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三根实心滚珠丝杆的四节升降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节升降柱,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三根实心滚珠丝杆的四节升降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四节升降柱其结构主要为丝杆+两级链条的传动结构,这种结构的四节升降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链条在传动的时候会存在间隙,特别是运行一段时候后,间隙会增大,从而导致产品在受到大的偏向负载时,升降柱向下运动会出现抖动等传动不平稳的故障,影响工作的安全和稳定性,且这种结构的四节升降柱传动效率低,产品发热严重,导致不能连续工作,工作时需要有较长的工作休息比,例如工作一分钟休息三分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传动效率高,且能够连续工作以及可以承受大偏向负载的具有三根实心滚珠丝杆的四节升降柱。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三根实心滚珠丝杆的四节升降柱,具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左右对应的升降柱和传动装置,所述升降柱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三根实心滚珠丝杆的四节升降柱,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底板(1),所述下底板(1)上设置有左右对应的升降柱(3)和传动装置(2),所述升降柱(3)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装置(2)传动连接的丝杆传动机构(5),传动装置(2)通过所述丝杆传动机构(5)可以驱动升降柱(3)进行上下升降活动;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上下传动连接的电机(21)和减速机(22),所述减速机(22)通过固定座(23)固定连接在下底板(1)上,减速机(22)的下端设置有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轮(24);所述升降柱(3)由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相互连通的铝材外管(31)、第一铝材中管(32)、第二铝材中管(33)和铝材内管(34)自外向内依次套叠组成,所述铝材外管(3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1)上,铝材内管(3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面水平的上盖板(4),所述丝杆传动机构(5)设置在铝材内管(34)的中空内;所述丝杆传动机构(5)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滚珠丝杆(51),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的底部与所述下底板(1)活动连接,第一滚珠丝杆(5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轮(24)左右对应的第二同步轮(512),所述第二同步轮(512)与第一同步轮(2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25)传动连接,第一同步轮(24)通过第一同步带(25)可以带动第二同步轮(51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滚珠丝杆(51)相对于下底板(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上位于第二同步轮(512)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511),所述第一丝杆螺母(511)上固定连接有中下板(11),所述第一铝材中管(3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中下板(11)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上位于中下板(11)上方的部位外部套置有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相互连通的方管传动杆(6),所述方管传动杆(6)与第一滚珠丝杆(51)之间传动连接且能够上下滑动配合,与第一丝杆螺母(511)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方管传动杆(6)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三同步轮(513),所述中下板(11)上竖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相互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杆(52),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2)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同步轮(513)相互对应的第五同步轮(522),所述第五同步轮(522)与第三同步轮(513)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515)传动连接,第三同步轮(513)通过第二同步带(515)可以带动第五同步轮(52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滚珠丝杆(52)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2)上位于第五同步轮(522)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丝杆螺母(521),所述第二丝杆螺母(521)上固定连接有中上板(12),所述第二铝材中管(3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中上板(12)上;所述中上板(12)罩设在第三同步轮(513)、第二同步带(515)和第五同步轮(522)的外部,所述方管传动杆(6)上位于中上板(12)上方的部位套置有能够与其上下滑动配合的第四同步轮(514),所述第四同步轮(514)通过轴承与所述中上板(12)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绪山,朱浩翔,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哲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