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枕骨脊椎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532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含一沿纵轴线延伸的板的枕骨板固系统。该板可啮合于枕骨部,和包含至少一个相对于该板的纵轴线沿侧向偏置的结合元件。该结合元件沿该板长度的一部分延伸。该至少一个结合元件包含一通道以容纳一连接元件。该结合元件构形为至少在中央和沿侧向限制放置在该通道内的连接元件长度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专利技术要求于2003年2月3日提交的临时申请第60/444,485号的申请日的权益,还要求于2003年7月10日提交的临时申请第60/486,145号的申请日的权益。
技术介绍
为了提供脊柱颈区的固定,多种骨移植物被用于枕骨-颈融合。枕骨下和亚薄层捆扎技术、侧向枕骨板、和锁孔技术已被用于在融合过程中稳定颈区。已发现捆扎技术不能提供理想的刚性固定并可导致硬膜内穿孔并发症。侧向板位置十分靠近皮肤表面并可能需要螺钉的双侧皮层放置。锁孔技术包含在枕骨部产生一钻孔和一锁槽。因此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需要能提供充分固定并减少植入手术复杂性的用于枕骨颈区固定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满足这些需要。专利技术概述按照一个方面,一种枕骨板固系统(occipital plating system)包含一沿着纵轴线延伸的板,该板具有适合于沿着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放置的外形。至少一个结合元件(coupling member)从所述板延伸和相对于该板的长轴侧向放置。该至少一个结合元件形成沿所述板的所述长度的一部分延伸的一通道。该结合元件构形为至少在中央和沿侧向地限制放置在所述通道内的一连接元件(connecting element)的一部分长度。按照另一方面,一种枕骨板固系统包含一沿纵轴线延伸的板,该板具有一外形适合沿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放置的底部表面和一对侧的顶部表面。该板包含至少一个从该板延伸并相对于该板的纵轴线侧向放置的结合元件。该至少一个结合元件形成沿所述板的一部分长度延伸的通道以容纳该通道内的一加长的连接元件的一头侧端(cephalad end)。该通道沿该连接元件的顶部表面开口。结合元件还包含至少一个在结合元件的顶部表面上与该通道连通的容座口(receptacle opening)。一紧固件可啮合在所述容座内与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头侧端接触以在该紧固件和该结合元件之间固定该连接元件的头侧端。按照另一方面,一种枕骨板固系统包含一沿着纵轴线延伸的板,该板具有适合于沿着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放置的外形。该板包含至少一个从所述板延伸和相对于该板的长轴侧向放置的结合元件。该至少一个结合元件形成沿所述板的所述长度的一部分延伸的通道。该结合元件构形为径向地该通道内的连接元件的头侧端而同时允许该连接元件在通道内的轴向调节。按照另一方面,一种枕骨板固系统包含一沿着纵轴线延伸的板。该板构形为用于沿着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放置。第一和第二结合元件沿该板相对的各侧中各自的一个延伸,该结合元件每一个包含一通道以容纳其中一加长的连接元件的头侧端部分。该板包含一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结合元件向头侧延伸的矩形形状。在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固定脊骨的方法包含沿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啮合一板;沿脊柱的第一侧放置一加长的连接元件;在该板的一个通道内放置该连接元件的头侧端,该通道从中间颈背线偏移至棘突的第一侧;在通道内在中央和央侧向地限制连接元件而同时允许连接元件在通道内的轴向调节;和在通道内轴向固定连接元件。通过随后的描述这些和其它方面将也变得明确。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向头侧看去的中线枕骨脊柱固定系统。图2示出从侧方看去的图1中的中线枕骨脊柱固定系统。图3是包含图1中系统的一部分的板的平面图。图4是图3中的板的端视图。图5是图3中的板的正视图。图6是穿过图3中的线”6-6”的截面图。图7是穿过图3中的线”7-7”的截面图。图8是图3中的板的一端的透视图以及一个保持系统实施例。图9是穿过图5中的线”9-9”的截面图。图10是另一个板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是另一个板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2是具有图10中的板的中线枕骨脊柱固定系统的透视图。图13是具有图11中的板的中线枕骨脊柱固定系统的透视图。图14是具有图3中的板的中线枕骨脊柱固定系统的透视图。图15是另一个板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6是图15中的板的平面图。图17是带有一固定系统的脊柱的后侧的示意图。图18是带有一固定和植入系统的脊柱的颈区的侧视示意图。图解实施例的描述为了促进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理解,现参考图解的实施例并使用特定的语言描述之。然而,应明确并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正如通常由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的技术人员会做的,任何同样的改变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以及类同于在此描述的对本专利技术原理任何进一步的应用已被考虑进去了。参考图1和2,示出包含一板固系统(plating system)40和一脊椎固定系统34的枕骨脊椎固定系统20。板固系统40包含一啮合于枕骨32并连接脊椎固定系统34的板42。脊椎固定系统34啮合于一个或更多颈椎骨。在图解的实施例中,脊椎固定系统34包含一第一连接件22和一第二连接件24。连接件22、24沿颈椎棘突相对的两侧放置并分别通过固定器28、30啮合于其后方脊柱元件。板固系统40沿枕骨部32的中间颈背线放置。板42通过一个或更多紧固系统44啮合枕骨部。紧固系统44可包含一单个骨紧固件、多个骨紧固件、和一个或更多骨紧固件和保持元件以放置锁紧件脱出。连接元件22、24从颈椎向头侧延伸并与板42的结合元件46、48连接。结合元件46、48侧向偏移至中间颈背线相对的两侧以便于与各自的连接元件22、24的连接。连接元件22、24可被弯曲、折曲或否则在外科手术之前或手术过程中被处理,用于连接板42和提供与病人解剖的理想匹配。现参考图3-5,板42包含一在上方或头侧端52和下方或尾侧端54之间延伸的中心主体部分50。该主体部分50包含一从结合元件46、48向头侧延伸的矩形形状。板42包含一顶部表面56、一底部表面58和在其间延伸的侧壁57、59。当植入后,底部表面58沿枕骨部放置和顶部表面56方向为远离枕骨部。如图5和7中所示,板42可包含沿长轴76为凹面弯曲的底部表面58,当放置在枕骨部上时顺应其沿着中间颈背线的形状。如进一步在图6-7中所示,板42包含在顶部表面56和底部表面58之间延伸并开口于其上的第一套钻孔60、62,用于容纳穿过其中的第一套骨啮合紧固件(bone engaging fastener)。类似地,具有在顶部表面56和底部表面58之间延伸并开口于其上的第二套钻孔64、66,用于容纳穿过其中的第二套骨啮合紧固件。第一钻孔60包含一具有球形形状的紧固件支撑表面61,该表面接触于放置在钻孔60内的骨啮合紧固件头部的相应成形的球形表面。该互补形状的球形表面允许骨啮合紧固件围绕钻孔60的中心轴采取相对于板42的多个角度中的任何一个。第二钻孔62包含类似于紧固件支撑表面61、毗邻顶部表面56的紧固件支撑表面63。钻孔64、66还可具有类似于紧固件支撑表面61、63的紧固件支撑表面65、67。考虑钻孔60、62、64、66和其中的骨紧固件可以被成形,以使紧固件的头部在被放置后接触于支撑表面61、63、65、67时凹入而低于顶部表面56。这种结构最大程度减小板固系统40从枕骨部延伸的外形和骨啮合紧固件对毗邻组织的侵扰。其它实施例考虑板42具有少于四个骨啮合紧固件钻孔或多于四个骨啮合紧固件钻孔。骨啮合紧固件和钻孔还可适应于在板和骨啮合紧固件之间提供固定的方向。对于同一板还考虑了骨啮合紧固件的固定和可变的角度放置的组合。在图解的实施例中,钻孔60、62、64、66沿长轴76排列,这样板42横截长轴7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枕骨板固系统包括:一沿着纵轴线延伸的板,该板包含一适合于沿着枕骨部的中间颈背线放置的外形,所述板在头端和尾端之间沿着纵轴线包含一长度;和至少一个从所述板延伸和从所述板的长轴线沿侧向偏置的结合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结合元件形成 沿所述板的所述长度的一部分延伸的通道,所述至少一个结合元件构形为至少在中央和央侧向限制放置在所述通道内的连接元件长度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T贝克ES海因茨I法利
申请(专利权)人:SDGI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