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脊椎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61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方脊椎内固定器,其由一连结机构、多组植入组件、垫接组件及外锁组件所组成,将多个植入组件固锁于脊椎椎体内,然后套接一连结机构于该植入组件上方,再依序装配相对应的垫接组件及外锁组件,最后借由外锁组件与植入组件的锁紧作用,即可将受创伤或病变的脊椎椎体与整个固定器形成一体,达到完全固定的效果。(*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方脊椎内固定器,借由力学分析的最佳化设计,使其组件在做适当的尺寸缩减后,仍可具有足够的强度与耐疲劳性,并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其在为受创伤或病变的脊椎椎体安装固定器时,可进行跨距及角度的调整,而将脊椎椎体固定在最佳的状况,以提高矫正康复的效果。在考虑人体工学及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设计出适当的脊椎固定器,将其植入受创伤或发生病变的脊椎椎体内,并依据患者脊椎的状况,调整适当的跨距及角度,使整个固定器与脊椎椎体形成一体,达到完全固定的效果。为避免固定器对患者活动造成不便,在固定器的整体尺寸设计上必须愈小愈好,并将突出于脊椎椎体外部的高度降至最低,但在缩减尺寸的同时,仍必须确保固定器各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耐疲劳性,防止因组件损坏或断裂对患者造成二度伤害。其次需考虑手术操作的方便性,因为人体有许多复杂的神经集中分布在脊椎后侧,使得该部位的外科手术难度增高,所以必须有效减少固定组件的数量,以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另外,因为脊椎椎体的受创伤或病变情况会因患者或是部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固定器的设计上,必须使跨距及角度可做弹性调整,以充分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方脊椎内固定器,包括多个植入组件(1)、一连结机构(2)及多个外锁组件(4),其特征在于: 该植入组件(1)为一柱体,其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植入螺纹(11),相对于植入螺纹(11)的另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外锁螺纹(12),两螺纹间具有一凸环(13),该凸环(13)于外锁螺纹(12)的一侧为一球状曲面(6);该连结机构(2),配置于植入组件(1)的外锁螺纹(12);及该多个外锁组件(4),配置于连结机构(2)上方,且该外锁组件(4)为一柱体,其中心具有一螺孔(41),螺合于植入组件(1)的外锁螺纹(12),于连结机构(2)的一端面为一球状平面;将多个植入组件(1)固锁于脊椎椎体(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本华刘建麟陈弘毅吴志明萧乾道周圣行赵伟泰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美瑞世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