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8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一U形弹性片(1)和分别设在其两侧的U形卡(2),其特征是所述的U形弹性片(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翼(3),该侧翼(3)朝U字开口的反方向延伸,每一侧翼(3)上设有一自攻螺钉孔(5)。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U形卡穿设固定螺栓固定在上下棘突上,同时使用自攻螺钉孔将侧翼固定于棘突根部下的椎板上,从而大大减小了作用在棘突上的力量,既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也有效避免了棘突骨折和棘突被切割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椎弹性内固定器,该固定器适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和不稳。
技术介绍
传统的脊椎疾病中,除外伤骨折所造成的伤害外,脊椎退行性变是常见原因。腰椎退变导致的脊柱节段不稳使局部应力异常和椎管狭窄,这种异常的应力分布和椎管狭窄被认为是下腰痛的致痛机制之一。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常常相伴而行,因为腰椎不稳加速了腰椎管变窄,腰椎后路减压手术又常会对腰椎后柱结构造成破坏而加重了腰椎不稳。目前治疗上述疾病的手术方法主要是椎管后路减压加植骨融合再加刚性内固定术,这种治疗方法的手术创伤大,操作性复杂,技术和设备条件要求高,尤其是还可能产生转换综合征(或称邻近节段病)。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已研制出各种弹性内固定器。例如,公开号为CN 168144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后椎骨支撑组件”,该组件由支撑于相邻的上下两棘突间的弹性楔形块、分别设在弹性楔形块左右两侧并两头固定于椎骨上的弧形侧压缩部件以及设在所述弹性楔形块与弧形侧压缩部件之间的传动部件组成,在人体运动的作用下,当两棘突向中间靠拢时,两棘突迫使所述弹性楔形块轴向内收缩,径向向外涨形,此涨形力由传动部件向弧形侧压缩部件传递,其反作用力径向反作用于弹性楔形块的两侧,从而产生阻尼作用而阻止上下两棘突进一步向中间靠拢;反之,当两棘突向外分离时,左右两侧的弧形侧压缩部件便有被拉直的趋势而中部向内收拢,进而由传动部件产生横向作用力压迫弹性楔形块轴向延伸,撑开上下两棘突,即椎-->骨上下两节段之间变形力由两侧的弧形侧压缩部件转换为弹性楔形块轴向变形力而撑开上下棘突。由此可见CN 1681444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可扩大椎管和椎间孔,舒解被压迫的神经根管内的神经根,但是,此装置尚存在结构复查,制作技术要求高等不足。再有,欧美的医界技术人员也研制出一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棘突间植入物,如Coflex(Bono,Christopher M.MD;Vaccaro,Alexander R.MD.Interspinous Process Devices in the Lumbar Spine.J Spinal Disord Tech2007;20:255-261.)。该植入物是以一U形弹性片为主体,在其两侧分别设一U卡构成的。手术时,将U形弹性片主体的背部朝椎板嵌设在治疗部位的上下两棘突间,由两侧的U卡分别卡在上下棘突上并可用横穿棘突的螺栓固定住。上述的植入物利用U形弹性的弹性使上下两棘突具有向外分离之趋势,同时具有弹性固定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然而,由于棘突本身的骨质强度较弱,而所有的力量又都集中在棘突上,故易发生棘突骨折和对棘突造成切割。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临床上常采用不上螺栓固定的办法,但又出现植入物固定力度不够、植入物易松脱的矛盾。尽管上述植入物的研制者对其产品在U形弹性片主体的外侧面设置了一些小凸起并将两侧U卡内侧设计为锯齿状,试图利用所设的小凸和锯齿状来增大其与棘突之间的结合力,以避免植入物松脱,但实践证明仍不能克服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该弹性内固定器不仅固定稳固,而且可有效避免发生棘突骨折。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一U形弹性片和分别设在其两-->侧的U形卡,其特征是所述的U形弹性片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翼,该侧翼朝U字开口的反方向延伸,每一侧翼上设有一自攻螺钉孔。本专利技术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其中所述的侧翼可在U形弹性片的两侧边直接向U字开口的反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也可由U形弹性片的两侧边分别向外翻折后再向U字开口的反方向(向下)延伸至U字的底部形成。当所述的侧翼由U形弹性片的侧边向外翻折后再向U字开口的反方向延伸至U字的底部形成时,所述的U形卡可设在U形弹性片两侧的侧翼上,并位于所述自攻螺钉孔的上方。本专利技术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其中所述的U形卡的根部为向外拱起的弧形,该弧形具有阻尼作用,可减轻外力对棘突的冲击,更有效地避免棘突骨折和棘突被切割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与U字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侧翼,并在所述的每一侧翼开设一自攻螺钉孔,因此所述的U形弹性片便增加了两个固定点,即在使用U形卡穿设固定螺栓固定在上下棘突上的同时利用自攻螺钉孔将侧翼固定于棘突根部的椎板上,从而大大减小了作用在棘突上的力量,既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也有效避免了棘突骨折和棘突被切割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左视图。图4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展开图,图中虚线为冲裁及翻折线。图5~7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主视图,图6为俯视图,图7为左视图。-->图8为图5~7所示实施例的展开图,图中虚线为翻折线。图9和图10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图9为主视图,图10为右视图;图9和图10中双点划线表示脊椎骨。图11和图12为图5~7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示意图,其中图11为主视图,图12为左视图;图11和图12中双点划线表示脊椎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U形弹性片1和两U形卡2以及两侧翼3由如图4所示的钛合金板材冲压制成。参见图4,弹性片1由图中的A部弯曲形成,两U形卡2由两头的B部相对折起形成,两侧翼3由C部镂空再相对翻起形成。为了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棘突上而造成棘突骨折,所述的U形卡2与U形弹性片1连接的根部弯曲成向外拱起的弧形(见图2和图3)。参见图1~3并结合图4,两U形卡2上的螺栓孔4和两侧翼3上的自攻螺钉孔5在可冲压时一道冲成,也可在冲压成形后单独加工成。按图1~3制作好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6后,便可参照图9和图10进行固定,具体固定方法如下所述:先向内压缩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6的U形弹性片1,使其U字形张口变小,然后将其背朝脊椎骨7置于需要治疗的骨节的上下两棘突8之间,调整好位置,使两侧翼3伸至上下两棘突8根部下的椎板,两U形卡2分别把上下棘突8卡在其内后撤销外力,U形弹性片1的两侧边便张开将上下两棘突8微微撑开,最后以螺栓孔4和自攻螺钉孔5为引孔,在上下两棘突8上打孔安装螺栓9,在棘突8根部下的椎板上打孔安装自攻螺钉10固定牢即可。参见图5~7,两侧翼3也可由U形弹性片1的侧边向外翻折后再向下延伸形成,两U形卡2分别设在U形弹性片1两侧的侧翼3上,并位于自攻螺钉孔5-->的上方。本实施例也是由如图8所示的钛合金板材冲压制成,其中,弹性片1由图中的a部弯曲形成,两U形卡2由两头的b部相对折起形成,两侧翼3由c部翻折形成。图5~7所示实施例上述以外的制作方法与上述图1~3所示实施例相同。图5~7所示实施例的安装可结合图11和图12参照上述图1~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一U形弹性片(1)和分别设在其两侧的U形卡(2),其特征是所述的U形弹性片(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翼(3),该侧翼(3)朝U字开口的反方向延伸,每一侧翼(3)上设有一自攻螺钉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一U形弹性片(1)和分别设在其两侧的U形卡(2),其特征是所述的U形弹性片(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翼(3),该侧翼(3)朝U字开口的反方向延伸,每一侧翼(3)上设有一自攻螺钉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椎棘突弹性内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侧翼(3)在U形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安民陈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