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后悬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
技术介绍
1、后纵臂结构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通常用于支撑和稳定车辆的后部。后纵臂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和振动。
2、后纵臂的一侧通过轴套连接于汽车车身,另螺栓一端通过开设安装孔并由连接至汽车后轴节,进而连接至车轮。由于需要较大的强度与刚度,后纵臂往往会在后纵臂与汽车后轴节的连接处加装有加强筋、加强件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强度与刚度。然而当在与后轴节的连接处加装加强筋后,当衬套侧向位移时,后纵臂连接于汽车后轴节处的螺栓周围处应力较为集中,从而容易导致螺栓周围区域出现裂纹甚至断裂,从而使得后纵臂的整体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后纵臂上用于连接于后轴节的螺栓处周围的应力集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包括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轴套安装板、用于安装于汽车后轴节上螺栓固定板和连接于所述轴套安装板与所述螺栓固定板的加强板,所述螺栓固定板具有背离所述轴套安装板一端的延伸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轴套安装板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凸筋。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于后纵臂与后轴节的连接处的加强筋移动至轴套安装板上,在不降低后纵臂整体受压强度的情况下,使得后纵臂与后轴节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情况得到
5、可选的,所述加强板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所述螺栓固定板。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板上设置有延伸至螺栓固定板处的加强,使得汽车后纵臂的整体强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不会影响到螺栓固定板处的侧向刚度。
7、可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于背离所述凸筋的一侧面上,且所述加强筋一侧与所述凸筋一侧一体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强筋与凸筋设置于不同的侧面使得后纵臂的两侧面的抗拉压强度均得到提升,降低了后纵臂其中一侧面拉压变形的概率,且加强筋与凸筋之间没有间隙,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于其中加强筋或凸筋中的某一部分上。
9、可选的,所述加强筋包括与所述凸筋连接的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延伸至所述螺栓固定板的强化部,所述强化部的宽度沿靠近轴套安装板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强化部的宽度设置为靠近轴套安装板长度逐渐增大可使得螺栓固定板处的应力集中较少,而在轴套安装板处的应力集中较多,而轴套安装版处面积较大且部分应力可分散于凸筋上,从而降低了后纵臂局部受到拉压变形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轴套安装板包括开设于轴套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用于固定轴套的安装壁、安装壁与所述轴套安装板配合的安装弧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套安装板开设有供轴套安装的安装孔与安装壁,且在安装壁底部设置有安装弧面,使得轴套安装更便捷,通过安装弧面的结构使得轴套能够更快的对准安装。
13、可选的,所述轴套安装板与所述加强板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加强筋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套安装板和加强板上设置有翻边的结构,从而使得后纵臂的整体的强度与刚度提升,降低了后纵臂整体受到拉压变形的概率。
15、可选的,所述凸筋的一侧与所述翻边一体设置、一侧与所述贴合部一体设置、另一侧与所述轴套安装板一体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筋与贴合部以及翻边相连接,从而使得当后纵臂受力时,应力能够分散于凸筋、加强筋和翻边上,不会使得某一区域的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导致某区域出现裂纹甚至导致破损断裂,从而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后纵臂的整体寿命。
17、可选的,螺栓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过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固定板上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过孔从而使得当螺栓固定板固定于汽车后轴节处时能够分散受力于上下两侧,从而降低了应力集中于一点从而导致螺栓固定板部分破损,以至于螺栓固定板报废从而需要对整个后纵臂进行更换的概率。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增大了螺栓固定板平面区域,取消凸筋,在不降低整体结构受压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侧向刚度,从而减少轴套侧向位移情况下,螺栓固定板附近上的应力,提高螺栓固定板附近的结构寿命;
21、2.在轴套安装板和加强板上设置有翻边的结构,从而使得后纵臂的整体的强度与刚度提升,降低了后纵臂整体受到拉压变形的概率;
22、3.将凸筋与贴合部以及翻边相连接,从而使得当后纵臂受力时,应力能够分散于凸筋、加强筋和翻边上,不会使得某一区域的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导致某区域出现裂纹甚至导致破损断裂,从而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后纵臂的整体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轴套安装板(1)、用于安装于汽车后轴节上的螺栓固定板(2)、连接于所述轴套安装板(1)与所述螺栓固定板(2)的加强板(3),所述螺栓固定板(2)具有背离所述轴套安装板(1)一端的延伸板(4),所述加强板(3)与所述轴套安装板(1)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凸筋(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设置有加强筋(32),所述加强筋(32)延伸至所述螺栓固定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2)设置于背离所述凸筋(31)的一侧面上,且所述加强筋(32)一侧与所述凸筋(31)一侧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2)包括与所述凸筋(31)连接的连接部(321)、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1)且延伸至所述螺栓固定板(2)的强化部(322),所述强化部(322)的宽度沿靠近轴套安装板(1)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安装板(1)与所述加强板(3)设置有翻边(5),所述翻边(5)朝向所述加强筋(32)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1)的一侧与所述翻边(5)一体设置、一侧与所述连接部(321)一体设置、另一侧与所述轴套安装板(1)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栓固定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过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轴套安装板(1)、用于安装于汽车后轴节上的螺栓固定板(2)、连接于所述轴套安装板(1)与所述螺栓固定板(2)的加强板(3),所述螺栓固定板(2)具有背离所述轴套安装板(1)一端的延伸板(4),所述加强板(3)与所述轴套安装板(1)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凸筋(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设置有加强筋(32),所述加强筋(32)延伸至所述螺栓固定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2)设置于背离所述凸筋(31)的一侧面上,且所述加强筋(32)一侧与所述凸筋(31)一侧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纵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2)包括与所述凸筋(31)连接的连接部(321)、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吴德莉,唐长刚,周天阳,苗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