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36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相邻近脊椎棘突间,以多数个可旋转相连接的撑开件,相对旋转增大夹角以便将相邻近脊椎椎间撑开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一种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数个撑开件,所述的撑开件包含一开口接端及一连结端,及所述的撑开件两两相对以该连结端可旋转相连接成具有一夹角,各开口接端接触一脊椎棘突,及相对旋转至趋近于一直线,将所述脊椎的椎间间隙撑开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脊椎棘突(spinous process)撑开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相邻近脊椎棘突间,以多数个可旋转相连接的撑开件,相对旋转增大夹角以便将相邻近脊椎椎间撑开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脊椎病症,除外伤骨折所造成的伤害外,其余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在于椎间盘产生病变萎缩,使得脊椎椎间间隙缩小,椎间关节与关节间的神经孔(椎间孔)也相对缩小,而压迫至脊髓神经根,产生麻痹或疼痛感所致。而目前一般对上述问题的治疗方式,除植入椎弓根钉(Pedicle screw)拉开椎间间隙,或植入人工椎间盘填充物(cage,or spacer)填塞椎间,将脊椎椎间垫高,拉开神经孔间隙之外,就比较没有一种手术简单、安装容易,且又安全有效的人工脊椎植入物,来解决此一问题了。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将神经孔扩大,舒解被压迫的脊髓神经根,但又要使手术简单有效,因此,直接将上下两节相邻近的脊椎,以特别装置撑开脊椎棘突,即可有效解决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形,完成治疗身体麻痹或疼痛感等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这些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法,是以多数个撑开件可旋转相连接成具一夹角,两两相对以两端开口端接触脊椎棘突,旋转将夹角趋近于一直线,即可撑开扩大脊椎椎间间隙,解决间隙缩小的压迫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棘突(spinous process)撑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数个撑开件可旋转相连接,相对旋转将夹角趋近于一直线后,将邻近脊椎椎间间隙撑开扩大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撑开件为长型,一端为一U形开口接端,另一端为一连结端,其两两相对连接成具有一夹角,且以该开口接端接触一脊椎棘突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连结端后再延伸一开口接端,可以使该一撑开件的两端开口接端接触一上、一下脊椎棘突,将该椎间间隙撑开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连结端进一步设有一轴心、弹片,及另一连结端设有一轴槽、卡槽,该弹片可于所述的撑开件相对转动时,弹合阻止于该卡槽中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连结端进一步包含有一锁定构件、上下扣钩,及一十字槽孔,可相配合将所述的撑开件转动后锁定其夹角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数个撑开件,所述的撑开件包含一开口接端及一连结端,及所述的撑开件两两相对以该连结端可旋转相连接成具有一夹角,各开口接端接触一脊椎棘突,及相对旋转至趋近于一直线,将所述的脊椎的椎间间隙撑开扩大。上述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中所述的撑开件为一长型撑开件,该撑开件的连结端相对远离该开口接端,延伸有另一开口接端,可接触另一方向的脊椎棘突。上述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中所述的连结端进一步包含有一轴心,设有一卡止弹片,另一连结端设有一轴槽,及内表面凹设有一卡止槽,该轴心可旋转套设于该轴槽,及该卡止弹片受抵押退缩,所述的撑开件相对转动一定角度,该卡止弹片弹出卡抵于该卡止槽中,阻止所述的撑开件继续相对转动。上述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进一步包含有一锁定构件,所述的撑开件的连结端为一上下扣钩,另一连结端开设一十字槽孔,该上下扣钩可转动扣合于该十字槽孔的一方向孔,该锁定构件穿设于该十字槽孔的另一方向孔,及可转动将所述的撑开件卡定其相对夹角。上述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中该锁定构件为一圆柱型件,两侧设有一平面,该锁定构件的平面与该上下扣钩的平面相邻近时,所述的撑开件可相对转动,及该锁定构件转动,使所述的锁定构件的平面离开该上下扣钩平面,则该锁定构件的非平面可摩擦卡紧该上下扣钩平面,固定所述的撑开件的相对夹角。本专利技术中所定义的相对位置,如上、下、侧面等,是指手持该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参考使用者头部方向为上,反之足部方向为下,而相对于该上、下二端的周边,则为侧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的较佳具体例分解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该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的另一种较佳具体例结合、旋转示意图。图3为该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的又一种较佳具体例示意图。图4为该又一种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a至图5c为该脊椎棘突撑开装置的实际将棘突撑开椎间扩大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10.脊椎棘突撑开装置 20.左撑开件21.开口接端 22.连结端23.另一开口接端30.右撑开件 31.开口接端32.连结端 311.上接触片312.下接触片33.另一开口接端40.左撑开件 41.开口接端42.连结端 421.轴槽422.卡止槽 50.右撑开件51.开口接端 52.连结端521.轴心522.卡止弹片60.左撑开件61.开口接端 62.连结端63.十字槽孔 631.垂直方向孔632.水平方向孔 70.右撑开件71.开口接端 72.连结端721.上下扣钩80.锁定构件 81.平面 91.上脊椎骨节911.棘突 92.下脊椎骨节921.棘突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以较佳具体例配合图式说明实施方式如下图1中,本专利技术一脊椎棘突撑开装置10,具有一左撑开件20、一右撑开件30。该左撑开件20为一长型撑开件,一端为一开口接端21,另一端为一连结端22,该开口接端21成一U形,使用时可直接以此开口接触并承接套合于一脊椎棘突上,另该连结端22相对远离该开口接端21,延伸有另一开口接端23,该连结端22可对应装设结合于该右撑开件30的连结端32上。该右撑开件30为一工字长型撑开件,一端为一开口接端31,另一端为一连结端32,该开口接端31具有一上接触片311、一下接触片312,前端均具有一U形开口,使用时可直接以此开口接触并承接套合于一脊椎棘突上,另该连结端32为将该上接触片311、下接触片312相连接,及该上接触片311于该连结端32处,相对远离该开口接端31,延伸有另一开口接端33,该连结端32可相对应装设结合于该左撑开件20的连结端22中。图2a及图2b中,本专利技术一脊椎棘突撑开装置10,包含有另一较佳具体例,具有一左撑开件40、一右撑开件50。该左撑开件40具有一开口接端41及一连结端42,该右撑开件50亦具有一开口接端51及一连结端52。该右撑开件50的连结端52,进一步包含有一轴心521,及设有一卡止弹片522,及该左撑开件40的连结端42设有一轴槽421,及内表面凹设有一卡止槽422。所述的左撑开件40、右撑开件50,为先以所述的连结端42、52先相连接成具有一夹角,连结时该轴心521可旋转套设于该轴槽421中,此时,该卡止弹片522会受到该轴槽421壁的抵押而退缩,待所述的撑开件40、50相对转动一定角度时,该卡止弹片522则会弹出卡抵于该卡止槽422中,即可阻止所述的撑开件40、50继续相对转动,而维持于一趋近于一直线的夹角角度,产生支撑性。图3中,本专利技术一脊椎棘突撑开装置10,及又再包含有一较佳具体例,具有一左撑开件60、一右撑开件70,及进一步包含有一锁定构件80。图4中,该左撑开件60同样为一长型撑开件,具有一开口接端61,及另一端的连结端62,该开口接端61成一U形,使用时可直接以此开口接触并承接套合于一脊椎棘突上,另该连结端62设有一十字槽孔63,具有一垂直方向孔631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多数个撑开件,所述的撑开件包含一开口接端及一连结端,及所述的撑开件两两相对以该连结端可旋转相连接成具有一夹角,各开口接端接触一脊椎棘突,及相对旋转至趋近于一直线,将所述的脊椎的椎间间隙撑开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中权
申请(专利权)人:佰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WS[萨摩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