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48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的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包括输送壳体,输送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绞龙叶片,输送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开合板,开合板与转动杆之间转动连接,输送壳体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存料斗,存料斗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存料斗的固定连接有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解决了传统的浇注结构的下料速度都是固定的,使得模具在加工不同的产品时,无法准确的控制下料的速度,进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的目的。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的目的。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但是,传统的浇注结构在输送物料进入注塑模具的型腔内部时,由于下料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使得绞龙叶片都是传送固定量的物料,这样使得在模具加工不同的产品时,由于无法准确的控制下料的速度,进而严重影响了模具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了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浇注结构的下料速度都是固定的,使得模具在加工不同的产品时,无法准确的控制下料的速度,进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浇注结构的下料速度都是固定的,使得模具在加工不同的产品时,无法准确的控制下料的速度,进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包括输送壳体,所述输送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绞龙叶片,所述输送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与转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壳体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存料斗,所述存料斗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存料斗的固定连接有下料装置。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开合板、第一固定座、第一转动块、摇杆、第二固定座、第二支撑板、移动座、螺纹杆和第三支撑板,所述存料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摇杆之间转动连接,工作时,根据需要加工的模具的实际情况,来随着螺纹杆转动带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摇杆发生转动并移动,摇杆转动并移动在第二固定座的配合下使得开合板围绕着第一固定座发生转动,开合板转动使得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开合板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当两个开合板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停止转动螺纹杆,使得物料通过两个开合板之间的间隙落下,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模具来控制开合板之间的间隙了。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与移动座之间的螺纹形状为三角
形,工作时,由于三角螺纹具有自锁性使得在螺纹杆不发生转动时,移动座可以牢牢的固定在螺纹杆的圆周面上。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一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存料斗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电机的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螺纹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存料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开启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这时在第一锥齿轮的作用下给下料装置一动力。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的端面形状为三角形,工作时,这样使得物料从存料斗的内部落下时不会堆积在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端。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存料斗、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一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开合板、第一固定座、第一转动块、摇杆、第二固定座、第二支撑板、移动座、螺纹杆和第三支撑板的配合下,根据需要加工的模具的实际情况,开启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摇杆发生转动并移动,摇杆转动并移动在第二固定座的配合下使得开合板围绕着第一固定座发生转动,开合板转动使得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开合板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当两个开合板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关闭第一电机,这时物料通过两个开合板之间的间隙落下,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模具来控制开合板之间的间隙了,进而控制下料的速度了,解决了传统的浇注结构的下料速度都是固定的,使得模具在加工不同的产品时,无法准确的控制下料的速度,进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右视剖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5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输送壳体;2、存料斗;3、第一电机;4、第一轴承座;5、第一转轴;6、主动轮;7、皮带;8、从动轮;9、第二电机;10、绞龙叶片;11、转动杆;12、开合板; 13、第一固定座;14、第一转动块;15、摇杆;16、第二固定座;17、第二支撑板;18、移动座;19、螺纹杆;20、第三支撑板;21、第二转轴;22、第二轴承座;23、第一锥齿轮;24、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包括输送壳体1,输送壳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包括输送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壳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出轴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绞龙叶片(10),所述输送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开合板(12),所述开合板(12)与转动杆(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壳体(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存料斗(2),所述存料斗(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存料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注塑模具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开合板(12)、第一固定座(13)、第一转动块(14)、摇杆(15)、第二固定座(16)、第二支撑板(17)、移动座(18)、螺纹杆(19)和第三支撑板(20),所述存料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3)、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20),所述第一固定座(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4),所述第一转动块(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开合板(12),所述开合板(12)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6),所述第二固定座(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摇杆(15);所述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2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的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座(18),所述移动座(18)与摇杆(15)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赫玛克模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