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52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涉及履带传动领域,包括轮体,所述轮体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履带卡接凸起,所述轮体一侧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轮体内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通过左右两侧的支撑轴承转动连接于轮体内部左侧和端盖内部,所述轮体内部右侧设置有电磁机芯,所述电磁机芯左侧安装有电磁转子,所述电磁转子外侧向右侧延伸至包覆住电磁机芯,所述电磁转子内侧向右侧延伸,所述电磁转子内侧通过轴承与主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自驱动式履带轮,实现履带的自驱动传动,优化传统外置驱动式的履带结构,可有效的简化履带的传动结构,降低设计难度,便于进行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便于进行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便于进行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


[0001]本技术涉及履带传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

技术介绍

[0002]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坦克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0003]现有的履带结构通常采用外置式的驱动结构配合传动结构进行履带主动轮的转动,此种结构的履带结构可提供稳定的履带行进,然而对于一些小型设备,外置式的传动结构会增加设备的体积,不利于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设计,为此提出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及履带,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的现有的履带结构通常采用外置式的驱动结构配合传动结构进行履带主动轮的转动,此种结构的履带结构可提供稳定的履带行进,然而对于一些小型设备,外置式的传动结构会增加设备的体积,不利于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履带卡接凸起,所述轮体一侧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轮体内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通过左右两侧的支撑轴承转动连接于轮体内部左侧和端盖内部,所述轮体内部右侧设置有电磁机芯,所述电磁机芯左侧安装有电磁转子,所述电磁转子外侧向右侧延伸至包覆住电磁机芯,所述电磁转子内侧向右侧延伸,所述电磁转子内侧通过轴承与主轴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磁转子左侧中部安装有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左侧安装有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与轮体传动连接加强轮子部分的扭力。
[0008]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件左侧和电磁机芯右侧均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通过键销与主轴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轴两端延伸至轮体两侧外部,所述主轴两端开设有连接键槽。
[0010]进一步的,提出一种自驱动式履带,包括上述的自驱动式履带轮,还包括传动履带和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轮和自驱动式履带轮呈等腰三角形排布,所述自驱动式履带轮设置于顶部,两个所述支撑轮对称设置于自驱动式履带轮下方,所述传动履带套设于自驱动式履带轮和两个所述支撑轮周表面,所述传动履带内侧对称设置有驱动卡接凸起,所述驱动卡接凸起与履带卡接凸起相适配,所述传动履带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本技术采用自驱动式履带轮,在进行传动时,向电磁机芯施加电信号,有电磁机芯带动电磁转子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太阳齿轮转动,太阳齿轮通过闭合的离合器组件将转矩传动至轮体上,进而带动轮体发生转动,实现履带轮的自转动,进而带动履带的自传动,简化传统外置驱动式的履带结构,可有效的简化履带的传动结构,降低设计难度,便于进行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自驱动式履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自驱动式履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自驱动式履带轮的内部装配图。
[0016]图中标号为:
[0017]1、传动履带;101、防滑筋;102、驱动卡接凸起;2、自驱动式履带轮;201、轮体;202、履带卡接凸起;203、端盖;204、主轴;2041、连接键槽;205、支撑轴承;206、电磁机芯;207、电磁转子;208、太阳齿轮;209、离合器组件; 210、卡簧;3、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9]参照图1

3所示,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包括轮体201,轮体201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履带卡接凸起202,轮体201一侧固定安装有端盖203,轮体201内部安装有主轴204,主轴204通过左右两侧的支撑轴承205转动连接于轮体201 内部左侧和端盖203内部,轮体201内部右侧设置有电磁机芯206,电磁机芯206 左侧安装有电磁转子207,电磁转子207外侧向右侧延伸至包覆住电磁机芯206,电磁转子207内侧向右侧延伸,电磁转子207内侧通过轴承与主轴204转动连接,通过向电磁机芯206施加电信号,激发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电磁转子 207发生转动,电磁转子207左侧中部安装有太阳齿轮208,太阳齿轮208左侧安装有离合器组件209,离合器组件209与轮体201传动连接,离合器组件209 与太阳齿轮208相配合可将电磁转子207的转动扭矩传动至轮体201,进而带动轮体201发生转动,实现履带轮的自驱动转动。
[0020]离合器组件209左侧和电磁机芯206右侧均设置有卡簧210,卡簧210通过键销与主轴204连接,两侧的卡簧210可有效的阻止轮体201内部的驱动组件发生轴向滑移。
[0021]主轴204两端延伸至轮体201两侧外部,主轴204两端开设有连接键槽2041,自驱动式履带轮通过两端的连接键槽2041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0022]进一步的,提出一种自驱动式履带,包括上述的自驱动式履带轮,还包括传动履带1和支撑轮3,支撑轮3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轮3和自驱动式履带轮2 呈等腰三角形排布,自驱动式履带轮2设置于顶部,两个支撑轮3对称设置于自驱动式履带轮2下方,传动履带1套设于自驱动式履带轮2和两个支撑轮3周表面,传动履带1内侧对称设置有驱动卡接凸起102,驱动卡接凸起102与履带卡接凸起202相适配,传动履带1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筋101,通过自驱动式履带轮2的自驱动式转动,配合驱动卡接凸起102与履带卡接凸起202带
动履带绕自驱动式履带轮2和两个支撑轮3周表面移动,实现履带的自驱动传动。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自驱动式履带轮,实现履带的自驱动传动,优化传统外置驱动式的履带结构,可有效的简化履带的传动结构,降低设计难度,便于进行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201),所述轮体(201)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履带卡接凸起(202),所述轮体(201)一侧固定安装有端盖(203),所述轮体(201)内部安装有主轴(204),所述主轴(204)通过左右两侧的支撑轴承(205)转动连接于轮体(201)内部左侧和端盖(203)内部,所述轮体(201)内部右侧设置有电磁机芯(206),所述电磁机芯(206)左侧安装有电磁转子(207),所述电磁转子(207)外侧向右侧延伸至包覆住电磁机芯(206),所述电磁转子(207)内侧向右侧延伸,所述电磁转子(207)内侧通过轴承与主轴(204)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转子(207)左侧中部安装有太阳齿轮(208),所述太阳齿轮(208)左侧安装有离合器组件(209),所述离合器组件(209)与轮体(201)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驱动式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学春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