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280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座管(104)、左侧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2;103)、左侧和右侧后上叉(107;108),每个柔性后下叉的前端附接到座管(104)。在所述座管的连接到所述后上叉的区域中,所述座管被分成座管后部(111)和座管前部(112),后上叉连接到所述座管后部,并且后上叉不直接连接到座管前部。座管后部和座管前部在座管腔体(113)的上方和下方均彼此连接。座管后部和座管前部被配置为允许座管后部朝向所述座管前部弯曲,并因此允许所述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并因此允许所述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并因此允许所述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骑行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这种车辆悬架系统的骑行车。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的用于骑行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后轮悬架系统(与鞍座悬架系统相反,例如但不限于:柔性座杆、连杆悬架座杆、悬架鞍座、Trek的Iso后系统或一般骑行车框架,设计成提供更高的座杆弯曲度)主要可分为3个关键类别:
[0003]4杆连杆悬架系统,如大多数现代“重击”山地骑行车所见。例如Niner

s装备的骑行车等。如果设计得当,这些系统可以提供高度的悬架动力学控制和/或可调节性,同时具有侧向刚度。然而,这些系统需要附加的悬架单元(某种弹簧,通常是带有相关附加摩擦的伸缩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以及进一步的枢轴和连杆以连接和引导所需的附加悬架单元。这些系统相对较重,需要大量维护并增加骑行车的复杂性,因此仅在需要/要求大悬架行程(这通常意味着后轮行程超过100毫米)时应用它们才是合乎逻辑的。由于这些系统通常是围绕所述大行程设计的,因此还需要阻尼单元(通常容纳在悬架单元内),以“杀死”系统在撞击过程中充入的一些能量,从而防止否则会导致骑手不适或失去控制的暴力反弹。
[0004]“单枢轴”悬架系统,如在Scott和Specialized等轻型越野山地骑行车上所见。这些系统通常具有比名称中暗示的更多的枢轴,但是后轮的悬架路径主要由通常放置在骑行车底部支架附近的单个枢轴决定。由此得名。需要更多的枢轴和连杆来连接和引导所需的辅助悬架单元(某种弹簧,通常是带有相关附加摩擦的伸缩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这会增加大量的重量和维护。这些“单枢轴”系统通常比“4连杆”系统更轻,但悬架动力学的控制和可调性较差。因此,“单枢轴”系统通常用于比“四连杆”系统更低的行程应用。然而,与非悬架式骑行车框架相比,重量、维护和复杂性的增加仍然很大,因此这种解决方案很少用于后轮行程小于70mm的情况。由于这些系统通常是围绕所述大行程设计的,因此还需要阻尼单元(通常容纳在悬架单元内),以“杀死”系统在撞击过程中充入的一些能量,从而防止否则会导致骑手不适或失去控制的暴力反弹。“单枢轴”后悬架的一个显著变体是上一代Cannondale Scalpel骑行车上使用的一种,其中通常放置在底部支架附近的枢轴被后下叉上的挠性区域(活动铰链)所取代。在其它方面,这些骑行车的设计类似于“单枢轴”骑行车(具有多个枢轴来连接和引导伸缩式悬架单元),因此与“单枢轴”悬架框架设计相关的一般优点/缺点仍然有效。
[0005]柔性的后下叉和后上叉与伸缩悬架单元相结合,无需辅助装置来引导其伸缩悬架单元。以下在本文档中称为FlexTelSus。而上述“单枢轴”系统具有枢轴和连杆来引导其伸缩悬架单元。FlexTelSus系统包括BMC的Moot的和HiRide的(如在Pinarello Dogma上看到的)后悬架系统(尽管ESAS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在其
伸缩悬架单元上方有额外的枢轴)。这些系统比上述“单枢轴”系统更简单、更轻,但对悬架动力学的控制很少,省略引导悬架单元的辅助连杆和枢轴会导致所述悬架单元的滑动表面产生高应力和相关的高摩擦力。因此,这些系统通常不被认为是平稳长行程悬架的良好解决方案。因此,它们通常被认为仅限于较短的行程(通常为10

35mm的后轮行程)。为了改变这些系统的弹簧刚度,他们通常提供可更换的弹性体和/或弹簧,但不能以更简单/更快的方式调整刚度或即时调整刚度。由于这些系统包括伸缩滑动表面,因此它们需要维护相关的摩擦表面,其中所述摩擦还可能阻止平稳的悬架动作。HiRide通过使用液压阀提供远程锁定功能,但悬架刚度不能“即时”改变。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意识到,需要改进的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具体地,其提供了可调节性、低摩擦、低重量、低维护、低制造复杂性和令人愉悦的美学的吸引人的组合。“低行程”定义为大约40mm的后轮悬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实现改进的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将是有利的。具体地,其提供了可调节性、低摩擦、低重量、低维护和令人愉悦的美学的吸引人的组合。“低行程”定义为大约40mm的后轮悬架。
[0008]一般而言,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寻求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减轻、减少或消除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或其它问题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
[0009]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101)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骑行车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由所述骑行车的常规非驱动侧和驱动侧限定),该骑行车包括:
[0010]后轮(110),
[0011]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
[0012]座管(104),
[0013]左侧柔性后下叉(102)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3),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104),与所述骑行车的底部支架壳(106)的旋转轴线(105)相距小于250mm,所述底部支架壳限定为所述座管的一部分,
[0014]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和向前延伸,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
[0015]在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的区域中的一组钩爪(109),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后轮(110),所述钩爪可以是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以及/或者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整体部分,或者所述钩爪可以通过任何释放紧固元件安装到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以及/或者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
[0016]在所述座管的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的区域中,所述座管被分成座管后部(111)和座管前部(112),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到所述座管后部,所述
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不直接连接到所述座管前部,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之间的区域限定为座管腔体(113),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在所述座管腔体的上方和下方均彼此连接,
[0017]其中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座管后部朝向所述座管前部弯曲,并因此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0018]因此,在不使用枢轴或滑动表面的情况下提供具有良好的侧向力抵抗性的所述后轮的竖向悬架,从而实现轻质结构,同时需要很少的维护或不需要维护。所述竖向悬架大部分是无摩擦的,因此不需要大冲击来克服初始静摩擦,从而在骑行过程中非常有效地吸收小冲击。
[0019]在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101),所述骑行车包括:后轮(110),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座管(104),左侧柔性后下叉(102)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3),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104),与所述骑行车的底部支架壳(106)的旋转轴线(105)相距小于250mm,所述底部支架壳限定为所述座管的一部分,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和向前延伸,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在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的区域中的一组钩爪(109),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后轮(110),所述钩爪能够是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以及/或者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整体部分,或者所述钩爪能够通过任何释放紧固元件安装到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以及/或者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在所述座管的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的区域中,所述座管被分成座管后部(111)和座管前部(112),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连接到所述座管后部,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不直接连接到所述座管前部,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之间的区域限定座管腔体(113),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在所述座管腔体的上方和下方均彼此连接,其中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座管后部朝向所述座管前部弯曲,并因此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上叉、包括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的所述座管均为同一个不可拆卸的本体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座管后部成形为用作板簧,即成形为与所述座管后部的宽度和长度相比,所述座管后部的厚度明显较薄。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座管后部与所述座管前部接触,所述座管后部的有效弹簧长度随着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压缩而缩短。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座管后部的长度的至少一半在任何给定位置处相对于与包括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骑行车的座管角度平行小于20
°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大致在所述座管后部的高度中心区域中连接到所述座管后部。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其在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之间布置并固定就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都接触所述座管后部和所述座管前部。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大致垂直于所述座管后部升高,固定到所述座管后部并且能够调节其朝向所述座管前部升高的距离,或者固定到所述座管前部并且能够调节其朝向所述座管后部升高的距离,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通过任何适用的紧固方法固定就位。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座管后部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前部的相邻表面;所述座管后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劳夫福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