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印制绕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85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的印制绕组电机,在保持原电枢基片导条的形状和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电枢电路和两个组片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或者四层基片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减小了电枢电阻;同时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在电枢转动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当电路总导条数相等时,本电机电枢总电阻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电机过载能力、效率和稳速能力;还大大减少了电枢产生的热量,避免电机过热故障;前后风叶结构改进电机散热条件,并加强电机整体结构强度。因相使其特别适用于电动助力车,使助力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稳定,能跨越较大坡道,耗电少,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制绕组电机,特别是一种电动助力车用的印制绕组电机。印制绕组电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转矩大、能频繁作业等优点,已被用作电动助力车的驱动电机。但现有印制绕组电机由于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作为电动助力车的驱动电机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出力不足,爬坡能力差,尤其跨越较大坡道时,车速下降较大,会造成电机退磁,甚至烧毁;2.效率不高,较多无效能量转为热;3.速度特性软,电动助力车无测速电机稳速,而现有的印制绕组电机转速调整率低,使助力车车速难以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印制绕组电机,大辐度提高其效率,提高载流能力,提高稳速性能,降低发热量,改善电机散热冷却条件,使其适应助力车负载多变的工作状况。本技术的方案是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等组成的印制绕组电机,在保持原电枢基片上导条的形状和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构成电枢的两个组片上对应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或者四层基片上对应导条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减小了电枢电阻;同时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在电枢转动时使电枢两面均匀有效地散热。本技术优点是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印制绕组电机,由前后端盖、永磁体、印制绕组电枢、电刷、支架、轴承、轴承座和轴组成,电枢基片上放射形均匀排列50~200个形状相同尺寸一样的导条,其特征在于:其电枢的两个组片对应导条的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串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或四层基片对应导条的内、外焊点逐个焊接形成两对并联支路的单波绕组电路;在电枢支架上有前后风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家雄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