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135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后稳定杆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所述连接杆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连接总成,所述第一连接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第二连接总成,所述第二连接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连接杆本体为注塑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重量较轻,方便加工,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后稳定杆连接杆,主要为金属材质,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减重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后稳定杆连接杆,所述后稳定杆连接杆的重量较轻,方便加工,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稳定杆连接杆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所述连接杆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连接总成,所述第一连接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第二连接总成,所述第二连接总成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连接杆本体为注塑件。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重量较轻,方便加工,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总成的连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总成的连接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本体上具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面的第一加强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两侧的所述第一加强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本体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总成包括球头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总成包括球形衬套,所述第二端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球形衬套匹配的球形孔,所述球形衬套插配于所述球形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形衬套为橡胶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形衬套贯穿所述第二端部,且所述球形衬套的轴向两端对称外露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后稳定杆和后稳定杆连接杆,所述后稳定杆连接杆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总成连接所述后稳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总成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中所示的后稳定杆连接杆的主视图;
[0020]图3是图2中所示的后稳定杆连接杆的右视图;
[0021]图4是图2中所示的后稳定杆连接杆的左视图;
[0022]图5是沿图4中A

A线所示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后稳定杆连接杆100;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0025]连接杆本体1;第一端部1a;第二端部1b;
[0026]加强肋11;第一加强部111;第二加强部112;凹槽12;
[0027]第一连接总成2;第二连接总成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0]相关技术中的后稳定杆连接杆,主要为金属材质,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减重降成本。并且,后稳定杆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金属球销,分别与稳定杆本体、悬架系统的控制臂进行连接,当经过不平路面,车辆小幅度颠簸时,车内驾驶员有摆头感,且该种不舒适的感觉随着稳定杆侧倾刚度的增加,表现的愈发强烈,影响驾乘感觉。
[003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和具有其的车辆。
[0032]下面,参照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稳定杆连接杆100。
[0033]如图1所示,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可以包括:连接杆本体1、第一连接总成2和第二连接总成3,连接杆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a和第二端部1b,第一连接总成2设于连接杆本体1的第一端部1a,第二连接总成3设于连接杆本体1的第二端部1b,第一连接总成2适于连接后稳定杆,第二连接总成3适于连接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等。其中,连接杆本体1为注塑
件,即连接杆本位为塑料材质且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成型。由此,降低了后稳定杆连接杆100的重量和成本,降低了非簧载质量,改善驾乘感知。
[00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总成2的连接轴线(如图1中所示的L1线)沿第一方向F1延伸,第二连接总成3的连接轴线(如图1中所示的L2线)沿第二方向F2延伸,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垂直。由此,后稳定杆连接杆100的两端连接,并有利于连接杆的注塑加工。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连接总成2的连接轴线沿第一方向F1延伸,第二连接总成3的连接轴线沿第二方向F2延伸,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垂直时,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连接杆本体1上具有加强肋11,加强肋11包括设于连接杆本体1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侧面的第一加强部111。由此,在连接杆本体1应力较大的侧面设计加强肋11,可以提升连接杆本体1的拉伸强度。
[003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肋11还包括设于第二端部1b的远离第一端部1a的第二加强部112,第二加强部112连接两侧的第一加强部111。由此,由于第一连接总成2的连接轴线与第二连接总成3的连接轴线垂直,从而可以在连接杆本体1应力较大侧面,设计环绕连接杆本体1的加强肋11,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连接杆本体1的拉伸强度。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连接总成2的连接轴线沿第一方向F1延伸,第二连接总成3的连接轴线沿第二方向F2延伸,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本体(1),所述连接杆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a)和第二端部(1b);第一连接总成(2),所述第一连接总成(2)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的所述第一端部(1a);第二连接总成(3),所述第二连接总成(3)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的所述第二端部(1b),其中,所述连接杆本体(1)为注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总成(2)的连接轴线沿第一方向(F1)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总成(3)的连接轴线沿第二方向(F2)延伸,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上具有加强肋(11),所述加强肋(11)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在所述第一方向(F1)上的两侧面的第一加强部(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1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部(1b)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a)的第二加强部(112),所述第二加强部(112)连接两侧的所述第一加强部(1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稳定杆连接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上具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设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