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34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51
本申请涉及工作阀块及电液比例多路阀,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阀杆,阀杆可活动地设于阀腔内,以控制主进油通道通过阀腔连通第一分油通道,或者通过阀腔连通第二分油通道。阀体的还设有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分别设于阀杆的两端,且工作阀片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设于阀体的两端,且第一电磁阀能够连通第一液压腔,以控制第一液压腔的通断,第二电磁阀能够连通第二液压腔,以控制第二液压腔的通断。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解决了现有的工作阀片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推动阀杆移动,造成多路阀的操作舒适性较低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液压元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

技术介绍

[0002]叉车作为工业搬运车辆,是现代工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场合,并且,叉车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0003]通常,叉车以多路阀作为控制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前倾或者后倾的动力元件。并且,多路阀通常包括一个进油阀片、一个回油阀片和多个工作阀片。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阀杆,阀体设有阀腔、主进油通道、第一分油通道和第二分油通道,阀杆可活动地设于阀腔内,以控制主进油通道通过阀腔连通第一分油通道或者通过阀腔连通第二分油通道。当阀杆连通主进油通道和第二分油通道时,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前倾,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处于前倾状态有利于叉货架叉起货物。当阀杆连通主进油通道和第一分油通道时,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后倾,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处于后倾状态有利于货物在叉货架上保持稳定,避免货物坠落。现有的工作阀片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推动阀杆移动,如此,多路阀的操作舒适性较低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解决现有的工作阀片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推动阀杆移动,造成多路阀的操作舒适性较低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阀杆,阀体设有阀腔、主进油通道、第一分油通道和第二分油通道,阀杆可活动地设于阀腔内,以控制主进油通道通过阀腔连通第一分油通道,或者通过阀腔连通第二分油通道。阀体的还设有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分别设于阀杆的两端,且工作阀片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设于阀体的两端,且第一电磁阀能够连通第一液压腔,以控制第一液压腔的通断,第二电磁阀能够连通第二液压腔,以控制第二液压腔的通断。当第一液压腔通入压力油液时,压力油液能够推动阀杆移动,以使主进油通道通过阀腔连通第一分油通道,当第二液压腔通入压力油液时,压力油液能够推动阀杆移动,以使主进油通道连通第二分油通道。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设有第一安装斜面,阀体位于第一安装斜面处开设有连通第一液压腔的第一装配孔,第一电磁阀装设于的第一装配孔,且第一装配孔的轴线与第一液压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第一电磁阀的装配难度以及进一步降低阀体的加工难度。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的轴线与第一液压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还设有分别连通第一装配孔的第一进油路和第一出油路,第一进油路和第一出油路平行设置,且第一进油路的轴线和第一出油路的轴线均垂直于第一液压腔的轴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压力油液进入第一液压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设有第二安装斜面,阀体位于第二安装斜面处开设有连通第二液压腔的第二装配孔,第二电磁阀装设于的第二装配孔,且第二装配孔的轴线与第二液压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第二电磁阀的装配难度以及进一步降低阀体的加工难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装配孔的轴线与第二液压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还设有分别连通第二装配孔的第二进油路和第二出油路,第二进油路和第二出油路平行设置,且第二进油路的轴线和第二出油路的轴线均垂直于第二液压腔的轴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压力油液进入第二液压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为比例减压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一电磁阀通过阀杆控制主进油通道内压力油液的进液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磁阀为比例减压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二电磁阀通过阀杆控制主进油通道内压力油液的进液量。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还设有第一进油支路和第二进油支路,第一进油支路和第二进油支路能够分别通过阀腔连通主进油通道,且第一进油支路连通第二进油支路。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扩大主进油通道的进油量。
[00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液比例多路阀,该电液比例多路阀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工作阀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块及电液比例多路阀,当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一液压腔时,压力油液进入第一液压腔并推动阀杆移动,以使主进油通道连通第一分油通道,压力油液通过主进油通道进入阀腔,之后,压力油液进入第一分油通道,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后倾。当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二液压腔时,压力油液进入第二液压腔并推动阀杆移动,以使主进油通道连通第二分油通道,压力油液通过主进油通道进入阀腔,之后,压力油液进入第二分油通道,叉车前方的叉货架前倾。如此设置,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了阀杆的移动,大大提高了电液比例多路阀的操作舒适性,以及提高了电液比例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也即,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片及电液比例多路阀解决了现有的工作阀片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推动阀杆移动,造成多路阀的操作舒适性较低且多路阀的控制精度和操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块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工作阀块的管路图。
[0019]附图标记:100、阀体;110、阀腔;120、主进油通道;121、第一进油支路;122、第二进油支路;123、第一分油通道;124、第二分油通道;130、第一液压腔;140、第二液压腔;151、第一安装斜面;152、第一装配孔;153、第二安装斜面;154、第二装配孔;161、第一进油路;161a、第一进油辅路;161b、第一开口;161c、第一高压堵头;162、第一出油路;162a、第一出油辅路;162b、第二开口;162c、第二高压堵头;163、第二进油路;163a、第二进油辅路;163b、第三开口;163c、第三高压堵头;164、第二出油路;164a、第二出油辅路;164b、第四开口;164c、第四高压堵头;170、活动腔;180、反馈油道;200、阀杆;300、第一电磁阀;400、第二电磁阀;500、主单向阀;510、压缩弹簧;520、活动堵头;521、油液检测通道;600、第一单向阀;700、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0)和阀杆(200),所述阀体(100)设有阀腔(110)、主进油通道(120)、第一分油通道(123)和第二分油通道(124),所述阀杆(20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阀腔(110)内,以控制所述主进油通道(120)通过所述阀腔(110)连通所述第一分油通道(123),或者通过所述阀腔(110)连通所述第二分油通道(124);所述阀体(100)的还设有第一液压腔(130)和第二液压腔(140),所述第一液压腔(130)和所述第二液压腔(140)分别设于所述阀杆(200)的两端,且所述工作阀片还包括第一电磁阀(300)和第二电磁阀(400),所述第一电磁阀(300)和所述第二电磁阀(400)分别设于所述阀体(10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电磁阀(300)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液压腔(130),以控制所述第一液压腔(130)的通断,所述第二电磁阀(400)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液压腔(140),以控制所述第二液压腔(140)的通断,当所述第一液压腔(130)通入压力油液时,压力油液能够推动所述阀杆(200)移动,以使所述主进油通道(120)通过所述阀腔(110)连通所述第一分油通道(123),当所述第二液压腔(140)通入压力油液时,压力油液能够推动所述阀杆(200)移动,以使所述主进油通道(120)连通所述第二分油通道(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0)设有第一安装斜面(151),所述阀体(10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斜面(151)处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液压腔(130)的第一装配孔(152),所述第一电磁阀(300)装设于所述的第一装配孔(152),且所述第一装配孔(15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液压腔(13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5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液压腔(13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犇张辉王军陈莉钟麒何贤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