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7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搬运物品的搬运车,搬运车中,将被保持部(91)的第1方向(Z)的宽度设为第1宽度,保持驱动部(72)将一对支承部(31,32)驱动成,以使一对支承部(31,32)的间隔变得比第1宽度大的方式离开的第1姿势、以使一对支承部(31,32)的间隔变得比第1宽度小的方式接近的第2姿势(C2)。保持装置(20)具备联动机构(40),前述联动机构(40)与一对支承部(31,32)的第1姿势和第2姿势(C2)之间的姿势改变联动,使装置主体部(21)相对于水平面H的倾斜角度(A)变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搬运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物品的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如上所述的搬运车的一例被公开于日本特开2012

64799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下,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括号内表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专利文献1中,作为搬运物品的搬运车,公开了搬运收纳容器(4)的顶棚搬运车(A)。该顶棚搬运车(A)具备沿行进路径(3)行进的行进部(11)、保持收纳容器(4)的保持部(10)、使保持部(10)相对于行进部(11)升降的升降装置。
[0003]专利文献1中,收纳容器(4)是在侧面形成有用于使基板(5)出入的开口(6)的开放式晶圆匣。为了防止基板(5)从被保持于保持部(10)的收纳容器(4)的开口(6)飞出,在专利文献1的顶棚搬运车(A)设置有飞出防止机构(9),前述飞出防止机构(9)具备接触体(26),前述接触体(26)能够移动至与基板(5)的侧面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基板(5)的侧面离开的离开位置。
[0004]搬运车的行进时振动容易传至被在保持装置保持的物品,所以与有无专利文献1的飞出防止机构那样的机构无关,希望物品被以容易较高地确保相对于振动的允许度的保持姿势保持于保持装置。专利文献1中,物品是在侧面具有开口部的容器,所以例如开口部朝向斜上方的倾斜姿势为容纳物(专利文献1中为基板)难以从开口部移动至物品的外部的保持姿势、即容易较高地确保相对于振动的允许度的保持姿势。
[0005]如上所述,有希望在特定的保持姿势(例如是上述的倾斜姿势)下物品被保持装置保持的情况,但有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与移载对象部位(与保持部之间移载物品的部位)的物品的姿势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中,如该文献的图5所示,物品不以倾斜姿势而以开口部朝向水平方向的水平姿势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这样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姿势不同的情况下,若在移载对象部位设置为了将物品以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保持而改变物品的姿势的机构,除了在保持装置和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的物品的移载动作之外在移载对象部位也进行物品的姿势改变动作,则有物品的处理效率下降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希望实现如下技术:能够借助保持装置,将被以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不同的姿势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以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保持。
[0007]本申请的搬运车是一种搬运车,前述搬运车搬运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移动路径移动的主体部、保持前述物品的保持装置、使前述保持装置相对于前述主体部升降的升降装置,前述物品具备被保持部,前述被保持部形成有被支承面,前述被支承面是被与该物品的底面平行地配置的面,朝向下方,前述保持装置具备一对支承部、装置主体部、保持驱动部,前述一对支承部被沿第1方向排列地配置,将前述被支承面从下方支承,前述装置主体部将一对前述支承部的每一个能够沿前述第1方向移动地支承,前述保持驱动部使一对
前述支承部彼此沿前述第1方向接近及离开,将前述被保持部的前述第1方向的宽度设为第1宽度,前述保持驱动部将一对前述支承部驱动成,以使一对前述支承部的间隔变得比前述第1宽度大的方式离开的第1姿势、以使一对前述支承部的间隔变得比前述第1宽度小的方式接近的第2姿势,前述保持装置具备联动机构,前述联动机构与一对前述支承部的前述第1姿势和前述第2姿势之间的姿势改变联动,使前述装置主体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化。
[0008]本结构中,至少执行从将一对支承部配置成一对支承部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被保持部靠下方的位置、且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被保持部位于一对支承部之间的状态将一对支承部的姿势从第1姿势改变成第2姿势的姿势改变动作,由此,能够借助保持装置保持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并且,本结构中,将联动机构构成为,一对支承部的姿势为第1姿势的状态下的装置主体部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下相同)为以下说明的第1角度,一对支承部的姿势为第2姿势的状态下的装置主体部的倾斜角度为以下说明的第2角度,由此,能够将被以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不同的姿势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借助保持装置以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保持。
[0009]这里,第1角度是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姿势(例如,底面沿着水平面的水平姿势)对应的角度,例如,一对支承部的各自的支承面为被以与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被支承面相同的朝向配置的角度。这样将第1角度设为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姿势对应的角度,由此,在姿势改变动作开始后,能够使一对支承部的各自的支承面适当地移动至,配置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被支承面的下方的与该被支承面接触或相向的位置(以下称作“支承用位置”)。
[0010]此外,第2角度是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例如,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姿势)对应的角度,例如,一对支承部的各自的支承面为被以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下的物品的被支承面相同的朝向配置的角度。这样通过使第2角度为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对应的角度,在姿势改变动作结束时,能够实现一对支承部的各自的支承面在上述的支承用位置被以与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下的物品的被支承面相同的朝向配置的状态,能够借助保持装置将物品以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保持。
[0011]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在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与移载对象部位的物品的姿势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借助保持装置将物品以所希望的保持姿势保持。
[0012]搬运车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会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关于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而明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搬运车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搬运车的主视图。
[0015]图3是表示物品被在保持装置和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载的状况的图。
[0016]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17]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18]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装置及被保持于保持装置的物品的图。
[0019]图7是控制框图。
[0020]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1]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2]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3]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4]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5]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6]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0027]图1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第1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图1至图7),对搬运车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9]搬运车1在图3中所例示那样的物品搬运设备100中沿移动路径2行进来搬运物品90。如图1至图3所示,搬运车1具备沿移动路径2移动的主体部10、保持物品90的保持装置20、使保持装置20相对于主体部10升降的升降装置50。这里,将移动路径2的长边方向(移动路径2延伸的方向)设为路径长边方向L,将移动路径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车,前述搬运车搬运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移动路径移动的主体部、保持前述物品的保持装置、使前述保持装置相对于前述主体部升降的升降装置,前述物品具备被保持部,前述被保持部形成有被支承面,前述被支承面是被与该物品的底面平行地配置的面,朝向下方,前述保持装置具备一对支承部、装置主体部、保持驱动部,前述一对支承部被沿第1方向排列地配置,将前述被支承面从下方支承,前述装置主体部将一对前述支承部的每一个能够沿前述第1方向移动地支承,前述保持驱动部使一对前述支承部彼此沿前述第1方向接近及离开,将前述被保持部的前述第1方向的宽度设为第1宽度,前述保持驱动部将一对前述支承部驱动成,以使一对前述支承部的间隔变得比前述第1宽度大的方式离开的第1姿势、以使一对前述支承部的间隔变得比前述第1宽度小的方式接近的第2姿势,前述保持装置具备联动机构,前述联动机构与一对前述支承部的前述第1姿势和前述第2姿势之间的姿势改变联动,使前述装置主体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升降装置具备多个旋转体、传动部件,前述多个旋转体被旋转驱动,前述传动部件被缠绕及放出自如地卷绕于多个前述旋转体的每一个,并且与前述保持装置连结,使前述保持装置以借助多个前述传动部件悬挂的状态升降,多个前述传动部件中,包括与作为一对前述支承部的一方的第1支承部连结的第1传动部件、与前述装置主体部连结的第2传动部件,前述第1传动部件的从前述旋转体放出的部分经由与前述装置主体部固定的引导体与前述第1支承部连结,前述联动机构构成为,与一对前述支承部的前述第1姿势和前述第2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部健史田村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