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特别是指关于一种能产生更好圆度的旋转磁场,提高电机效 率,且节省定子材料的马达定子改进结构。技术背景请参阅图l,是常见马达转子定子结构径向断面的俯视示意图。图中,马达转子定子结 构l具有一外环部ll、 一转子14、多数个凸肋12、及多数个槽脚13。其外环部ll具有多数个容置槽lll,且容置槽111与凸肋12间隔交错呈圆弧型排列,转子 14设置在轴心部位。每一凸肋12是由外环部11的槽壁向轴心延伸,其一端突出槽壁一距离d后再延伸出槽脚 13,该槽脚13具有一宽度W,且每一槽脚13与凸肋12在槽壁两侧间形成槽口131,导电线圈缠 绕在凸肋12上,而形成一马达定子结构。当电流通过缠绕在凸肋12上的电源线时,利用电磁转换效应使凸肋12产生磁力,并与转 子14间产生吸引或排斥的作用,进而导致转子14转动。然而,该常见马达最大的问题在于槽脚13的固定宽度W所缠绕特定圈数的线圈,其与 定子产生磁力转动亦为固定值,致使无法输出较大的扭力,若是要有较大扭力,则电线所缠 绕在定子上的圈数势必要增加不少,这样一来,定子的结构相应的也要加大,才能符合电线 缠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定子改进结构,其包含一外环部、多数个凸肋,该外环部具有多数个容置槽;每一凸肋的一端由外环部容置槽的槽壁颈缩延伸而成,另一端向轴心部延伸而形成第一槽脚,且该自容置槽的槽壁延伸出的凸肋形成一距离;每一第一槽脚与槽壁间所延伸的凸肋两侧形成有第一槽口,且每一第一槽脚具有一第一宽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另一端向轴心部延伸还形成第二槽脚,每一第二槽脚与槽壁间所延伸的凸肋两侧形成第二槽口,且每一第二槽脚具有一第二宽度;利用每一第一槽脚的第一宽度、及每一第二槽脚的第二宽度缠绕适当圈数的线圈组在凸肋上,且在第一槽脚与槽壁间、及第二槽脚与槽壁间形成非对称式宽度作间隔交错排列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