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A、固定板B、连接螺钉、连接杆,固定板A和固定板B经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的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板B上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连接孔和连接螺孔,固定板B经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棘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下端分别设有配合棘突根部和椎板的向外侧翻出的尾翼,尾翼上分别设有锥形针或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钉孔,钉孔内设有固定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对肌体的创伤小,能有效的实现椎体间固定、治疗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人体脊柱疾病的脊柱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下腰椎后路手术中,椎弓根螺钉-棒固定系统最为常用,但存在手术显露复杂、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的风险、手术时间长等缺点。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 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一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但是,棘突是脊柱解剖结构中较薄弱的部分,在脊柱的很多部位单纯经棘突固定,因固定强度较低无法满足生物力学的稳定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小的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手术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法是:—种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A、固定板B、连接螺钉和连接杆,固定板A和固定板B经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的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板B上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连接孔和连接螺孔,固定板B经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棘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下端分别设有配合棘突根部和椎板的向外侧翻出的尾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尾翼分别设有凸起的锥形针,凸起的锥形针与尾翼面成20-90°夹角,以增加固定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尾翼上分别设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钉孔,钉孔可以是沉孔、光滑钉孔或螺纹锁定孔,钉孔内设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前端呈锥尖状,以增加固定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人体椎板相对应的面呈与人体椎板相吻合的弧面,以增加支撑面积、提高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杆与固定板A呈垂直状;固定针分别与固定板A和固定板B呈垂直状;固定板A、固定板B及尾翼与人体脊柱的棘突和椎板相吻合,尾翼与固定板A、固定板B的夹角一般呈90-170°。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固定板A上的连接杆从棘突的一侧插入棘突间,再把固定板B从棘突的另一侧装到连接杆上,固定板B通过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固定板B安装时带尾翼的一端在人体脊柱下端(尾端)椎板上,对固定板A和固定板B向棘突方向施加压力,使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上的固定针分别扎入棘突的两侧,固定板A和固定板B通过尾翼上的锥形针或固定螺钉固定在人体下端(尾端)的椎板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对肌体的创伤小,能有效的实现棘突间固定、治疗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板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板B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固定板Al、固定板B2、连接杆3、连接螺钉4、固定针5、尾翼6、锥形针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Al、固定板B2、连接杆3、连接螺钉4,固定板Al和固定板B2经连接杆3相连接,固定板Al的一侧设有连接杆3,固定板B2上设有与连接杆3配合的连接孔和连接螺孔,固定板B2经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l和连接杆3制成一体式,固定板Al和连接杆3也可以是铆接或其它方式连接的,连接杆上可以设有增加阻力的齿槽或呈凹凸状,以提高连接效果,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棘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固定针5,凸起的固定针5的尖端可以呈圆锥状,也可以呈三菱锥或四棱锥状,上述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固定板Al和固定板B2下端分别设有配合棘突根部和椎板的向外侧翻出的尾翼6,尾翼6上可以分别设有凸起的锥形针7,锥形针7 —般呈铲状,以增加固定效果,凸起的锥形针7与尾翼面成20-90°夹角,尾翼上也可以分别设有穿过固定螺钉的沉孔,沉孔内设有固定螺钉,尾翼6上还可以分别设有穿过固定螺钉的光滑钉孔,钉孔内设有固定螺钉,尾翼上还可以分别设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螺纹孔,固定螺钉经螺纹与尾翼相连接,上述的固定螺钉的前端呈锥形,以增加固定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板Al和固定板B2与人体椎板相对应的面呈与人体椎板相吻合的弧面,以增加支撑面积、提高治疗效果,所述的连接杆3与固定板Al呈垂直状;固定针5与固定板Al和固定板B2呈垂直状;尾翼6与固定板Al和固定板B2的夹角一般在90-170°,使用时,将固定板A上的连接杆从棘突的一侧插入棘突间,再把固定板B从棘突的另一侧装到连接杆上,固定板B通过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固定板B安装时带尾翼的一端在人体脊柱下端(尾端)椎板上,对固定板A和固定板B向棘突方向施加压力,使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上的固定针分别扎入棘突的两侧,固定板A和固定板B分别通过尾翼上的锥形针或固定螺钉固定在人体下端(尾端)椎板上,所述锥形针一般呈铲刀状,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对肌体的创伤小,能有效的实现椎体间固定、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A、固定板B、连接螺钉、连接杆,固定板A和固定板B经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的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板B上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连接孔和连接螺孔,固定板B经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棘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下端分别设有配合棘突根部和椎板的向外侧翻出的尾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突椎板双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A、固定板B、连接螺钉、连接杆,固定板A和固定板B经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的一侧设有连接杆,固定板B上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连接孔和连接螺孔,固定板B经连接孔、连接螺孔和连接螺钉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与棘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固定板A和固定板B下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奥斯比利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