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1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涉及道路安全防护领域,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翻转油缸与翻转架,所述翻转油缸位于翻转架的下方,所述翻转架的中部设有限位板,所述翻转架的上端外表面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翻转调节,方便进行收纳调整,便于进行操作,内防撞板在使用时可通过吸能杆起到吸能的效果,可对撞击进行缓冲保护,交叉杆在使用时可提高防撞吸能的效果,在使用时结构强度较高,吸能效果较好,缓冲弹簧在使用时可起到缓冲的效果,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好。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好。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好。

A buffer structure of anti-collision buffe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道路施工时,需要在施工作业区域后方放置一辆尾部安装防撞缓冲吸能装置的车辆,若发生追尾事故,能够在肇事车辆和前方施工作业区域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区域,通过机具结构变形吸收撞击的能量,最大限度的降低被保护人员及设备遭到碰撞的几率。
[0003]但现有的防撞缓冲吸能装置在使用时,吸能效果较差,并且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收纳,不便于就行调节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翻转油缸与翻转架,所述翻转油缸位于翻转架的下方,所述翻转架的中部设有限位板,所述翻转架的上端外表面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变幅油缸,所述变幅油缸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内防撞板,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外表面设有侧边板,所述内防撞板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吸能杆,所述吸能杆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外防撞板,所述吸能杆的一侧外表面设有交叉杆,所述交叉杆的两侧外表面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缓冲弹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油缸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架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架的两侧内表面与限位板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翻转架的上端外表面与连接板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连接座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内表面与变幅油缸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变幅油缸的一端外表面与内防撞板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防撞板的一端外表面与吸能杆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吸能杆的数量为四组。
[0010]优选的,所述吸能杆的一侧外表面与交叉杆的两端外表面焊接连接,所述交叉杆的两侧外表面均与固定板的两端外表面焊接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弹簧的一端外表面焊接连接,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十二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翻转调节,方便进行收纳调整,便于进行操作,内防撞板在
使用时可通过吸能杆起到吸能的效果,可对撞击进行缓冲保护,交叉杆在使用时可提高防撞吸能的效果,在使用时结构强度较高,吸能效果较好,缓冲弹簧在使用时可起到缓冲的效果,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内防撞板9的俯视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内防撞板9的侧视结构图。
[0016]图中:1、第一连接座;2、翻转油缸;3、翻转架;4、限位板;5、连接板;6、第二连接座;7、变幅油缸;8、侧边板;9、内防撞板;10、吸能杆;11、外防撞板;12、交叉杆;13、固定板;14、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1,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翻转油缸2与翻转架3,翻转油缸2位于翻转架3的下方,翻转架3的中部设有限位板4,翻转架3的上端外表面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变幅油缸7,变幅油缸7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内防撞板9,第二连接座6的两侧外表面设有侧边板8,内防撞板9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吸能杆10,吸能杆10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外防撞板11,吸能杆10的一侧外表面设有交叉杆12,交叉杆12的两侧外表面均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缓冲弹簧14。
[001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油缸2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架3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翻转架3的两侧内表面与限位板4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翻转油缸2在使用时可带动翻转架3进行翻转。
[0020]进一步的,翻转架3的上端外表面与连接板5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连接座6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翻转架3在使用时可通过连接板5带动第二连接座6进行翻转。
[0021]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座6的一端内表面与变幅油缸7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变幅油缸7的一端外表面与内防撞板9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变幅油缸7在使用时可对内防撞板9进行展开翻转。
[0022]进一步的,内防撞板9的一端外表面与吸能杆10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吸能杆10的数量为四组,内防撞板9在使用时可通过吸能杆10起到吸能的效果,可对撞击进行缓冲保护。
[0023]进一步的,吸能杆10的一侧外表面与交叉杆12的两端外表面焊接连接,交叉杆12的两侧外表面均与固定板13的两端外表面焊接连接,交叉杆12在使用时可提高防撞吸能的效果,在使用时结构强度较高,吸能效果较好。
[0024]进一步的,固定板13的一端外表面与缓冲弹簧14的一端外表面焊接连接,固定板13的数量为四组,缓冲弹簧14的数量为十二组,缓冲弹簧14在使用时可起到缓冲的效果。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在使用时,可将第一连接座1安装到车辆的后方,在使用时可通过翻转油缸2对翻转架3进行翻转,然后使翻转架3通过连接板5带动第二连接座6进行翻转,并通过变幅油缸7将防撞板9进行展开翻转,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翻转调节,方便进行收纳调整,便于进行操作,内防撞板9在使用时可通过吸能杆10起到吸能的效果,可对撞击进行缓冲保护,交叉杆12在使用时可提高防撞吸能的效果,在使用时结构强度较高,吸能效果较好,缓冲弹簧14在使用时可起到缓冲的效果,较为实用。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翻转油缸(2)与翻转架(3),所述翻转油缸(2)位于翻转架(3)的下方,所述翻转架(3)的中部设有限位板(4),所述翻转架(3)的上端外表面设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6),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变幅油缸(7),所述变幅油缸(7)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内防撞板(9),所述第二连接座(6)的两侧外表面设有侧边板(8),所述内防撞板(9)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吸能杆(10),所述吸能杆(10)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外防撞板(11),所述吸能杆(10)的一侧外表面设有交叉杆(12),所述交叉杆(12)的两侧外表面均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缓冲弹簧(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缓冲车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油缸(2)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1)的一端外表面与翻转架(3)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架(3)的两侧内表面与限位板(4)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德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