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铝混合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766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铝混合前副车架,包括铝质的第一架体和钢质的第二架体,该第二架体位于第一架体的前侧,且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为一体件,其中,第一架体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分别连接在该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上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该第二左纵梁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前横梁的左端固定,而第二右纵梁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前横梁的右端固定,且第二左纵梁的前端和第二右纵梁的前端之间固定有防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全钢前副车架相比实现了轻量化,并减少了焊接变形,而与全铝前副车架相比增强了抗碰撞强度,此外能有效提高前副车架的装配精度,并能增强前副车架的内部结构强度。构强度。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铝混合前副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铝混合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前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弱路面震动给车身带来的冲击,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此外,副车架还能降低发动机和路面震动所带来的噪音,提高汽车舱内的静音水平。现阶段乘用车基本都使用钢质副车架,也有少部分采用全铝副车架,其中,钢质副车架通过弧焊技术将钢质冲压板件焊接在一起,通常一款钢质副车架的焊缝总长度会达到10米左右,这种钢质副车架的冲焊工艺复杂,容易受到冲床、模具、材料、板厚、焊接工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尺寸质量不稳定,一些关键尺寸精度较低,并且钢质副车架整体重量较重,燃油经济性不太好。而全铝副车架则普遍存在着产品缺陷率高、碰撞强度不高以及纵梁与横梁焊接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易出现疲劳裂纹萌生等问题。由上可见,现有的前副车架结构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轻量化且结构强度好的钢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铝混合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质的第一架体(1)和钢质的第二架体(2),该第二架体(2)位于第一架体(1)的前侧,且该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均为一体件,其中,第一架体(1)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以及分别连接在该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之间的第一左纵梁(13)和第一右纵梁(14),上述第二架体(2)包括第二左纵梁(21)和第二右纵梁(22),该第二左纵梁(21)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前横梁(11)的左端固定,而第二右纵梁(22)的后端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前横梁(11)的右端固定,且第二左纵梁(21)的前端和第二右纵梁(22)的前端之间固定有防撞杆(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铝混合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1)的左右两端的前侧壁分别朝后凹陷而形成左安装槽(111)和右安装槽(112),该左安装槽(111)和右安装槽(112)的大小分别与上述第二左纵梁(21)的后端和第二右纵梁(22)的后端相匹配,且上述第二左纵梁(21)和第二右纵梁(22)分别为管件,其中,第二左纵梁(21)的后端插入上述左安装槽(111)中,且该第二左纵梁(21)后端的顶壁和底壁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左安装槽(111)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固定,而第二右纵梁(22)的后端插入上述右安装槽(112)中,且该第二右纵梁(22)后端的顶壁和底壁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上述右安装槽(112)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铝混合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纵梁(21)和第二右纵梁(22)之间的距离由后至前递增,而第一左纵梁(13)和第一右纵梁(14)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递增,并且,第二左纵梁(21)和第二右纵梁(2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左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驰浩徐凯立王洪彦薛丰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