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印制绕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85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的印制绕组电机,在保持原电枢基片导条的形状和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电枢电路和两个组片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或者四层基片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减小了电枢电阻;同时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在电枢转动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当电路总导条数相等时,本电机电枢总电阻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电机过载能力、效率和稳速能力;还大大减少了电枢产生的热量,避免电机过热故障;前后风叶结构改进电机散热条件,并加强电机整体结构强度。因相使其特别适用于电动助力车,使助力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稳定,能跨越较大坡道,耗电少,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制绕组电机,特别是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的印制绕组电机。印制绕组电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转矩大、能频繁作业等优点,已被用作电动助力车的驱动电机。但现有印制绕组电机由于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作为电动助力车的驱动电机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出力不足,爬坡能力差,尤其跨越较大坡道时,车速下降较大,会造成电机退磁,甚至烧毁;2.效率不高,较多无效能量转为热;3.速度特性软,电动助力车无测速电机稳速,而现有的印制绕组电机转速调整率低,使助力车车速难以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印制绕组电机,大辐度提高其效率,提高载流能力,提高稳速性能,降低发热量,改善电机散热冷却条件,使其适应助力车负载多变的工作状况。本技术的方案是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的印制绕组电机,在保持原电枢基片上导条的形状和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构成电枢的两个组片上对应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或者四层基片上对应导条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减小了电枢电阻;同时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在电枢转动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本技术优点是1.由于采用串并联支路绕组构成的电枢,当电路总导条数相等时,电枢总电阻大辐度降低,提高了电机过载能力、效率和稳速能力。2.电阻降低,还大大减少了电枢产生的热量,避免电机过热故障。3.前后风叶结构改进电机散热条件,并加强电机整体结构强度。因本技术的印制绕组电机具有如上优点,使其特别适用于电动助力车,使助力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稳定,能跨越较大坡道,耗电少,可靠性高。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电枢方案1纵剖面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电枢方案2纵剖面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电枢串并联支路绕组导条连接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电枢串并联支路绕组方案1等效电路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电枢串并联支路绕组方案2等效电路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印制绕组电机纵剖面的示意图。本技术印制绕组电机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其印制绕组电枢包含四层相同的电枢基片,每层电枢基片上放射形均匀排列50~200个形状相同尺寸一样的导条,1、3层基片放置方式相同,2、4层基片是按1、3层基片绕其平面上的对称轴旋转180°后放置。实施方案1如附图1所示,第1层基片(1)和第2层基片(2)之间有隔离的绝缘层(5)。如附图3所示,1、2层基片上对应的导条(10)逐个在内焊点(8)和外焊点(9)上联接,设一层基片上有N个导条,那么1、2层基片的导条就形成2N个导条逐个串联的电路。1、2层基片构成一个组片A。与此相同,第3层基片(3)、第4层基片(4)和绝缘层(6)构成另一个相同的组片B。如附图1所示,两个组片互相叠合,之间为绝缘层(7),四层基片所对应的导条在外焊点(9)逐个焊接,构成电枢电路。此时电枢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绕组,其等效电路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组片A的1、2层基片的导条连成的电路以图4的内周表示,组片B的3、4层基片的导条联成的电路以图4的外周表示、组片A、B上每两个串联的导条在外焊点(9)上并联,设每个导条的电阻为R,那么每个串并联导条单元(11)为1、2层串联的两个导条再和3、4层串联的两个导条相互并联,其电阻为Ri=(2R)/2=R。一对电刷(21)将整个电枢电路分为并联的两部分,即两对串并联支路,每对串并联支路包括N/2个串并联导条单元,其电阻Rz=(N/2)×Ri,整个电枢电路的总电阻∑R为∑R=Rz/2=/2=(NR)/4是原纯串联接法形成单对并联支路的电枢总电阻的四分之一实施方案2如图2所示,按上文说明1、3层基片(4)(3)放置方向相同,2、4层基片(2)(4)按1、3层基片(1)(3)反转放置,四层基片互相叠合,之间分别为绝缘层(5)(7)(6)四层基片上相对应的导条的内、外焊点(8)(9)逐个焊接,构成电枢电路。此时电枢形成两对并联支路绕组,其等效电路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组片A的1、2层基片的导条联成的电路以图5的内周表示,组片B的3、4层基片的导条联成的电路以图5的外周表示组片A、B的导条逐个在内、外焊点(8)(9)上并联,设每个导条的电阻为R,那么每个并联导条单元(12)包括两个导条,其电阻为Ri=R/2一对电刷(21)将整个电枢电路分为并联的两部分,即两对并联支路,每对并联支路包括N个并联导条单元,其电阻Rz=N×Ri,整个电枢电路的总电阻∑R为∑R=Rz/2=(N×Ri)/2=(NR)/4也是原接法形成单对并联支路的电枢总电阻的四分之一因电枢总电阻的降低,从而使本技术的印制绕组电机可大大增加载流量,降低发热量,提高效率、载荷能力和稳速性能。如附图6所示,本技术印制绕组电机由前后端盖(13)(19)、永磁体(20)、印制绕组电枢(14)、电刷(21)、支架(23)、轴承(17)、轴承座(16)和轴(18)组成,在电枢支架(23)上增加前风叶(15)和后风叶(22)、前后风叶(15)(22)处于支架(23)前后端面,和前后端盖(13)(19)之间保持转动间隙。前后风叶均为片状,和支架(23)端面垂直,在支架(23)环状端面上均匀分布,风叶个数为质数,如为3或5或7或11或13或17或19,前后风叶个数相同或不同电枢转动时,风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印制绕组电机,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组成,电枢基片上放射形均匀排列50~200个形状相同尺寸一样的导条,其特征在于其电枢的两个组片对应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或四层基片对应导条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绕组电机,其特征在于前后风叶处于支架前后端面,和前后端盖之间保持转动间隙,前后风叶均为片状,和支架端面垂直,在支架环状端面上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制绕组电机,其特征在于风叶个数为质数,如为3或5或7或11或13或17或19,前后风叶个数相同或不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是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的印制绕组电机,在保持原电枢基片导条的形状和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电枢电路的两个组片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或者四层基片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减小了电枢电阻;同时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在电枢转动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当电路总导条数相等时,本电机电枢总电阻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电机过载能力、效率和稳速能力;还大大减少了电枢产生的热量,避免电机过热故障;前后风叶结构改进电机散热条件,并加强电机整体结构强度。因此使其特别适用于电动助力车,使助力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稳定,能跨越较大坡道,耗电少,可靠性高。文档编号H02K3/04GK2282293SQ9622067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霍家雄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印制绕组电机,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组成,电枢基片上放射形均匀排列50~200个形状相同尺寸一样的导条,其特征在于:其电枢的两个组片对应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或四层基片对应导条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家雄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