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8278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电阻R5,电阻R6,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3,场效应管电源电路,滤波放大电路,过压保护电路以及三极管驱动电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控制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变化,从而能根据使用需要调节LED光源的亮度,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适合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现在的人都非常的个性化,对实物的认知都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对事物的需求也都各不相同,对光的敏感程度也不一定相同。并且,由于现在电子产品的日益丰富,人们用眼过度的情况也日益严重,眼睛受损程度不同,对光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LED光源大多不能调光,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市场上出现的LED光源大多不能调光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在调光,从而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芯片U1,P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二极管D1的P极和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电源电路,P极顺次经电阻R6和滤波放大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P极和N极以及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的三极管驱动电路,以及正极经过压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
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与DIM管脚相连接,CS管脚与FB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场效应管Q2,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6,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8,正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9,P极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P极经电阻R14后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5,以及P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6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电阻R6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由场效应管Q3,三极管VT3,正极经电阻R19后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2,P极经电感L2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0后与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依次经电阻R17后电容C10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P极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8,
P极经电阻R21后与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以及一端与二极管D1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3组成;所述二极管D9的P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场效应管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2,场效应管Q1,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4组成;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共同组成场效应管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三极管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P极经电阻R8后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P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共同
组成三极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5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滑动变阻器RP的滑动端相连接。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驱动芯片U1为BP3108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控制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变化,从而能根据使用需要调节LED光源的亮度,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2)本专利技术能为LED光源提供稳定的控制信号,可保证LED光源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还能保证调光时LED光源的亮度稳定的变化,能防止LED光源亮度突变而对眼睛造成刺激。(3)本专利技术能对整个驱动系统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能滤除干扰信号和不稳定的谐波信号,能提供更加稳定的控制信号。(4)本专利技术能对整个驱动系统进行过压保护,因此能保证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滤波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
系统,主要由驱动芯片U1,电阻R5,电阻R6,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3,场效应管电源电路,滤波放大电路,过压保护电路以及三极管驱动电路组成。具体的,所述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电源电路分别与二极管D1的P极和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顺次经电阻R6和滤波放大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驱动电路分别与二极管D3的P极和N极以及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经过压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驱动电路相连接。同时,所述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P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二极管D1的P极和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电源电路,P极顺次经电阻R6和滤波放大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P极和N极以及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的三极管驱动电路,以及正极经过压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与DIM管脚相连接,CS管脚与FB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P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二极管D1的P极和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电源电路,P极顺次经电阻R6和滤波放大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P极和N极以及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的三极管驱动电路,以及正极经过压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与DIM管脚相连接,CS管脚与FB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场效应管Q2,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6,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8,正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9,P极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P极经电阻R14后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5,以及P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6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
\t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电阻R6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滤波放大式过压保护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由场效应管Q3,三极管VT3,正极经电阻R19后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2,P极经电感L2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0后与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依次经电阻R17后电容C10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P极与电容C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