及近视治疗仪


技术介绍

1、近视指的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所导致的视物模糊,属于全球高发的一种屈光不正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眼轴异常增长、巩膜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及脉络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密切相关。传统近视干预技术主要包括光学矫正(如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和激光手术矫正(如lasik、prk或fs-lasik),后者通过改变角膜曲率矫正视力,虽技术成熟且效果显著,但存在局限性:需切削角膜组织,对角膜厚度要求严格,且通常仅适用于成年后度数稳定的患者,无法满足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多聚焦于屈光矫正,缺乏对巩膜重塑、眼轴增长等的直接干预,且术后监测依赖传统影像学检查,无法实时动态评估疗效;如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虽能获取眼轴长度、视网膜结构等参数,但功能分散,难以实现治疗与监测的同步整合,导致干预方案的调整滞后。

2、相关技术中,针对近视的非侵入式调控技术(如低强度红光疗法或超声生物力学调控)虽在眼科领域展现出潜力,但疗效甚微,其技术瓶颈仍制约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声协同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模组、激光模组、脉冲模组及控制模组,所述激光模组、所述脉冲模组和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基于压电效应且具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激光模组的光路上,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包括激光器、扩束镜以及匀化片,所述激光器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扩束镜、所述匀化片和所述超声换能模组相互间隔地依次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光路上,所述激光器的光路穿过所述通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包括信号采集卡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声协同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模组、激光模组、脉冲模组及控制模组,所述激光模组、所述脉冲模组和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基于压电效应且具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激光模组的光路上,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包括激光器、扩束镜以及匀化片,所述激光器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扩束镜、所述匀化片和所述超声换能模组相互间隔地依次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光路上,所述激光器的光路穿过所述通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模组包括信号采集卡以及基于压电效应的超声换能器,所述信号采集卡和所述脉冲模组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超声换能器,所述信号采集卡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模组,所述通光孔设于所述超声换能器上,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环形压电阵列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压电阵列内侧的x向压电阵列和y向压电阵列,所述环形压电阵列、所述x向压电阵列和所述y向压电阵列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脉冲模组,所述x向压电阵列与所述y向压电阵列相垂直,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x向压电阵列与所述y向压电阵列的相交处,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压电阵列、所述x向压电阵列和所述y向压电阵列均包括多个压电阵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中文于文峰袁子轩曾吕明纪轩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