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发生用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22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同时能够将重块重复利用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在包含有在三极铁芯(14)的线圈绕线部(14a、14b、14c)上分别卷绕线圈(15a、15b、15c)的转子12的小型直流电动机中,在相邻的二个线圈绕线部(14a、14b)之间的空间内,具有包含插入该空间的本体(21a、22a)、形成于该本体的轴向两端并向线圈绕线部的周面伸出的二个凸缘部(21b、22b),及由在本体的轴向中间分割的二个部分(21、22)构成的重块20,该重块的二个部分被相互机械性地固定保持,以此构成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例如游戏机控制器、移动电话、寻呼机等中接收信号时作为振动呼叫而发生振动用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即,在图8中,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与公知结构的小型直流电动机相同,由通过回转轴2可回转地支撑的转子3和设置于该转子3周围的永久磁铁(图中未示出)构成。上述转子3由相对于铁芯4的三个线圈绕线部4a、4b、4c分别卷绕线圈5a、5b、5c来构成。由通过设在回转轴2上的整流子(未图示)对上述各线圈5a、5b、5c施加适当方向的直流电压,由于各线圈5a、5b、5c中发生的磁通与永久磁铁的磁通的相互作用,使上述转子3向一方向转动。在此,上述铁芯4如图8所示,在三个线圈部4a、4b、4c中相邻的二个线圈部例如4a,4c之间的空间中插入重块6并固定。该重块6如图9所示,具有与铁芯绕线部4a、4c之间的空间形状相对应的菱形柱状的本体6a和从该本体6a的一端向二方向突出的阶部6b,在插入铁芯绕线部4a,4c之间时,在插入的最终阶段,通过该阶部6b与线圈绕线部4a、4c接触,以在轴向定位。于是,这样插入的重块6的另一端通过使用铆接或氯丁橡胶类粘接剂固定。这种结构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通过从外部向转子3的各线圈5a、5b、5c适当地通电以使转子3绕回转轴2转动。此时,由于在铁芯4的二个线圈绕线部4a、4c之间的空间中,插入、固定有重块6,铁芯4以及转子3的重心从回转轴2的中心偏离向一侧。从而,伴随着转子3的回转,电动机1全体发生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这种结构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中,上述的重块6在铁芯4的线圈绕线部4a,4c之间的空间内是通过粘接剂固定的。为此,在装配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时,需要粘接剂的同时,还需要用于粘接剂固化的工序及固化炉等设备,更需要固化时间。从而,制造成本高,此外在制造时间长的同时,不能将重块6从铁芯4中取出加以再利用。与此相对应,还有通过将重块焊接到铁芯的一部上而固定保持于铁芯上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此时,在需要焊接工序及焊接设备的同时,在焊接工序中铁芯会发生变形,再者同样地重块6不能从铁芯中取出加以再利用。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能够将重块重复利用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在包含有在多极铁芯的多个线圈绕线部(14a)、(14b)、(14c)上分别卷绕线圈(15a)、(15b)、(15c)的转子(12)的小型直流电动机中,其特征为至少在相邻的二个线圈绕线部(14a)、(14b)之间的空间内,具有由包含插入该空间内的本体(21a)、(22a)、形成于该本体(21a)、(22a)的轴向两端并向线圈绕线部(14a)、(14b)的周面伸出的二个凸缘部(21b)、(21b)、(22b)、(22b),并且由在本体(21a、22a)的轴向中间分割的二个部分(21)、(22)构成的重块(20),该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被相互机械性地保持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最好为,上述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分别具有在轴向贯通的插入孔(21c)、(22c),通过在该插入孔(21c)、(22c)贯通插入铆钉(23)而被相互固定保持。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最好为,上述铆钉(23)两端的扩大部(23a)、(23b)分别被收容在设置于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相背的端面上的凹部(21d)、(22d)内。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最好为,上述重块(30)的二个部分(31、32)在相对置的本体(21a)、(22a)端面上,具有分别相互结合的结合部(31a),(32a)。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从外部向转子(12)的各线圈(15a)、(15b)、(15c)适当地通电,转子(12)围绕回转轴(11)转动,同时由于相对于铁芯(14)以偏心的状态安装了重块(20)、(30),转子(12)的重心从回转轴(11)的中心向一侧偏离,从而电动机(10)全体发生振动。在此,上述重块(20)、(30)的二个部分(21)、(22)、(31)、(32)分别从两侧插入电动机(10)内部铁芯(14)的线圈绕线部(14a)、(14b)之间的空间中,通过其端面相互对接,重块(20)、(30)的轴向两端的凸缘部(21b)、(21b)、(22b)、(22b)在轴向夹持线圈绕线部(14a)、(14b)。从而,重块(20)、(30)固定保持于上述铁芯(14)的线圈绕线部(14a)、(14b)之间的空间中。此时,由于重块(20)、(30)的二部分(21)、(22)、(31)、(32)利用例如铆钉(23)或相互通过结合部(31a)、(32a)结合,能够相互机械性地固定保持,不需要连接工序或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缩短了制造时间。此外,由于没有焊接工序,铁芯(14)不会发生变形等。再有,由于重块(20)、(30)能够容易地从铁芯(14)中取出,重块(20)、(30)可以再利用,给予地球环境上的保护。在上述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分别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插入孔(21c)、(22c),通过在该插入孔(21c)、(22c)中贯通插入铆钉(23)而相互固定的场合,由于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的相互固定保持通过铆钉(23)机械性地进行,不需要粘接工序或焊接工序。此外,由于通过取出铆钉(23),可以容易地将重块从铁芯中取出,重块(20)能够被再利用。在上述铆钉(23)两端的扩大部(23a)、(23b)分别收容于设置于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的相背的端面上的凹部(21d)、(22d)内的场合,由于将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相互地固定保持的铆钉(23)的两端扩大部(23a)、(23b)不从重块(20)的端面向轴向突出,不会妨碍铁芯(14)的回转。在上述重块(30)的二个部分(31)、(32)在相互对置的本体端面上分别具有相互结合的结合部(31a)、(32a)的场合,重块(30)的二个部分(31)、(32)的相互固定保持由重块(30)本体的端面的相互结合而机械性地进行,不需要连接工序或焊接工序。此外,由于通过解除结合,可以容易地将重块(30)从铁芯(14)中取出,重块(30)能够被再利用。此外,上述括弧内的参照符号为便于理解用,只不过是一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转子的正视图。图3为沿图2的X-X线的转子的局剖侧视图。图4为使用于图2的转子上的一方的重块,(A)为正视图,(B)为俯视图,(C)为后视图,(D)为纵剖面图。图5为使用于图2的转子上的另一方的重块,(A)为后视图,(B)为俯视图,(C)为正视图,(D)为纵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的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的正视图。图7为沿图6中Y-Y线的转子的局剖侧视图。图8为以往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一例的转子示意地俯视图。图9为图8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的重块的示意地立体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发生用电动机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振动发生用电动机10与公知结构的小型直流电动机同样,由在壳体10a中通过回转轴11可回转支撑的转子12和设置于该转子12周围的永久磁铁13构成。上述转子12如图2及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发生用电动机,在包含有在多极铁芯(14)的多个线圈绕线部(14a-c)上分别卷绕线圈(15a-c)的转子(12)的小型直流电动机中,其特征为,至少在相邻的二个线圈绕线部(14a-c)之间的空间内,具有由包含插入该空间的本体(21a、22a)、形成于该本体的轴向两端并向线圈绕线部(14a-c)的周面伸出的二个凸缘部(21b、22b),并由在本体的轴向中间分割的二个部分(21、22)构成的重块(20),该重块(20)的二个部分(21、22)被相互机械性地固定保持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文彦大住隆篠田健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