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7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脊柱骨折的并具有复位和固定双重功能的内置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1)上的四枚复位螺钉(2),每一枚复位螺钉(2)两侧分别用一个楦塞螺母(9)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4)连接在螺纹杆(1)上。两根螺纹杆(1)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中复位螺钉的头槽(8)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与已有技术RF固定器相比,结构简单、构件较少、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并且手术患者出血较少、创伤较小、手术后的收口也较快。(*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脊柱骨折的并具有复位和固定双重功能的内置物。目前,在人体骨科手术中均采用RF固定器来治疗脊柱骨折,RF固定器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上的四枚复位螺钉(因两根螺纹杆上的结构相同,故图中只画出一根螺纹杆和两枚复位螺钉),每一枚复位螺钉两侧分别有一个球面定位螺母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连接在螺纹杆上。另外,两根螺纹杆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由于脊柱具有一定的生理弧度,不同部位的伤椎要求内置物具有不同的复位固定角度,因此RF固定器的复位螺钉其头部和体部不在一条轴线上,如图2所示,即RF固定器的不同复位固定角度是由其复位螺钉的不同头一体角来提供的。复位螺钉在螺纹杆上的固定,是通过它自身2个小螺丝的拧紧以及球面定位螺母和平头定位螺母夹紧来完成的,每个球面定位螺母和平头定位螺母上分别用3个小螺丝拧紧固定。RF固定器的不足之处是(a)结构繁琐,构件较多,用于固定的小螺丝总计有32个,使手术患者体内的异物增多;(b)操作复杂,医生在手术时要将每一个小螺丝拧紧,耗时较长,小螺丝拧不紧复位螺钉就会滑脱,通常医生是将小螺丝拧死后钳掉小螺丝的头使其固定在螺孔里面,十分麻烦;(c)手术危险性大,由于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出血多,创伤大,也给手术后的收口带来困难,而且复位螺钉具有不同的头一体角,在置入椎骨时需要用不同的扳手操作,如不慎用错扳手,就会使RF固定器的复位固定角度发生偏移,导致手术失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件较少、操作方便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改变了复位螺钉的设计,本技术中的复位螺钉其头部和体部在一条轴线上,而复位螺钉的头槽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的大小为复位螺钉的头槽与复位螺钉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并且根据复位螺钉置入椎骨所需要的复位固定角度而定,通常为0°、5°、10°或15°;其次,本技术用楦塞螺母替代球面定位螺母,楦塞螺母呈套筒状,其楦塞嵌入复位螺钉的头槽中,再用平头定位螺母旋紧,使复位螺钉在螺纹杆上的定位更准确、连接更牢固;另外,本技术还省去了所有的小螺丝。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RF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2是已有技术RF固定器中复位螺钉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中复位螺钉的示意图。其中1螺纹杆、2复位螺钉、3球面定位螺母、4平头定位螺母、5小螺丝、6复位螺钉的头部、7复位螺钉的体部、8复位螺钉的头槽、9楦塞螺母在图3中,本技术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1上的四枚复位螺钉2,每一枚复位螺钉2两侧分别用一个楦塞螺母9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4连接在螺纹杆1上。两根螺纹杆1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在图4中,本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新复位内固定器中复位螺钉的头部6和体部7在一条轴线上,复位螺钉的头槽8与复位螺钉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标于复位螺钉2上)。手术中,先将经选择的一定角度的复位螺钉2置入伤椎上下椎构两侧椎弓根一椎体内,使复位螺钉2的方向与椎体终板平行,并用扳手将伤椎初步复位。然后将螺纹杆1置入复位螺钉的头槽8中,旋转平头定位螺母4,使上下两对复位螺钉2撑开伤椎,并使楦塞螺母9嵌入复位螺钉的头槽8中,使伤椎形态和生理弧度—致。最后用两组横向连接杆连接左右两侧螺纹杆1,完成三维框架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与RF固定器相比,结构简单、构件较少,所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方便,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危险性。特别是复位螺钉2的外形是直的,在置入伤椎时方向和位置都易于掌握,无需因复位固定角度不同而更换不同的扳手。而且楦塞螺母9的楦塞嵌入复位螺钉的头槽8中,定位更准确、连接更牢固。该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置入伤椎所需时间比RF固定器减少了1-1.5小时。并且手术患者出血较少、创伤较小、手术后的收口也较快。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1)上的四枚复位螺钉(2),两根螺纹杆(1)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枚复位螺钉(2)两侧分别用一个楦塞螺母(9)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4)连接在螺纹杆(1)上,复位螺钉的头部(6)和体部(7)在一条轴线上,复位螺钉的头槽(8)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楦塞螺母(9)呈套筒状,其楦塞嵌入复位螺钉的头槽(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位螺钉的头槽(8)具有的倾斜角度可以为0°、5°、10°或1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脊柱骨折的并具有复位和固定双重功能的内置物。本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1)上的四枚复位螺钉(2),每一枚复位螺钉(2)两侧分别用一个楦塞螺母(9)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4)连接在螺纹杆(1)上。两根螺纹杆(1)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中复位螺钉的头槽(8)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与已有技术RF固定器相比,结构简单、构件较少、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并且手术患者出血较少、创伤较小、手术后的收口也较快。文档编号A61B17/70GK2308354SQ9723482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周美林, 龚耀成 申请人:上海三友外科器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器,它包括连接在两根螺纹杆(1)上的四枚复位螺钉(2),两根螺纹杆(1)之间还可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枚复位螺钉(2)两侧分别用一个楦塞螺母(9)和一个平头定位螺母(4)连接在螺纹杆(1)上,复位螺钉的头部(6)和体部(7)在一条轴线上,复位螺钉的头槽(8)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楦塞螺母(9)呈套筒状,其楦塞嵌入复位螺钉的头槽(8)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美林龚耀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友外科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