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广生专利>正文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60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专供现有医疗器械产品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完全切口3自锥台2的边缘至锥台的内孔边缘,不完全切口4自圆台1的边缘始,至锥台2的底部边缘止。使用时根据针的长短确定套入的橡皮缓冲垫的个数。缓冲垫起到了缓冲撞击力和限位器的作用,克服了原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入颅腔后往往一步到位直达血肿中心的缺点,较理想地将针尖限制在硬脑膜下,实施进一步地进针及清除血肿的操作,则可以在快速切除橡皮缓冲垫后用手将针缓慢平稳地送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很强,推广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属医疗器械零件生产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是北京朝阳医院贾保祥教授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而研制的专项治疗技术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3244252.8,全称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以下简称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该项技术及产品已由国家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向全国各级医院推广应用于治疗“脑出血”。使用时由操作者手持电钻驱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数分钟内快速穿透颅骨进入颅腔,送达血肿中心后引流、冲洗,直至清除血肿。2000年7月在青岛举办了首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制定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常规》,其主要技术步骤及基本手法主要包括1、进针。2、血肿液态部分的处理。3、血肿半固态部分部分处理。4、血肿紧密固态部分处理。5、接无菌引流袋及无菌包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理论上要求做到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不应直达血肿中心,而应在硬脑膜下深度停止进针,将电钻、盖针(钻头针芯)卸下后,换用钝头塑料针芯,再将针缓慢送进血肿处,并要求分层、分步进入血肿将血肿引流清除。尽管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操作简便易行,但实践当中却还是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究其原因,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是在“进针”这一步骤中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透颅骨时,突破性撞击力大,这样可能造成以下后果1、针快速穿入脑组织可能增加损伤机会。2、操作稳定性欠佳快速突破的贯性常致操作者反射性地提拉穿刺针而出现二度进针,脑组织损伤的机会增加。初学此项技术的操作者对“进针”的安全性顾虑尤其明显。二是进针时难以按需要平稳控制进针深度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很难停在硬脑膜下的深度,快速突破的惯性力往往使针尖一步到位而直达血肿中心,有时难以达到分层、分步清除血肿的要求。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以增加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的操作稳定性、安全性,同时使操作者更易于掌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加以实现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特征在于它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完全切口3自锥台2的边缘至锥台的内孔边缘止;不完全切口4自圆台1的边缘始,至锥台2的底部边缘止。以下结合附图和操作方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切口设置示意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原有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装配在原有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之后的构造示意图。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根据需要将一个或数个橡皮缓冲垫套穿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的针管上面,一般情况下,针越长套入的缓冲垫越多。使用过程中,由于橡皮缓冲垫的厚度及个数,限定了针芯的钻入深度,防止了原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入颅腔后一步到位直达血肿中心,较理想地将针尖限制在硬脑膜下(将电钻、盖针卸下,换用钝头塑料针芯后),为使针芯逐步深入,这时将原先设计好了的不完全切口4的两边用镊子掰开,再用刀片轻轻切入未切开部分。由于在同一径向截面上设计好了完全切口3和不完全切口4,刀片就能轻便快速地切开橡皮缓冲垫了。此时撤除一只橡皮缓冲垫,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又可增加一个钻入深度。本技术采用橡皮制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痛苦,橡皮缓冲垫既起到了缓冲撞击力的作用,又起到了限位器的作用。本技术采用橡皮制作,易于切割剔除,此外还在圆台切缝上方设计了一个小缺口,目的是为便于操作者辨认切口位置。本技术非常巧妙地克服了原先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使用当中稳定性及安全性不够理想,钻入深度不易控制的不足之处,使得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这一专利产品锦上添花,深受操作者喜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权利要求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完全切口3自锥台2的边缘至锥台的内孔边缘止,不完全切口4自圆台1的边缘始,至锥台2的底部边缘止。专利摘要本技术为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专供现有医疗器械产品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配套使用。本技术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完全切口3自锥台2的边缘至锥台的内孔边缘,不完全切口4自圆台1的边缘始,至锥台2的底部边缘止。使用时根据针的长短确定套入的橡皮缓冲垫的个数。缓冲垫起到了缓冲撞击力和限位器的作用,克服了原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入颅腔后往往一步到位直达血肿中心的缺点,较理想地将针尖限制在硬脑膜下,实施进一步地进针及清除血肿的操作,则可以在快速切除橡皮缓冲垫后用手将针缓慢平稳地送入。本技术实用性很强,推广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文档编号A61B19/00GK2545986SQ0220641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广生, 蒋海清 申请人:李广生, 蒋海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生蒋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生蒋海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