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包括固定器、上钉器和自攻式骨钉,固定器包括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和反顶杆,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外侧设有拨位齿轮,右弓部穿接入左弓部内部,且其外壁上设有螺纹,折弓部插接入右弓部,折弓部端部设有套管,反顶杆插接入套管,前端设有反顶螺栓,左弓部、右弓部上均设有一顶置块,自攻式骨钉的上端部设有外缺口,外缺口下侧设有两个对顶槽,上钉器端部开设有内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提供了用于旋紧自攻式骨钉的上钉器、用于固定调整自攻式骨钉位置的固定器,能准确、快速固定和纠正骨折的骨干,操作简单,可随时调节固定长度及方向,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
技术介绍
四肢长骨的骨干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主流的治疗方式为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而骨折的闭合复位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手术操作的难点,目前临床上辅助骨干骨折的间接复位缺乏有效的工具,医生在手术中多采用徒手间接复位,但是徒手间接复位的缺陷包括:1、徒手间接复位时无法实现骨折部位的有效牵引,从而很难纠正骨折的短缩,即使借助牵引床,也难以克服非轴向的肌肉张力对复位的干扰;2、徒手间接复位时无法准确控制骨折的远近断端,因此很难纠正骨折的移位;3、徒手间接复位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手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公告号为CN204293244U的一种医用组合式骨折复位外固定架,通过在螺纹针上设置旋转装置,并通过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以此来达到准确、快速固定和纠正骨干骨折的目的,部位解决了前述问题,但由于其结构缺陷,在调节固定的长度时,需要通过套筒、固定块和固定管之间的丝接进行控制,两侧的螺纹钉在套筒作用下同时向内或向外位移,不能实现一侧螺纹钉固定、而只位移另一侧螺纹钉的目的,其本质上是两根螺纹钉对向的同步相互位移,不可避免会对两根螺纹钉所在的骨孔产生压力,影响患部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可随时调节固定的长度和角度、且仅需对一侧骨钉进行调节的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包括固定器、上钉器和自攻式骨钉,所述固定器包括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和反顶杆,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均为弯折的L型结构体,所述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外侧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拨位齿轮,拨位齿轮上设有拨位杆,所述右弓部的较长折边穿接入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内部,且其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折弓部的较短折边插接入右弓部较短折边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折弓部较长折边的端部设有套管,所述反顶杆后端插接入套管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反顶杆前端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反顶螺栓;固定器用于对自攻式骨钉的固定和调节,上钉器用于自攻式骨钉的旋入。所述左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右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均设有一个顶置块;顶置块与左弓部、右弓部可以均为一体式结构体,也可以为额外安装上的可拆卸式顶置块。所述自攻式骨钉的上端部设有半圆柱状的外缺口,外缺口下侧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对顶槽;对顶槽用于对接顶置块和反顶螺栓,其中一侧的对顶槽对接顶置块,另一侧的对顶槽对接反顶螺栓,分别实现自攻式骨钉向内铡、向外侧的对顶位移。所述上钉器包括套筒、与套筒端部垂直相接的旋杆,所述套筒远离旋杆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半圆柱状的内缺口。旋杆为套筒的施力臂,内缺口与外缺口贴合咬紧。所述右弓部较长折边与拨位齿轮的轴心线垂直,其外壁上的螺纹与拨位齿轮丝接匹配,拨位齿轮绕自身轴心旋转。拨位齿轮转动时,通过螺纹使右弓部沿较长折边所在方向位置。所述自攻式骨钉上端部的外缺口与套筒端部的内缺口互相嵌接匹配。所述顶置块、反顶螺栓均与自攻式骨钉外壁两侧的对顶槽嵌接匹配。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提供了用于旋紧自攻式骨钉的上钉器、用于固定调整自攻式骨钉位置的固定器,能准确、快速固定和纠正骨折的骨干,操作简单,可随时调节固定长度及方向,有利于病人的康复。【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俯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纵截面侧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攻式骨钉的上端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所述上钉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器、上钉器和自攻式骨钉5,所述固定器包括左弓部1、右弓部2、折弓部3和反顶杆4,左弓部1、右弓部2、折弓部3均为弯折的L型结构体,所述左弓部1较长折边的外侧设有齿轮箱11,齿轮箱11内设有拨位齿轮6,拨位齿轮6上设有拨位杆7,所述右弓部2的较长折边穿接入左弓部1较长折边的内部,且其外壁上设有螺纹21,所述折弓部3的较短折边插接入右弓部2较短折边并通过固紧旋钮8固定,折弓部3较长折边的端部设有套管42,所述反顶杆4后端插接入套管42并通过固紧旋钮8固定,反顶杆4前端设有通孔43,通孔43内设置有反顶螺栓41 ;固定器用于对自攻式骨钉5的固定和调节,上钉器用于自攻式骨钉5的旋入;所述左弓部1较短折边的内侧、右弓部2较短折边的内侧均设有一个顶置块9 ;顶置块9与左弓部1、右弓部2可以均为一体式结构体,也可以为额外安装上的可拆卸式顶置块。所述自攻式骨钉5的上端部设有半圆柱状的外缺口 51,外缺口 51下侧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对顶槽52 ;对顶槽52用于对接顶置块9和反顶螺栓41,其中一侧的对顶槽52对接顶置块9,另一侧的对顶槽52对接反顶螺栓41,分别实现自攻式骨钉向内铡、向外侧的对顶。所述上钉器包括套筒13、与套筒13端部垂直相接的旋杆12,所述套筒13远离旋杆12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半圆柱状的内缺口 14。旋杆12为套筒13的施力臂,内缺口 14与外缺口 51贴合咬紧。所述右弓部2较长折边与拨位齿轮6的轴心线垂直,其外壁上的螺纹21与拨位齿轮6丝接匹配,拨位齿轮6绕自身轴心旋转。拨位齿轮6转动时,通过螺纹21使右弓部2沿较长折边所在方向位置。所述自攻式骨钉5上端部的外缺口 51与套筒13端部的内缺口 14互相嵌接匹配;所述顶置块9、反顶螺栓41均与自攻式骨钉5外壁两侧的对顶槽52嵌接匹配。在对骨干骨折进行间接复位时,首先通过近骨折端的微创切口置入一枚自攻式骨钉,利用上钉器旋紧自攻式骨钉,使其固定在近骨折端的骨干上,同样的方法在远端骨折端置入一枚自攻式骨钉,用上钉器旋紧;在骨折复位时,如需向内对紧两枚自攻式骨钉,将左弓部1、右弓部2内侧的顶置块9分别对准自攻式骨钉5外壁上的对顶槽52,通过拨位杆7转动拨位齿轮6,使右弓部2的较长折边向左弓部1 一侧移动,从而缩短两枚自攻式骨钉5之间的距离;如需向外分离两枚自攻式骨钉5,调整反顶杆4的位置、使反顶螺栓41对准对顶槽52,通过拨位齿轮6控制右弓部2向外位移,从而延长两枚自攻式骨钉5之间的距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主权项】1.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包括固定器、上钉器和自攻式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和反顶杆,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均为弯折的L型结构体,所述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外侧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拨位齿轮,拨位齿轮上设有拨位杆,所述右弓部的较长折边穿接入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内部,且其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折弓部的较短折边插接入右弓部较短折边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折弓部较长折边的端部设有套管,所述反顶杆后端插接入套管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反顶杆前端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反顶螺栓; 所述左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右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骨折复位体外固定的组合式套件,包括固定器、上钉器和自攻式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和反顶杆,左弓部、右弓部、折弓部均为弯折的L型结构体,所述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外侧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拨位齿轮,拨位齿轮上设有拨位杆,所述右弓部的较长折边穿接入左弓部较长折边的内部,且其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折弓部的较短折边插接入右弓部较短折边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折弓部较长折边的端部设有套管,所述反顶杆后端插接入套管并通过固紧旋钮固定,反顶杆前端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反顶螺栓;所述左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右弓部较短折边的内侧均设有一个顶置块;所述自攻式骨钉的上端部设有半圆柱状的外缺口,外缺口下侧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对顶槽;所述上钉器包括套筒、与套筒端部垂直相接的旋杆,所述套筒远离旋杆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半圆柱状的内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键,
申请(专利权)人:韩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