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广生专利>正文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60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专供现有医疗器械产品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完全切口3自锥台2的边缘至锥台的内孔边缘,不完全切口4自圆台1的边缘始,至锥台2的底部边缘止。使用时根据针的长短确定套入的橡皮缓冲垫的个数。缓冲垫起到了缓冲撞击力和限位器的作用,克服了原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进入颅腔后往往一步到位直达血肿中心的缺点,较理想地将针尖限制在硬脑膜下,实施进一步地进针及清除血肿的操作,则可以在快速切除橡皮缓冲垫后用手将针缓慢平稳地送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很强,推广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属医疗器械零件生产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是北京朝阳医院贾保祥教授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而研制的专项治疗技术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3244252.8,全称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以下简称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该项技术及产品已由国家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向全国各级医院推广应用于治疗“脑出血”。使用时由操作者手持电钻驱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数分钟内快速穿透颅骨进入颅腔,送达血肿中心后引流、冲洗,直至清除血肿。2000年7月在青岛举办了首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制定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常规》,其主要技术步骤及基本手法主要包括1、进针。2、血肿液态部分的处理。3、血肿半固态部分部分处理。4、血肿紧密固态部分处理。5、接无菌引流袋及无菌包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理论上要求做到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不应直达血肿中心,而应在硬脑膜下深度停止进针,将电钻、盖针(钻头针芯)卸下后,换用钝头塑料针芯,再将针缓慢送进血肿处,并要求分层、分步进入血肿将血肿引流清除。尽管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操作简便易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橡皮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同一整体结构的圆台1和锥台2两部分,在同一径向的截面上锥台2开设完全切口3、圆台1开设不完全切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生蒋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生蒋海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