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901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包括外壳组件、提手、后盖、前盖、电池模组、逆变器、散热支架和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外壳组件和风扇的设置,使用时,散热支架将电池模组和逆变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风扇启动加快涵道内空气的流动,从而带走铝合金外壳的热量,从而间接带走逆变器、电池模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达到涵道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涵道的两端没有封闭,对铝合金外壳的内部还是封闭状态,气流并不会流入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提高了储能电源的防护等级,保证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便携储能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储能电源在工作时候均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在便携储能电源大功率放电带载负载的时候发热量特别大,因此为了便携储能电源能正常工作必须设置散热冷却系统,但现有技术中一般增加风扇散热,储能电源外壳需要开设大量散热孔,导致储能电源防尘防水等级很低,大量灰尘水汽会进入到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影响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寿命,急需研制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增加风扇散热,储能电源外壳需要开设大量散热孔,导致储能电源防尘防水等级很低,大量灰尘水汽会进入到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影响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寿命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增加风扇散热,储能电源外壳需要开设大量散热孔,导致储能电源防尘防水等级很低,大量灰尘水汽会进入到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影响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寿命的问题。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包括外壳组件、提手、后盖、前盖、电池模组、逆变器和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安装在外壳组件内部的下方;所述逆变器安装在散热支架的内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散热支架的上方;所述提手安装在外壳组件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后盖安装在外壳组件的后侧;所述前盖安装在外壳组件的前侧;
[0006]所述外壳组件包括铝合金外壳、涵道和鳍片,所述涵道采用两个,且涵道设置在铝合金外壳内部两侧的下方;所述鳍片设置在涵道的内部侧面。
[0007]优选的,所述涵道的内部安装有风扇,且风扇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相连,该风扇采用两个,其中风扇用于加快涵道内空气的流动。
[0008]优选的,所述后盖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的尺寸匹配,且后盖与铝合金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前盖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的尺寸匹配,且前盖与铝合金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09]优选的,所述提手便于进行电源的携带;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相连;所述散热支架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的尺寸匹配,且散热支架用于将电池模组和逆变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
[0010]优选的,所述涵道的两端采用敞口式设置,且涵道与铝合金外壳为一体式设置,该涵道对称设置;所述鳍片与涵道为一体式设置,且鳍片配合风扇加快热量的散失。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的外壳组件和风扇的设置,使用时,散热支架将电池模组和逆变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风扇启动加快涵道内空气的流动,从而带走铝合金外壳的热量,从而间接带走逆变器、电池模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达到涵道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涵道的两端没有封闭,对铝合金外壳的内部还是封闭状态,气流并不会流入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提高了储能电源的防护等级,保证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0013]2.本技术的后盖和前盖的设置,后盖与铝合金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前盖与铝合金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保证储能电源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
外壳组件,11

铝合金外壳,12

涵道,13

鳍片,2

提手,3

后盖,4

前盖,5

电池模组,6

逆变器,7

散热支架,8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
[0020]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包括外壳组件1、提手2、后盖3、前盖4、电池模组5、逆变器6和散热支架7,散热支架7安装在外壳组件1内部的下方;逆变器6安装在散热支架7的内部;电池模组5安装在散热支架7的上方;提手2安装在外壳组件1上方的中间位置;后盖3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后侧;前盖4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前侧;后盖3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11的尺寸匹配,且后盖3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前盖4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11的尺寸匹配,且前盖4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提手2便于进行电源的携带;电池模组5通过导线与逆变器6相连;散热支架7的尺寸与铝合金外壳11的尺寸匹配,且散热支架7用于将电池模组5和逆变器6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11。
[0022]本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包括铝合金外壳11、涵道12和鳍片13,涵道12采用两个,且涵道12设置在铝合金外壳11内部两侧的下方;鳍片13设置在涵道12的内部侧面;涵道12的两端采用敞口式设置,且涵道12与铝合金外壳11为一体式设置,该涵道12对称设置;鳍片13与涵道12为一体式设置,且鳍片13配合风扇8加快热量的散失;使用时,散热支架7将电池模组5和逆变器6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11,风扇8启动加快涵道12内空气的流动,从而带走铝合金外壳11的热量,从而间接带走逆变器6、电池模组5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达到涵道12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涵道12的两端没有封闭,对铝合金外壳11的内部还是封闭状态,气流并不会流入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提高了储能电源的防护等级,保证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0023]本实施例中,涵道12的内部安装有风扇8,且风扇8通过导线与逆变器6相连,该风扇8采用两个,其中风扇8用于加快涵道12内空气的流动;后盖3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前盖4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保证储能电源的密封性能。
[0024]本技术,使用时,散热支架7将电池模组5和逆变器6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11,风扇8启动加快涵道12内空气的流动,从而带走铝合金外壳11的热量,从而间接带走逆变器6、电池模组5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达到涵道12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涵道12的两端没有封闭,对铝合金外壳11的内部还是封闭状态,气流并不会流入储能电源的内部,从而提高了储能电源的防护等级,保证储能电源内部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后盖3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前盖4与铝合金外壳1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保证储能电源的密封性能。
[0025]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1)、提手(2)、后盖(3)、前盖(4)、电池模组(5)、逆变器(6)和散热支架(7),所述散热支架(7)安装在外壳组件(1)内部的下方;所述逆变器(6)安装在散热支架(7)的内部;所述电池模组(5)安装在散热支架(7)的上方;所述提手(2)安装在外壳组件(1)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后盖(3)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后侧;所述前盖(4)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前侧;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铝合金外壳(11)、涵道(12)和鳍片(13),所述涵道(12)采用两个,且涵道(12)设置在铝合金外壳(11)内部两侧的下方;所述鳍片(13)设置在涵道(12)的内部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12)的内部安装有风扇(8),且风扇(8)通过导线与逆变器(6)相连,该风扇(8)采用两个,其中风扇(8)用于加快涵道(12)内空气的流动。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小威周志平庞业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移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