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强度较高、刚度较大、是软土地区常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对于地下连续墙结合一道内支撑的围护体系,常规设计流程是先计算弯矩包络图并将弯矩包络图简化为矩形,再设计墙体厚度及配筋。这种方法虽然能较为简便地设计出地下连续墙,但墙顶和墙底的厚度明显大于所需厚度,造成材料浪费。
[0003]此外,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结合一道内支撑的围护体系,墙体水平位移较大,最大水平位移往往出现在坑底。过大的墙体变形可能会诱发墙体开裂、墙体渗漏、坑底隆起等问题,影响坑内正常施工。甚至可能导致坑外地铁、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设施发生破坏,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地下连续墙体系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连续墙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形地下连续墙(1)、预应力钢筋(2)、压顶梁(4)和内支撑梁(5);所述异形地下连续墙(1)的纵剖面为墙体厚度由中间向两端渐缩的异形剖面,且异形剖面的朝向坑内(N)一侧为平面,朝向坑外(W)一侧为非平面,墙体厚度最大位置与坑底(D)的标高平齐;所述压顶梁(4)和内支撑梁(5)浇筑固定于异形地下连续墙(1)的顶部,与异形地下连续墙(1)共同形成一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所述预应力钢筋(2)内置于异形地下连续墙(1)中且沿异形地下连续墙(1)走向间隔布置;每条预应力钢筋(2)内置于竖向贯通墙体且管内充满注浆的注浆管道(6)中,两端分别通过锚固装置锚固于异形地下连续墙(1)的墙底和所述压顶梁(4)中,且预应力钢筋(2)预先通过张拉形成预应力;在所述异形剖面中,预应力钢筋(2)的束型呈曲线形式,其在墙体厚度最大位置处贴近靠坑内(N)一侧,而在墙顶和墙底位置处均贴近靠坑外(W)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剖面中,墙体两端厚度为墙体最大厚度的一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地下连续墙(1)中,注浆管道(6)每隔一定间距通过钢丝(8)绑扎固定于墙内钢筋笼(3)上,以保持预应力钢筋(2)具有曲线形式的束型,且注浆管道(6)的每一个绑扎位置与对应的墙内钢筋笼(3)之间均通过夹持垫块(9)保持间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2)的底部通过底端锚固装置固定于位于异形地下连续墙(1)底面的止水端板(10)上,且所述注浆管道(6)的底部与止水端板(10)之间保持密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2)的顶部通过顶端锚固装置固定于所述压顶梁(4)顶面的凹槽中,且所述凹槽通过细石混凝土(7)填充封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道(6)为PVC管道。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预应力异形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沿基坑的外围按照设计深度机械开挖地下连续墙沟槽,并在基坑的坑底(D)位置向坑外对沟槽进行扩孔,使沟槽的跨度由中间向两端渐缩,形成满足所述异形剖面的异形沟槽;S2、对所述异形沟槽按照设计要求绑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卿,谢旻杲,沈汉斌,肖婷,王健,陈世凯,何骏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