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结构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阵列区的布局受到字线间距和位线间距的限制。
[0003]随着技术的进步,半导体结构尺寸逐渐缩小,字线间距和位线间距不断减小,导致阵列区的金属层的金属布线难以形成图案,且由于特征尺寸的缩小,金属层与其他导电结构,例如位于两个阵列之间的晶体管结构,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影响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能。
[0004]如何形成阵列区的金属层,且降低金属层与其他导电结构之间的寄生电容,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旨在提供一种阵列区的金属层的形成方法,且形成的金属层与其他导电结构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个分立的晶体管结构;形成覆盖所述晶体管结构的介质层;在所述介质层的顶部表面形成分立的金属层;在所述金属层之间的间隙形成开口;用绝缘层填充所述开口,所述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介质层的介电常数,所述绝缘层用于减小所述金属层之间的寄生电容,以及减小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晶体管结构之间的寄生电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层的顶部表面形成分立的金属层,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介质层上形成覆盖所述介质层顶部表面的金属膜;在所述金属膜顶部表面形成图形化的第一掩膜层;在所述第一掩膜层侧壁形成第二掩膜层;形成填充第二掩膜层之间间隙的第三掩膜层;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直至暴露出所述金属膜;基于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去除暴露出的所述金属膜,形成所述分立的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填充第二掩膜层之间间隙的第三掩膜层,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填充第二掩膜层之间间隙,且覆盖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掩膜层的第三掩膜;去除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掩膜层顶部表面的所述第三掩膜,形成所述第三掩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方向上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方向上,形成的所述第二掩膜层的宽度为10nm~5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掺杂有硼或磷的氧化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绝缘层填充所述开口,包括以下步骤:形成覆盖所述开口侧壁和所述金属层侧壁的第一绝缘膜;在所述第一绝缘膜的侧壁上形成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绝缘膜与所述第二绝缘膜共同构成所述绝缘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的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厚度为2nm~10n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的所述第二绝缘膜还围成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用于减小所述绝缘层的介电常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围成的所述空气间隙还
位于所述金属层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拯,
申请(专利权)人: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