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96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包括:换热器,其热源入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相连通,其冷源出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入口相连通;相变储热装置,其入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热源出口相连通,其出口通过中温管道与用热终端的热源入口相连通,用于为用热终端提供中温热水;换热器的出口还通过低温管道与用热终端的热源入口相连通,低温管道在进入用热终端之前还与中温管道相连通,换热器还用于降低相变储热装置输送至用热终端的中温热水,使其降温变为低温热水输送给用热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热终端入口温度稳定,解决了供热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压余热回收供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空压机在运行时,有效能源利用率仅为15%左右,剩下的大约85%的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冷却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存在着巨大的浪费,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同时避免热污染。一般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为用热终端供热不稳定,导致余热回收系统应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以解决空压机为用热终端供热不稳定导致应用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包括:
[0005]换热器,其热源入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出口相连通,其冷源出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入口相连通,用于与空压机冷却系统内热水进行热交换,并为空压机冷却系统提供冷源;
[0006]相变储热装置,其入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热源出口相连通,其出口通过中温管道与用热终端的热源入口相连通,用于为用热终端提供中温热水;
[0007]换热器的出口还通过低温管道与用热终端的热源入口相连通,低温管道在进入用热终端之前还与中温管道相连通,换热器还用于降低相变储热装置输送至用热终端的中温热水,使其降温变为低温热水输送给用热终端。
[0008]进一步地,低温管道在与中温管道汇合前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调节阀,低温管道在靠近用热终端的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并与电动调节阀联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输送至用热终端的水温,当水温高于预定值时,减小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使得空压机冷却系统的热水进入相变储热装置进行储热,进而降低输送至用热终端的水温。
[0009]进一步地,相变储热装置的出口还通过降温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源入口相连通,降温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降温管道用于在电动调节阀开度最小时,将相变储热装置的热水输送至换热器换热后,进入相变储热装置吸热。
[0010]进一步地,用热终端的热源入口通过中温管道与相变储热装置相连通,还通过低温管道与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用热终端通过冷源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源入口相连通。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热终端入口温度稳定,解决了供热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可以通过调节输送至用热终端的水温来满足用热终端不同水温的需求,充分利用了空压机的热能,避免浪费,节约能源;本技术系统简单,设备少,利用相变储热装置稳定了空压机的余热温度,从而提高了用热稳定性和持续性,对空压机的余热
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且减少了余热利用不及时对空压机造成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空压机系统运行及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换热器;2、空压机冷却系统;3、相变储热装置;4、中温管道; 5、用热终端;6、低温管道;7、电动调节阀;8、温度传感器;9、降温管道; 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冷源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1、相变储热装置3。
[0016]换热器1的热源入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的出口相连通,换热器1 的冷源出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1的冷源入口与用热终端的冷源出口相连通,换热器1用于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内热水进行热交换,并为空压机冷却系统2提供冷源。
[0017]相变储热装置3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1的热源出口相连通,相变储热装置3的出口通过中温管道4与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相连通,相变储热装置3用于为用热终端5提供中温热水。
[0018]换热器1的出口还通过低温管道6与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相连通,低温管道6在进入用热终端5之前还与中温管道4相连通,换热器1还用于降低相变储热装置3输送至用热终端5的中温热水,使其降温变为低温热水输送给用热终端 5。
[0019]低温管道6在与中温管道4汇合前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调节阀7,低温管道 6在靠近用热终端5的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并与电动调节阀7联动,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输送至用热终端5的水温,当水温高于预定值时,减小电动调节阀7的开度,使得空压机冷却系统2的热水进入相变储热装置3进行储热,进而降低输送至用热终端5的水温。
[0020]相变储热装置3的出口还通过降温管道9与换热器1的冷源入口相连通,降温管道9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1,降温管道9用于在电动调节阀7开度最小时,将相变储热装置3的热水输送至换热器1换热后,进入相变储热装置3吸热。
[0021]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通过中温管道4与相变储热装置3相连通,用热终端 5的热源入口还通过低温管道6与换热器1的出口相连通,用热终端5通过冷源管道13与换热器1的冷源入口相连通。
[0022]相变储热装置3中的相变材料根据换热器1的冷源出口的水温选择,相变点温度应低于换热器1冷源出口的水温,但高于用热终端5所需的温度。由于用热终端5的热需温度是一个变化的温度,所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8和电动调节阀 7联动来控制进入用热终端5的水温。
[0023]当用热终端5的热需求温度低于换热器1的冷源出口温度时,即用热终端5 所需温度在40

50℃,而换热器1的冷源出口直接换热后的热水温度一般在 60~75℃,此时温度传
感器8的温度高于用热终端5的热需求温度,影响用热终端5正常使用。为了调节换热器1的冷源出口温度,保证用热需求,增设相变储热装置3和电动调节阀7,在电动调节阀7与温度传感器8之间建立联动关系,电动调节阀7的开度随温度传感器8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改变管道支路压力降来调整换热器1与用热终端5之间的两条并联支路上的流量大小,使得汇合后的热水运行温度与用热终端5的需求温度相匹配。
[0024]实施例1
[0025]在换热器1的热源出口与相变储热装置3的入口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第三阀门12,在相变储热装置3的出口与换热器1的冷源入口相连通的降温管道9上安装第二阀门11,相变储热装置3的出口与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相连通的中温管道4上安装第一阀门10。
[0026]当用热终端5的热需求温度较低时,即温度传感器8的温度值高于用热终端 5的热需求温度时,减小电动调节阀7的开度,通过增大该管路的阻力以减小该支路流量。此时,第三阀门12处于开启状态,根据管路水动力平衡特性,从换热器1的冷源出口排出的水一部分经过第三阀门12后进入相变储热装置3,将热量进行储存,相变材料温度逐渐升高,相变储热装置3开始充热,经相变储热装置3换热降温后的低温热水从相变储热装置3出水口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其热源入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的出口相连通,其冷源出口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的入口相连通,用于与空压机冷却系统(2)内热水进行热交换,并为空压机冷却系统(2)提供冷源;相变储热装置(3),其入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1)的热源出口相连通,其出口通过中温管道(4)与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相连通,用于为用热终端(5)提供中温热水;所述换热器(1)的出口还通过低温管道(6)与用热终端(5)的热源入口相连通,所述低温管道(6)在进入用热终端(5)之前还与中温管道(4)相连通,所述换热器(1)还用于降低相变储热装置(3)输送至用热终端(5)的中温热水,使其降温变为低温热水输送给用热终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相变储热装置来调整空压余热回收供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管道(6)在与中温管道(4)汇合前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调节阀(7),所述低温管道(6)在靠近用热终端(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立婷董子健张玮玮许肖飞张小静
申请(专利权)人: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