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梭阀和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82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湿梭阀和干燥机,涉及压缩空气干燥装置技术领域,其中,除湿梭阀包括型材壳体、两个定位套和封堵球,所述型材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型材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两个第一进气口和一个第一出气口;两个所述定位套沿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腔室,所述定位套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位置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封堵球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腔室且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套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口交替进气,当一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时,压缩空气进入与其连通的所述定位套中,并将所述封堵球沿轴线方向推动且封堵另一所述定位套的所述第二出气口。该除湿梭阀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且成本低。易损坏且成本低。易损坏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梭阀和干燥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梭阀和应用该除湿梭阀的干燥机。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用于形成压缩空气并储存于储气罐中,干燥机与储气罐的输出端连通,通过氧化铝吸附颗粒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以得到干燥的压缩空气。
[0003]由于空压机压力较大,需要采用双通道切换的方式进行除湿,以提高除湿效果,再通过单向阀将完成干燥的压缩空气排出,由于除湿通道有两个,因此单向阀需要设置两个与除湿通道对应连通的排气通道,根据除湿通道的切换进行排气通道的切换,使工作时的除湿通道与排气通道连通并将干燥的压缩空气排出,目前采用气缸电磁阀的方式实现通道切换,存在使用寿命短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梭阀,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且成本低的除湿梭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除湿梭阀,设于干燥机用于切换压缩空气的通道,所述除湿梭阀包括:
[0006]型材壳体,所述型材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型材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有两个;
[0007]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套沿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腔室,所述定位套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位置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口相对设置;
[0008]封堵球,所述封堵球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腔室且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套之间;
[0009]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口交替进气,当一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时,压缩空气进入与其连通的所述定位套中,并将所述封堵球沿轴线方向推动且封堵另一所述定位套的所述第二出气口。
[0010]可选地,所述型材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型材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孔,所述定位套和所述封堵球从所述安装孔进入所述腔室,所述安装孔通过封堵头实现封堵。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封堵头与所述安装孔为螺纹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腔室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一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另一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用于安装所述定位套,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放置所述封堵球。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
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形成圆环端面,所述定位套的一端面与所述圆环端面抵接,所述定位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封堵头抵接。
[0014]可选地,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圆环端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封堵球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与所述密封圈的端面紧密贴合,以封堵所述第二出气口。
[0015]可选地,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封堵球的一端设有倒角。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设于所述型材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出气口设有出气接头,所述出气接头与所述第一出气口为螺纹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型材壳体还设有多个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两侧,所述连接口设有快接头,所述快接头与所述连接口为螺纹连接。
[001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干燥机,所述干燥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除湿梭阀。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型材壳体的腔室内设有两个定位套和一个封堵球,封堵球可活动地位于两个定位套之间,型材壳体的两个第一进气口对应连通至定位套内,两个第一进气口交替进气,当其中一个第一进气口进气时,压缩空气进入与其连通的定位套中,并将封堵球沿轴线方向推动且封堵另一定位套的第二出气口,由于采用了压缩空气进入一定位套使得封堵球封堵另一定位套的技术手段,实现压缩空气通道的切换,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气缸电磁阀的方式实现通道切换,存在使用寿命短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且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除湿梭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除湿梭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除湿梭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型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型材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型材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除湿梭阀100;型材壳体10;腔室11;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第一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安装孔14;连接口15;定位套20;第二进气口21;第二出气口22;封堵球30;封堵头40;密封圈50;快接头60;出气接头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
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本技术提出一种除湿梭阀100,该除湿梭阀100设于干燥机用于切换压缩空气的通道,将完成干燥的压缩空气排出。
[0033]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除湿梭阀100包括型材壳体10、定位套20和封堵球30,其中,型材壳体10具有腔室11,型材壳体10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梭阀,设于干燥机用于切换压缩空气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梭阀包括:型材壳体,所述型材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型材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有两个;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套沿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腔室,所述定位套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位置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口相对设置;封堵球,所述封堵球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腔室且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套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进气口交替进气,当一所述第一进气口进气时,压缩空气进入与其连通的所述定位套中,并将所述封堵球沿轴线方向推动且封堵另一所述定位套的所述第二出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型材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孔,所述定位套和所述封堵球从所述安装孔进入所述腔室,所述安装孔通过封堵头实现封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封堵头与所述安装孔为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一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另一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松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