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851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光电探测器由下向上依次包括硅衬底和光有源区,所述光有源区包括双层碳薄膜及置于双层碳薄膜之间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所述双层碳薄膜之间形成范德瓦尔兹异质结,底部碳薄膜成型于硅衬底上,顶部碳薄膜包覆所述底部碳薄膜,所述硅衬底的顶部两侧分别成型有源极和漏极,且所述源极和漏极与顶部碳薄膜接触,所述硅衬底的背部成型有背栅电极。所制备的光电探测器解决了现有碳基宽光谱探测器响应度低,响应曲线随波长波动大,增益不平坦的问题。不平坦的问题。不平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光通讯及光电传感领域,光电探测器实现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功能,是光链路核心器件。
[0003]目前传统的光电探测器基于半导体材料体系,如硅锗、InP等,其特点在于光吸收材料受限于固定带隙,只能在特定波长或极窄波段范围内具有光电响应,限制了其在宽光谱范围场景下的使用。宽光谱探测器在一定波段范围内可以实现光的探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降低成本及探测器的种类和数量,有巨大的应用需求。而碳材料具有在紫外波段到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吸收特性,在宽光谱探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基于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研究人员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宽光谱探测器,并且通过碳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体系结合,利用光栅门效应(photogating效应)等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倍增,制备了高增益探测器,但是也导致了较低的探测响应速度。但是碳材料基探测器的宽光谱响应主要源自于碳材料的宽光谱吸收,而根据碳纳米材料的吸收特性可以得知,其在紫外及可见光波段吸收较强,在近红外波段光吸收明显减弱,而近红外波段在通讯、夜视、生物检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探测器响应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在近红外波段响应下降,据研究其在短波长(405nm)的光响应要比长波长(1550nm)的光响应度高出一个数量级,导致后置信号处理的复杂度上升。因此通过在碳基光电探测器中引入其他结构或材料,实现全波段尤其是近红外波段的光响应增强,从而使探测器在宽光谱范围内增益平坦,快速响应,对于宽光谱探测器的广泛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碳基宽光谱光电探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碳基宽光谱探测器响应度低,响应曲线随波长波动大,增益不平坦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该探测器主体结构包括光有源区、源漏电极及背栅电极,所述光有源区包括双层碳薄膜及复合结构,底部碳薄膜为主要光吸收区,位于硅衬底上,提供光生载流子,上部碳薄膜为载流子传输通道,与底层碳薄膜一起在界面处构成光生载流子分离及倍增区。在双层碳薄膜之间为表面等离激元结构,通过设计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实现探测器在紫外波段及可见光波段增益较小,近红外波段随光响应增强而增益较大,从而实现从紫外波段到近红外波段的增益平坦的光探测。所述源漏电极位于硅衬底上面,与上层碳薄膜接触,提供光电探测器电路通道。背栅电极位于硅衬底下方,用于调节光电探测器载流子类型,以调节探测器光电流,从而实现对探测器光电响应的调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光有源区底部碳薄膜为高纯度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组成的连续薄
膜,所述的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为主要的光吸收区与载流子俘获层,提供宽光谱范围内的光吸收,产生光生载流子,俘获空穴,将电子注入上部碳薄膜。所述上部碳薄膜为石墨烯薄膜,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为载流子输运通道,与源漏电极构成电流传输通道,所述的石墨烯薄膜与碳纳米管薄膜形成范德瓦尔兹(van derWaals)异质结,产生光栅门效应,导致探测器的高增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薄膜为一层或者少层结构,厚度3

4nm,保证有效的光吸收及与所述的石墨烯薄膜高质量的界面结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源漏电极只与关于有源区上层石墨烯薄膜接触,不与底层碳纳米管薄膜接触,保证碳纳米管薄膜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注入石墨烯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为周期性纳米棒光栅结构,材料为金,通过设计改变光栅结构的尺寸及周期实现不同波段光场的增强,从而实现不同波段的光响应设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背栅电极位于硅衬底底部,用来调节有源区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从而实现对探测器光电流的调控。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碳薄膜的主体结构,采用高纯度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光吸收层与载流子捕获层,相对于杂化的碳纳米管,其获得了更高效的宽光谱光吸收,同时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光俘获层,将光生空穴俘获在其中,电子注入石墨烯层,在界面处通过电容耦合作用产生非常强的光栅门效应,导致光生载流子的高增益效果。石墨烯作为载流子输运通道,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保证了探测器高响应速度;
[0012](2)本专利技术在碳基薄膜体系中引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将热载流子与直接激发载流子结合,增加了载流子浓度,导致整体光增益的提高;同时根据碳纳米管薄膜的吸收特性,设计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尺寸、周期等参数,实现特定波段的光响应增强度及响应速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碳基薄膜探测器的宽波段范围内的增益平坦;
[0013](3)本专利技术采用碳薄膜作为光有源区主体结构,其制备方式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便于大规模阵列化制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电探测器中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薄膜形貌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不同表面等离激元结构不同波段的光场增强;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不同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对光响应增强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光电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光电探测器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硅衬底10、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20、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结构30和石墨烯薄膜40,该硅衬底10为含有285nm sio2热氧化层的N型掺杂的硅片,石墨烯薄膜40的两侧具有源极50和漏极60。
[0021]采用高纯度的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20作为光吸收层与载流子捕获层,相对于杂化的碳纳米管,其获得了更高效的宽光谱光吸收,同时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20作为光俘获层,将光生空穴俘获在其中,电子注入石墨烯薄膜40,在界面处通过电容耦合作用产生非常强的光栅门效应,导致光生载流子的高增益效果。
[0022]石墨烯作为载流子输运通道,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保证了探测器高响应速度。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20通过沉积方法制备,其形貌如图2所示。
[0023]当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结构30诱导的偶极场相互作用同相位时,局域场得到剧烈的增强。而增强的电磁场又导致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20中直接激发的载流子的增强,特别是在光与光栅天线共振波长处。同时,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结构30存在导致的热载流子也贡献了载流子密度,从而导致光电流的增强。
[0024]通过仿真设计不同尺寸、周期的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结构30,其中单个金属棒的尺寸为240nmx60nm,厚度为30nm,设计初始周期,记为周期T1,改变周期分别得到周期为T2

T7,得到不同波段局域场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由下向上依次包括硅衬底和光有源区,所述光有源区包括双层碳薄膜及置于双层碳薄膜之间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所述双层碳薄膜之间形成范德瓦尔兹异质结,底部碳薄膜成型于硅衬底上,顶部碳薄膜包覆所述底部碳薄膜,所述硅衬底的顶部两侧分别成型有源极和漏极,且所述源极和漏极与顶部碳薄膜接触,所述硅衬底的背部成型有背栅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碳薄膜为高纯度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组成的连续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薄膜为3

4nm的一层或者少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碳薄膜为石墨烯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等离激元结构为周期性纳米棒光栅结构。6.一种增益平坦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陈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