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10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包括模具本体、环形传输带、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升降架和支撑架,模具本体本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升降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原有模具的结构优化,将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分开设置,在频繁地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可以减小模具本体对冷、热的消耗,同时根据增设的环形传输带和升降架,使得模具本体与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配合密切,实现流水化作业,进而提高作业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制造的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

技术介绍

[0002]1936年塔勒莱(J. A. Talalay)提出了一个惟一能代替邓禄普法来生产海绵的方法, 是加入易起泡的物质于胶乳中进行化学起泡,然后冷冻胶凝。比如在胶乳里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或碳酸氢钠等发泡剂,为了加速发泡剂的分解常加入少量催化剂,如过氧化氢酶、酵母等,在一定条件下,发泡剂分解放出气体使胶乳发泡充满模型。然后再往模型的套管里通入

32℃的冷冻剂使发泡胶乳冷冻定型,冻结泡沫中的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进行胶凝,接着通入107℃的热介质进行硫化。脱模后的海绵经洗涤、干燥即可;塔勒莱法可以说是海绵现代化生产的典范。尽管它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其模具的结构复杂,加热与冷却都是在模具的加热、制冷腔内进行,由于加热、制冷腔共用一个腔体,在频繁地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大量的热和冷被浪费,能耗高,使得塔勒莱法未能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为此急需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包括模具本体、环形传输带、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升降架和支撑架,模具本体本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升降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上制冷座和下制冷座,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架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座和下加热座,分别安装在另一个升降架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的环形传输带包括多张相互连接的固定板,且依次穿过上制冷座和下制冷座之间的部位以及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部位,所述固定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下模具的安装槽;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台,且两个所述的升降架均固定在所述的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
[0005]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具的底面和下模具的顶面均具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多根芯栓。
[0006]优选的,在所述的下模具对应安装槽顶部的边沿设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所述的支撑台通过螺栓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正反压螺杆、螺纹孔和驱动装置;在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所述的螺纹孔,所述的正反压螺杆具有4根,分别旋接在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四角处相对应的螺纹孔上,且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在其中一根正反压螺杆的底端;所述的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箱。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顶端还设有供所述正反压螺杆贯通的通孔,且所述正反压螺杆与所述通孔旋接。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设有避让间距。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传输带的侧视图为环形,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铰接,所述的限位板与所述的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且下模具的周侧也设有限位板,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限位板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避让间距的长度大于固定板的长度。
[0011]优选的,所述环形传输带的俯视图为环形时,相邻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靠近内环一侧的两个相邻角之间铰接,作业高度低;避让间距的长度大于固定板的长度。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原有模具的结构优化,将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分开设置,在频繁地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可以减小模具本体对冷、热的消耗,同时根据增设的环形传输带和升降架,使得模具本体与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配合密切,实现流水化作业,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模具本体的示意图;图2为环形传输带的侧视图为环形时的整体的切面图;图3为环形传输带的俯视图为环形时的整体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本体,11、上模具,12、下模具,13、芯栓,14、限位板,2、环形传输带,21、固定板,22、安装槽,3、加热装置,31、上加热座,32、下加热座,4、冷却装置,41、上制冷座,42、下制冷座,5、升降架,51、上安装板,52、下安装板,53、升降机构,531、正反压螺杆,532、螺纹孔,533、驱动装置,534、安装箱,6、支撑架,61、支撑台,6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相反,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17]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包括模具本体1、环形传输带2、加热装置3、冷却装置4、升降架5和支撑架6,模具本体1本体包括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升降架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安装加热装置3和冷却装置4,包括上安装板51、下安装板52以及位于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之间的升降机构53;冷却装置4包括上制冷座41和下制冷座42,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架5的上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加热装置3包括上加热座31和下加热座32,分别安装在另一个升降架5的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环形传输带2包括多张相互连接的固定板21,且依次穿过上制冷座41和下制冷座42之间的部位以及上安装板31和下安装板32之间的部位,固定板21具有用于安装下模具12的安装槽22,安装槽22的两端贯通;支撑架6包括支撑台61,且两个升降架5均固定在支撑台61上,支撑台6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62;模具本体1还具有抽真空通道和CO2注入通道,实施过程,环形传输带2将注有预发泡原料的模具本体1传输到上制冷座41和下制冷座42之间的部位,控制升降机构53使得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相互靠拢且分别抵靠在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此时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之间紧密贴合,然后将抽真空装置接到抽真空通道上吸出模具本体1内的空气后立即拆卸掉抽真空装置,最后再控制冷却装置4降低模具本体1的温度,使模具本体1的温度保持在

32℃左右,使得发泡胶乳定型,其中,预发泡原料指的是加入发泡剂后的胶乳原料;待发泡胶乳定型后,控制升降机构53使得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相互分开,此时再通过环形传输带2将模具本体1移动到上加热座31和下加热座32之间的部位,控制升降机构使得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相互靠拢且分别抵靠在上模具11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环形传输带、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升降架和支撑架,模具本体本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升降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上制冷座和下制冷座,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架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座和下加热座,分别安装在另一个升降架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的环形传输带包括多张相互连接的固定板,且依次穿过上制冷座和下制冷座之间的部位以及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部位,所述固定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下模具的安装槽;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台,且两个所述的升降架均固定在所述的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的底面和下模具的顶面均具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多根芯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模具对应安装槽顶部的边沿设有限位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制造模具的作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守军尹念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晟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