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41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其组成包括:压电双晶片,运动转换块,紧定螺钉,基座,外壳,上、下离合器,输出轴,轴承,基座固定螺钉,底部压紧螺钉,上离合器座和离合器座固定螺钉。基座中心有一通槽,固定两片压电双晶片的一端,压电双晶片的另一端通过紧定螺钉将运动传递给运动转换块,安装在运动转换块顶端的下离合器将运动传递给输出轴,输出轴通过上离合器的锁紧作用保持其转过的角度;当双晶片被施加连续的交变电场时,输出轴输出连续的旋转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器,具有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能量密度高;磁泄漏少,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控制简单,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噪音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中产生旋转运动的原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压 电旋转驱动器。
技术介绍
驱动器是能够产生并输出运动及扭矩的装置,通常称能够产生旋转运动的 驱动器为电机。传统的电机采用电磁原理,具有输出功率大,调速性能好等优 点,在驱动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电磁式电机的结构复杂,尺寸较 大,很难微型化,同时由于磁泄漏的存在,在特殊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 此,采用新原理、新方法的制作电机的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压电驱动器,如中国专利CN1556583A中公开的压电电机,使用压 电材料的直接变形输出位移,输出位移小,受到离合器空程角的限制;中国专 利CN1407706A中公开的压电电机,利用压电双晶片的谐振输出旋转运动,结 构复杂,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使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来 产生旋转运动并输出扭矩,以克服现有电磁驱动器结构复杂、磁泄漏大的缺点, 同时克服现有压电旋转驱动器通用性差,结构及控制复杂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固定螺钉10,底部压紧螺钉11,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成。 所述基座4的中心有一通槽19,槽两侧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孔20,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4的通槽19内,并使用底部压紧螺钉11通过螺纹孔20将其固定;所述的运动转换块2中心有一通槽15,通槽两侧翼有四个垂直于通槽方向对称分布内螺纹孔16,将四枚前端为球面的紧定螺钉3旋入四个内螺纹孔16内,但相对的两球面18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应大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厚度;所述运动转换块2沿径向方向插入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确保所述运 动转换块2的通槽15的底部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留有一定的间隙;调 节四枚紧定螺钉3的螺纹17的旋入深度,保证所述紧定螺钉3的球面18与所 述压电双晶片充分接触,不留间隙;将下离合器7装入运动转换块2顶端的沉孔14内,将基座4与外壳5利 用基座固定螺钉IO固定;将轴承9装入外壳5,使其内环与下离合器的外环固 接,外环安装在外壳5的轴承座上;将上离合器6与上离合器座12安装在一 起后,使用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将其与外壳5固接在一起;最后将输出轴8 按照离合器的释放方向沿驱动器轴线自上离合器旋入下离合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压电驱动器,具有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能量密度高;磁泄漏少,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控制电路简单,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噪音小,通用性 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图l是驱动器的剖视图2是运动转换块的剖视图3是紧定螺钉示意图4是基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l是驱动器的剖视图,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 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 固定螺钉IO,底部压紧螺钉ll,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 成;图2是运动转换块的剖视图,所述运动转换块2具有通槽15用以插入所 述压电双晶片l,并在其侧翼上具有内螺纹孔16用于固定及调节所述紧定螺钉 3的预紧程度,其顶部有用于安装下离合器7的沉孔14;所述紧定螺钉3结构 如图3所示,其前端为球面18,用以传递压电材料粘接片弯曲产生的变形,其 外侧具有螺纹17;所述基座4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部具有通槽19,并在 通槽19的两侧翼上有螺纹孔20,用以安装和夹紧压电双晶片1,基座底部有 螺孔21,用以将基座与外壳5连接在一起。装配时,先使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4的通槽19内, 并使用底部压紧螺钉11将其固定;将四枚紧定螺钉3旋入所述运动转换块2 的四个内螺纹孔16内,但相对的两球面18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应大于 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厚度。将所述运动转换块2沿径向方向插入所述压电双晶 片的顶端,确保所述运动转换块2的通槽15的底部与所述压电双晶片的顶端 留有一定的间隙。调节四枚紧定螺钉3的螺纹17的旋入深度,保证所述紧定 螺钉3的球面18与所述压电双晶片充分接触,不留间隙;将下离合器7装入 运动转换块2顶端的沉孔14内,将基座4与外壳5利用基座固定螺钉10固定;将轴承9装入外壳5,使其内环与下离合器的外环固接,外环安装在外壳5的轴承座上;将上离合器6与上离合器座12安装在一起后,使用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将其与外壳5固接在一起;最后将输出轴8按照离合器的释放方向沿驱动器轴线自上离合器旋入下离合器,装配即完成。在压电双晶片表面以及中间引出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本驱动器即可使 用。由于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使得两片压电双晶片朝着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径向方向上即实现扭转,该扭转运动经紧定螺钉传递给运动转换块,运动转 换块带动下离合器转过一个角度,使下离合器与输出轴由释放状态转换为锁紧 状态,上离合器与输出轴处于释放状态,由下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过一定角度; 随后控制电压改变方向,下离合器与输出轴松开,在此过程中,上离合器处于 锁紧状态,因此输出轴不会朝相反方向转动,而是固定在刚才的位置,保存刚 刚转过的角度,实现转动保持,等待下一次旋转;当在双晶片上施加持续的交 变电场时,以上过程连续进行,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被积累下来,输出步进的角 度位移,形成连续的旋转运动,本专利技术目标实现。所述上离合器6与下离合器7的安装方向一致;并且本驱动器工作时为单 一方向旋转;在加电和不加电的状态下,本驱动器均具有防止倒转的功能。以上实施例是供理解本专利技术之用,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权力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 有等同的变化或变行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固定螺钉(10),底部压紧螺钉(11),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成;所述基座(4)的中心有一通槽(19),槽两侧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孔(20),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4)的通槽(19)内,并使用底部压紧螺钉(11)通过螺纹孔(20)将其固定;所述的运动转换块(2)中心有一通槽(15),通槽两侧翼有四个垂直于通槽方向对称分布内螺纹孔(16),将四枚前端为球面的紧定螺钉(3)旋入四个内螺纹孔(16)内,但相对的两球面(18)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应大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厚度;所述运动转换块(2)沿径向方向插入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确保所述运动转换块(2)的通槽(15)的底部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留有一定的间隙;调节四枚紧定螺钉(3)的螺纹(17)的旋入深度,保证所述紧定螺钉(3)的球面(18)与所述压电双晶片充分接触,不留间隙;将下离合器(7)装入运动转换块(2)顶端的沉孔(14)内,将基座(4)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固定螺钉(10),底部压紧螺钉(11),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成; 所述基座(4)的中心有一通槽(19),槽两侧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孔(20),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4)的通槽(19)内,并使用底部压紧螺钉(11)通过螺纹孔(20)将其固定; 所述的运动转换块(2)中心有一通槽(15),通槽两侧翼有四个垂直于通槽方向对称分布内螺纹孔(16),将四枚前端为球面的紧定螺钉(3)旋入四个内螺纹孔(16)内,但相对的两球面(18)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应大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厚度; 所述运动转换块(2)沿径向方向插入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确保所述运动转换块(2)的通槽(15)的底部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留有一定的间隙;调节四枚紧定螺钉(3)的螺纹(17)的旋入深度,保证所述紧定螺钉(3)的球面(18)与所述压电双晶片充分接触,不留间隙; 将下离合器(7)装入运动转换块(2)顶端的沉孔(14)内,将基座(4)与外壳(5)利用基座固定螺钉(10)固定;将轴承(9)装入外壳(5),使其内环与下离合器的外环固接,外环安装在外壳(5)的轴承座上;将上离合器(6)与上离合器座(12)安装在一起后,使用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将其与外壳(5)固接在一起;最后将输出轴(8)按照离合器的释放方向沿驱动器轴线自上离合器旋入下离合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刘向锋刘莹刘大伟丘天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