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581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包括外壳组件、塑料盖、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DC电源模块、扩充模块和连接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的设置,通过梯形导槽与梯形导轨配合进行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等与外壳的卡接,通过螺栓和连接螺纹孔与外壳相连,当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其中一个损坏或需要更换时,拆卸下相应的模块即可,便于便携电源的维护保养;连接主板的设置,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通过连接端子与连接主板的连接器相连,模块化设计可以任意组合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和逆变器模块,来实现不同功率,不同容量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便于产品标准化制造。不同需求的同时便于产品标准化制造。不同需求的同时便于产品标准化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便携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便携电源千奇百态,便携电源随着容量的变化或者带载功率的变化,从而电源尺寸就会随之而改变,并且零部件也多样化,现有便携电源结构固定,当电源内电源模组没电或者出现状况时,整个电源就无法工作,不利于便携电源的维护保养,急需研制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0003]现有便携电源结构固定,当电源内电源模组没电或者出现状况时,整个电源就无法工作,不利于便携电源的维护保养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以解决现有便携电源结构固定,当电源内电源模组没电或者出现状况时,整个电源就无法工作,不利于便携电源的维护保养的问题。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包括外壳组件、塑料盖、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DC电源模块、扩充模块和连接主板,所述塑料盖安装在外壳组件的后侧;所述连接主板嵌装在塑料盖靠近外壳组件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DC电源模块和扩充模块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外壳组件的内部;
[0006]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梯形导轨和固定螺纹孔,所述梯形导轨采用多个,且梯形导轨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两侧;所述固定螺纹孔采用多个,且固定螺纹孔开设在梯形导轨的前侧。
[0007]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本体、梯形导槽、固定板、连接螺纹孔和连接端子,所述电池本体开设在外壳内部的上方;所述梯形导槽采用两个,且梯形导槽开设在电池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板采用两个,且固定板设置在电池本体前侧的两端;所述连接螺纹孔采用两个,且连接螺纹孔开设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端子安装在电池本体后侧的中间位置。
[0008]优选的,所述塑料盖的尺寸与外壳的尺寸匹配;所述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DC电源模块和扩充模块采用相同的尺寸,且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DC电源模块和扩充模块采用相同的结构;所述连接主板靠近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器。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侧采用敞口式,且外壳的后侧开设有多个通槽,该外壳的通槽与连接主板的连接器对齐;所述梯形导轨对称设置,且梯形导轨在外壳的两侧均匀分布,该梯形导轨的前侧与外壳的前侧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的尺寸与外壳的尺寸匹配;所述梯形导槽与梯形导轨对齐,且梯形导槽的尺寸与梯形导轨的尺寸匹配;所述固定板与梯形导轨的前侧贴合;所述连接螺纹孔的深度等于固定板的厚度,且连接螺纹孔与固定螺纹孔对齐,该连接螺纹孔的尺寸与固定螺纹孔的尺寸匹配;所述连接端子的后侧通过外壳的通槽贯穿至外壳的后侧,且连
接端子与连接主板的连接器对齐,该连接端子与连接主板的连接器匹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的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的设置,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采用相同的尺寸和结构,通过梯形导槽与梯形导轨配合进行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与外壳的卡接,通过螺栓和连接螺纹孔与外壳相连,当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其中一个损坏或需要更换时,拆卸下相应的模块即可,便于便携电源的维护保养。
[0013]2.本技术的连接主板的设置,电池模块、逆变器模块和DC电源模块通过连接端子与连接主板的连接器相连,模块化设计可以任意组合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和逆变器模块,来实现不同功率,不同容量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便于产品标准化制造,降低制造管理成本,同时方便产品升级扩容,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从而节约用户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电池模块的后视图。
[0018]图中:
[0019]1‑
外壳组件,11

外壳,12

梯形导轨,13

固定螺纹孔,2

塑料盖,3

电池模块,31

电池本体,32

梯形导槽,33

固定板,34

连接螺纹孔,35

连接端子,4

逆变器模块,5

DC电源模块,6

扩充模块,7

连接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包括外壳组件1、塑料盖2、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扩充模块6和连接主板7,塑料盖2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后侧;连接主板7嵌装在塑料盖2靠近外壳组件1一侧的中间位置;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和扩充模块6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内部;塑料盖2的尺寸与外壳11的尺寸匹配;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和扩充模块6采用相同的尺寸,且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和扩充模块6采用相同的结构;连接主板7靠近外壳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器。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外壳组件1包括外壳11、梯形导轨12和固定螺纹孔13,梯形导轨12采用多个,且梯形导轨12安装在外壳11内部的两侧;固定螺纹孔13采用多个,且固定螺纹孔13开设在梯形导轨12的前侧;外壳11的前侧采用敞口式,且外壳11的后侧开设有多个通槽,该外壳11的通槽与连接主板7的连接器对齐;梯形导轨12对称设置,且梯形导轨12在外壳11的两侧均匀分布,该梯形导轨12的前侧与外壳11的前侧平齐;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和DC电源模块5通过连接端子35与连接主板7的连接器相连,模块化设计可以任意组合
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3和逆变器模块4,来实现不同功率,不同容量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便于产品标准化制造,降低制造管理成本,同时方便产品升级扩容,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从而节约用户成本。
[00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电池模块3包括电池本体31、梯形导槽32、固定板33、连接螺纹孔34和连接端子35,电池本体31开设在外壳11内部的上方;梯形导槽32采用两个,且梯形导槽32开设在电池本体31的两侧;固定板33采用两个,且固定板33设置在电池本体31前侧的两端;连接螺纹孔34采用两个,且连接螺纹孔34开设在固定板33上;连接端子35安装在电池本体31后侧的中间位置;电池本体31的尺寸与外壳11的尺寸匹配;梯形导槽32与梯形导轨12对齐,且梯形导槽32的尺寸与梯形导轨12的尺寸匹配;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1)、塑料盖(2)、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扩充模块(6)和连接主板(7),所述塑料盖(2)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后侧;所述连接主板(7)嵌装在塑料盖(2)靠近外壳组件(1)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模块(3)、逆变器模块(4)、DC电源模块(5)和扩充模块(6)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内部;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外壳(11)、梯形导轨(12)和固定螺纹孔(13),所述梯形导轨(12)采用多个,且梯形导轨(12)安装在外壳(11)内部的两侧;所述固定螺纹孔(13)采用多个,且固定螺纹孔(13)开设在梯形导轨(12)的前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包括电池本体(31)、梯形导槽(32)、固定板(33)、连接螺纹孔(34)和连接端子(35),所述电池本体(31)开设在外壳(11)内部的上方;所述梯形导槽(32)采用两个,且梯形导槽(32)开设在电池本体(31)的两侧;所述固定板(33)采用两个,且固定板(33)设置在电池本体(31)前侧的两端;所述连接螺纹孔(34)采用两个,且连接螺纹孔(34)开设在固定板(33)上;所述连接端子(35)安装在电池本体(31)后侧的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便携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小威周志平庞业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移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