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19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后车厢门的底部通过两个转轴转动安装于车身后侧上;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箱、连接轴和弹力组件,电机和齿轮箱均分别相对后车厢门位置固定的内置于后车厢门中,且齿轮箱的入力部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齿轮箱的出力部与连接轴的一轴端传动连接,连接轴的另一轴端自由穿设过后车厢门后、定位连接于车身后侧上;弹力组件亦安装于后车厢门中、并能够为后车厢门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该后车厢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合理,一方面可很好的实现皮卡车后车厢门的电动开启和关闭,且运行稳定、运行精度高;另一方面可大大简化对电机等器件的规格要求,便于生产实施、安装布局。安装布局。安装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车厢门驱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具体提供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皮卡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
[0003]目前,皮卡的后车厢门(即其后面的货车厢门)一般采用手动开启和关闭,操作不很便捷,亟需一种可实现电动开启和关闭皮卡车后车厢门的驱动机构。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其一方面可很好的实现皮卡车后车厢门的电动开启和关闭,且运行稳定、运行精度高;另一方面可大大简化对电机等器件的规格要求,便于生产实施、安装布局。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后车厢门的底部通过两个转轴转动安装于车身后侧上;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箱、连接轴和弹力组件,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箱均分别相对所述后车厢门位置固定的内置于所述后车厢门中,且所述齿轮箱的入力部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出力部与所述连接轴的一轴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轴端自由穿设过所述后车厢门后、定位连接于车身后侧上;所述弹力组件亦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中、并能够为所述后车厢门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箱的入力部采用入力齿轮,所述入力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0008]所述齿轮箱的出力部采用出力轴,所述出力轴通过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轴的一轴端传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具有衔接齿轮和与所述衔接齿轮相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且所述衔接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齿轮箱的出力轴上,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与所述连接轴的一轴端定位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通过过盈紧配合方式插装于所述连接轴的一轴端中。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锁固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内部;
[0012]所述齿轮箱的外壳体锁固连接于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电机的机壳体与所述齿轮箱的外壳体锁固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具
有连接板和定位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一侧上的收容槽体,所述连接板锁固安装于车身后侧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轴端自由穿设过所述后车厢门后、紧配插置于所述收容槽体中。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力组件具有两根扭簧杆,两根所述扭簧杆均具有一为长条形的主体部、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部长度方向一端上的折弯抵脚、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部长度方向另一端上的U形抵接部,两根所述扭簧杆均内置于所述后车厢门中,且同时两个所述折弯抵脚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转轴的下侧上,两个所述U形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后车厢门内壁上。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后车厢门的内壁底部上还设置有一卡扣件,两个所述主体部均卡接于所述卡扣件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所述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可很好的实现皮卡车后车厢门的电动开启和关闭,且运行稳定、运行精度高。

本技术所述后车厢门驱动机构中配置有可向所述后车厢门提供向上弹性支撑力的弹力组件,借此可有效减小所述电机的输出动力,从而大大简化了对所述电机等器件的规格要求,便于生产实施。

本技术所述后车厢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布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后车厢门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弹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2]1—后车厢门;10—卡扣件;2—转轴;30—电机;31—齿轮箱;32—连接轴;33—弹力组件;330—扭簧杆;3300—主体部;3301—折弯抵脚;3302—U形抵接部;34—安装支座; 35—连接支架;350—连接板;351—收容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借 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后车厢门1的底部通过两个转轴2转动安装于车身后侧上;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0、齿轮箱31、连接轴32 和弹力组件33,所述电机30和所述齿轮箱31均分别相对所述后车厢门1位置固定的内置于所述后车厢门1中,且所述齿轮箱31的入力部与所述电机30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部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2的另一轴端自由穿设过
所述后车厢门1后、定位连接于车身后侧上;所述弹力组件33亦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1中、并能够为所述后车厢门1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齿轮箱31的入力部采用入力齿轮,所述入力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电机30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部采用出力轴,所述出力轴通过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传动连接。
[002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具有衔接齿轮和与所述衔接齿轮相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且所述衔接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轴上,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与所述连接轴 32的一轴端定位连接。根据产品设计需求,所述传动组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组合结构,还可采用蜗轮蜗杆组合等结构,在此不做一一详述了。
[0029]另外,关于上述“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与所述连接轴 32的一轴端定位连接”,具体可采用以下连接方式: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通过过盈紧配合方式插装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中。当然,除了采用上述过盈紧配合连接方式外,还可采用锁固连接、联轴器连接等方式。
[003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支座 34,所述安装支座34锁固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1内部;
[0031]所述齿轮箱31的外壳体锁固连接于所述安装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后车厢门(1)的底部通过两个转轴(2)转动安装于车身后侧上;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0)、齿轮箱(31)、连接轴(32)和弹力组件(33),所述电机(30)和所述齿轮箱(31)均分别相对所述后车厢门(1)位置固定的内置于所述后车厢门(1)中,且所述齿轮箱(31)的入力部与所述电机(30)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部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2)的另一轴端自由穿设过所述后车厢门(1)后、定位连接于车身后侧上;所述弹力组件(33)亦安装于所述后车厢门(1)中、并能够为所述后车厢门(1)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31)的入力部采用入力齿轮,所述入力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电机(30)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部采用出力轴,所述出力轴通过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具有衔接齿轮和与所述衔接齿轮相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且所述衔接齿轮定位套接于所述齿轮箱(31)的出力轴上,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定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车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轮上的轴部通过过盈紧配合方式插装于所述连接轴(32)的一轴端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厢门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克拉佩龙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