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2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及其操作方法能够采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基坑降水,降低基坑降水成本,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扩大基坑降水的适用范围。包括设置在基坑内或基坑外的若干降水井以及与降水井形成液位差的集水箱,若干降水井与集水箱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的虹吸管,所述集水箱上设有集水管,所述虹吸管出水端上设有注水装置,若干虹吸管进水端分别连通在若干降水井内,且虹吸管出水端均连通在集水箱的集水管上,若干虹吸管通过注水装置实现虹吸反应。现虹吸反应。现虹吸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中含水量的大小,对土体的强度影响特别大,含水量大时土体呈流塑状(如淤泥),含水量小时土体呈坚硬状态。降低地下水位,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会造成土体附加沉降,但这个沉降是可控的,沉降量也不大。基坑开挖时,利用基坑边降水技术,在控制好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环境的附加沉降影响的基础上,降低基坑周边土体的地下水位,可以减小围护体系的受力和变形,增加基坑的安全性,降低围护结构的造价。现有降水技术,利用深井降水,井管外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容易受损,过滤效果不可靠,并且损坏了也无法修复,再加水泵启停时水流的冲击,降水过程中容易带走土中的细颗粒,进而引发基坑周边土体空洞、道路塌陷、建筑物沉降等工程事故,降水风险较大,限制了基坑边降水的使用范围。
[0003]基坑底有承压水时,为了防止基坑开挖时发生突涌破坏,在基坑内或基坑外设置降水井,通过降水井的抽水,减少承压水头的水头。现有技术,降水井内需要放置潜水泵,造成降水井直径较大,一般为600~800mm,降水井的成孔、隔水层孔壁封堵、地下室底板封堵等施工均比较复杂,成本高。
[0004]对于工地施工建设时,通常需要将挖设的地基周围的地下水排掉,其一是便于继续建设;其二是能够保证该建设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对于基坑排水、基坑边排水以及基坑内的承压水降水都是采用水泵直接排水,大型排水泵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不利于搬运。
[0005]故此亟需开发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能够采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基坑降水,降低基坑降水成本,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坑边降水极易带走土中细颗粒、扩大降水适用范围的问题,以及承压水直径大,成孔施工、隔水层孔壁封堵、底板封堵等施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或基坑外的若干降水井以及与降水井形成液位差的集水箱,若干降水井与集水箱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的虹吸管,所述集水箱上设有集水管,所述虹吸管出水端上设有注水装置,若干虹吸管进水端分别连通在若干降水井内,且虹吸管出水端均连通在集水箱的集水管上,若干虹吸管通过注水装置实现虹吸反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位于降水井内虹吸管进水端上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器包括设置在虹吸管进水端上的钢丝骨架以及包覆在钢丝骨架上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扎丝固定包覆在所述钢丝骨架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管和若干注水支管,若干注水支管的进水端连接在注水管上,且若干注水支管出水端分别连接在虹吸管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支管的出水端设有用于控制注水的注水阀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虹吸管出水端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的出水阀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智能控制单元、设置在若干降水井内的水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若干虹吸管上的水流传感器,任一虹吸管上对应的水流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均通过电信号连接在对应的智能控制单元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箱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泵。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采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基坑降水,降低基坑降水成本,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7]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基坑虹吸降水结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基坑虹吸降水结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器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附图标记为:降水井1,集水箱2,虹吸管3,虹吸管的进水端301,虹吸管的出水端302,过滤器6,注水装置4,注水管41,注水支管42,注水阀门43,出水阀门44,控制系统5,智能控制单元51,水位传感器52,水流传感器53,集水管21,排水泵22,钢丝骨架61,过滤网62,扎丝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内或基坑外的若干降水井1以及与降水井1形成液位差的集水箱2,若干降水井1与集水箱2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的虹吸管3,所述集水箱2上设有集水管21,所述虹吸管出水端302上设有注水装置4,若干虹吸管进水端301分别连通在若干降水井1内,且虹吸管出水端302均连通在集水箱2的集水管21上,若干虹吸管3通过注水装置4实现虹吸反应。
[0024]实施例中集水箱2与降水井1形成液位差,可以将集水箱2放置于基坑内,也可以将集水箱2放置于基坑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集水箱2放置于基坑内的方式,最后将集水箱2内水排出即可。
[0025]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降水井1内虹吸管进水端301上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包括包覆在虹吸管进水端301上的钢丝骨架61以及包覆在钢丝骨架61上的过滤网62,所述过滤网62通过扎丝63固定包覆在所述钢丝骨架51上。因为在常规使用中普通的降水井1,在降水井1外测都会包裹一道过滤网62,但是可靠性较差。本实施例的虹吸的降水井
1中,在虹吸管进水口301设置过滤器6,在现有技术过滤的基础上采用更密的过滤网62,过滤掉更多更细的土颗粒。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水装置4包括注水管41和若干注水支管42,若干注水支管42的进水端连接在注水管41上,且若干注水支管42出水端分别连接在虹吸管3上。所述注水支管42的出水端设有用于控制注水的注水阀门43。所述虹吸管出水端302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的出水阀门44。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箱2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泵22。
[0028]实施例2,参见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5,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若干智能控制单元51、设置在若干降水井1内的水位传感器52以及设置在若干虹吸管3上的水流传感器53,任一虹吸管3上对应的水流传感器53、水位传感器52均通过电信号连接在对应的智能控制单元51上。
[0029]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实施例1中,当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内或基坑外的若干降水井以及与降水井形成液位差的集水箱,若干降水井与集水箱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的虹吸管,所述集水箱上设有集水管,所述虹吸管出水端上设有注水装置,若干虹吸管进水端分别连通在若干降水井内,且虹吸管出水端均连通在集水箱的集水管上,若干虹吸管通过注水装置实现虹吸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降水井内虹吸管进水端上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设置在虹吸管进水端上的钢丝骨架以及包覆在钢丝骨架上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扎丝固定包覆在所述钢丝骨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虹吸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管和若干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晓阳杨萤詹晓波徐梦蛟卫程波陈杭柯明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