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33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属于热电联供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管回路,与热源厂连通;第二管回路,与用户连通;主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设于第一管回路和第二管回路;第三管回路,主换热设备内还设有对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分别设于第三管回路和第一管回路,第四换热管位于第一换热管的下游;通水支路,两端均与第二管回路连通,通水支路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换热管的上游和下游;副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分别设于第三管回路以及通水支路。这样,该装置的第一管回路中供水的热量利用效率更高。热量利用效率更高。热量利用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电联供
,特别涉及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满足了大部分北方城镇的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热量由热源集中生产,通过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输送至用户末端散热设备,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维持室内温度恒定,对于热网来说,供回水温差和循环流量决定了热量输送效率。传统的热电联供供热站的供回水温差较小,热量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电联供供热站的供回水温差较小,热量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包括:
[0005]第一管回路,与热源厂相连通;
[0006]第二管回路,与用户相连通;
[0007]主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一管回路和所述第二管回路;
[0008]第三管回路,所述主换热设备内还设有对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四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三管回路和所述第一管回路,并且所述第四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游;
[0009]通水支路,两端均与所述第二管回路连通,并且所述通水支路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上游和下游;
[0010]副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所述第五换热管和所述第六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三管回路以及所述通水支路。
[001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管回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热源厂中的热水泵入所述第一管回路的供水泵。
[001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管回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回路中的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泵,所述通水支路设置于所述循环泵的下游。
[0013]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管回路上还连通设置有用于朝所述第二管回路中注水的补水支路,所述补水支路上设置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支路设置于所述循环泵的上游。
[001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管回路上还连通设置有用于朝所述第二管回路中加入药物的加药支路,所述加药支路设置在所述循环泵的上游以及所述补水支路的下游。
[00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管回路中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三管回路中的介质流动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五换热
管的上游。
[001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管回路中还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第三管回路中的介质的过滤设备,所述过滤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上游以及所述第五换热管的下游。
[001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管路中还设置有储能罐,所述储能管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五换热管和所述过滤设备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包括与热源厂相连通的第一管回路、与用户相连通的第二管回路、主换热设备、第三管回路、副换热设备以及通水支路,上述主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第一管回路和第二管回路,在主换热设备内还设置有对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第三管回路和第一管回路,并且第四换热管位于第一换热管的下游,通水支路的两端与第二管回路连通,该通水支路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换热管的上游和下游,副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第三管回路以及通水支路。
[0020]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从而将热源厂出来的热水中的热量经过一次热交换后传递至与用户连通的第二管回路中,经过一次热交换后出来的水中仍然具有余热,具有余热的热水再进入第四换热管,通过对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之间的第二次换热作用,从而将大部分余热传递至上述第三管回路中的介质中,最后第三管回路内的介质中的热量经过对应的第五换热管和第六管热管之间的换热作用后,将热量传递至上述通水支路中的水中,而通水支路连通设置在上述第二管回路上,从而经过传递将第一管回路中的大部分余热也传导至与用户相连的第二管回路中,这样,经过上述第一换热管与第二热换管之间和第三换热管与第四换热管之间的两次换热作用,对应第一管回路供水中的热量进行深度利用,从而加大第一管回路供回水温差,提高第一管回路中供水的热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的原理图。
[0023]图中:
[0024]1‑
第一管回路;11

供水泵;
[0025]2‑
热源厂;
[0026]3‑
第二管回路;31

循环泵;
[0027]4‑
用户;
[0028]5‑
主换热设备;51

第一换热管;52

第二换热管;53

第三换热管;54

第四换热管;
[0029]6‑
第三管回路;61

压缩机;62

过滤设备;63

储能罐;
[0030]7‑
通水支路;
[0031]8‑
副换热设备;81

第五换热管;82

第六换热管;
[0032]9‑
补水支路;91

补水泵;
[0033]10

加药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电联供供热站的供回水温差较小,热量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包括与热源厂2相连通的第一管回路1、与用户4相连通的第二管回路3、主换热设备5、第三管回路6、副换热设备8以及通水支路7,上述主换热设备5内设对应的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分别连通设于第一管回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回路,与热源厂相连通;第二管回路,与用户相连通;主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一管回路和所述第二管回路;第三管回路,所述主换热设备内还设有对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四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三管回路和所述第一管回路,并且所述第四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游;通水支路,两端均与所述第二管回路连通,并且所述通水支路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上游和下游;副换热设备,内设对应的第五换热管和第六换热管,所述第五换热管和所述第六换热管分别连通设于所述第三管回路以及所述通水支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回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热源厂中的热水泵入所述第一管回路的供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回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回路中的水循环流通的循环泵,所述通水支路设置于所述循环泵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华于国富庞磊田崇雷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