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处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67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处理施工方法。聚氯乙烯母液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对聚氯乙烯母液废水降温处理、气浮沉降处理、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氧化池中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过滤,臭氧氧化、再过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母液废水的完全回收,在技术方案中,降低运行成本,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心,因此采用气浮沉淀池取代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混凝沉淀池,并起到辅助降低水温的作用,提高了降温效率。了降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处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液处理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母液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方法。
技术背景
[0002]聚氯乙烯(PVC)母液废水属于低浓度难降解的化工废水,该类废水中虽有机物含量较低,但是多具有毒性或难生物降解,其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该废水中CODCr一般为100~400mg/L,BOD/COD大约为0.04,其特点是:水量大,浊度大,硬度低,聚乙烯醇是主要污染物,此外还含有残留的氯乙烯单体和其他添加剂,如双酚A、对苯二酚、甲醇等。聚乙烯醇对眼睛和皮肤均会产生刺激;聚乙烯单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聚乙烯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双酚A的危害是:长时间吸进双酚A粉末有害于肝功能及肾功能;特别严重的是它会降低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对苯二酚毒性很大,成人误服1g,便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它有致癌和致诱变性。因此需对聚氯乙烯母液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进行处理,降低该废水的毒性。
[0003]申请号为200810120390.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 水的处理方法,其方法步骤依次为:自清洗滤器处理,并对自清洗滤器的反洗 液进行PVC粒料回收、降温处理、混凝沉降处理、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 理、超滤处理、反渗透处理、离子交换处理。
[0004]CN101392852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自清洗滤器处理,并对自清洗滤器的反洗液进行PVC粒料回收,降温处理、混凝沉降处理、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臭氧氧化、曝气还原、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超滤处理、反渗透处理、离子交换;采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其 CODMn的含量为1.5mg/L;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该法大量使用曝气生物滤池、膜技术以及离子交换技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反冲洗滤池和膜,并且要及时更换树脂,操作难度高,成本高。
[0005]水资源短缺,污染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共同面对的问题,该问题在国内尤其严重。对于氯碱工业而言,工矿企业增添废水处理工艺设备,提高废水循环使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多数企业对于PVC离心母液废水仅做简单处理后用于清洗水,有部分企业尝试离心母液废水处理后用于循环冷却水。一些专利提出了PVC离心母液废水深度回用的工艺,但存在许多问题,如公开号为101333051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提出的工艺路线较长,两级厌氧好氧停留时间总计达40小时,而且同时使用活性污泥法和BAF工艺用于生化处理,工艺目标上有重叠,另外,考虑到PVC母液水本身性质,采用MF

RO双膜法完全可以取代成本较高的离子交换法;再例如公开号为102079604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虽然采用电磁反应器可以避免活性污泥法在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泥膨胀
等问题,但是该方法中适用的电磁反应器能耗较高,工艺中持续加入多种氧化剂进一步加剧了排污成分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氯乙烯母液废水的处理方法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聚氯乙烯母液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对聚氯乙烯母液废水降温处理、气浮沉降处理、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氧化池中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过滤,臭氧氧化、再过滤;其具体的步骤是:1)冷却降温处理:调节冷却池调节水量和水温,其中通过冷却塔以高温逆流式将水温从70
°
C降到40
°
C;2)气浮沉降:降温后的聚氯乙烯母液废水进入气浮沉淀池,利用气浮所产生的小气泡去除PVC颗粒等悬浮物质的同时,向池中加入PAC和PAM混凝沉淀悬浮颗粒;降低废水中的颗粒物,另外气浮所产生的气泡还具有辅助降低水温的作用;因此,利用气浮沉淀装置取代传统的混凝沉淀池,负荷高、占地省、用药量少,产生浮渣易处理,并且具有辅助降低水温的作用;3)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上流式水解污泥床(UHSB),附着在聚丙烯填料上的厌氧微生物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水解酸化,使之分解成易降解的物质;4)氧化池中氧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两级串联接触氧化池,池中填充专用好氧填料,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解分解的有机物;在水解酸化和BAF之间加入两级串联接触氧化池,充分发挥生化降解作用,降低对后续BAF和臭氧处理的压力,从而降低成本;5)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曝气生物滤池BAF,专用的生物填料以及附着在上边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残余的有机物;6)过滤:聚氯乙烯母液废水进入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器中填充均质海砂,将生化池出水中的菌胶团、菌尸体等悬浮胶体和颗粒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空隙中,7)臭氧氧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行臭氧深度处理,采用臭氧杀灭水中的菌类,并降解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以保证出水稳定达标;8)再过滤:第三步,将一次生化水送入过滤罐中除去悬浮物杂质,接着将经过过滤罐处理后的一次生化水送入缓冲罐中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然后将缓冲罐中的上部清液送入HBF二级生物反应槽中,在温度为30℃至35℃、PH为8至9条件下进行有机物的再次分解,再次分解至溶液中的COD为40mg/L至50mg/L,再次分解后即得到用于普通清洁、绿化用的二次生化水。
[0008]步骤(2)中PAC和PAM的加入量分别是:20g/m3和6g/m3。
[0009]氧化池中的好氧填料为组合填料,其与氧化池体积的比例为1:1。
[0010]曝气生物滤池中的专用生物填料为生物陶粒,其与曝气生物滤池体积的比例为0.8:1。
[0011]步骤(7)中所加入的臭氧与废水的比例为1:30。
[001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母液废水的完全回收,在技术方案中,降低运行成本,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本专利技术的重心,因此采用气浮沉淀池取代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混凝沉淀池,并起到辅助降低水温的作用,提高降温效率。
[0013]所述母液树脂回收装置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上设置 有检修口,外壳体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部设置有第一锥体,下部设置 有第二锥体,第二锥体上设置有观察窗;内壳体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 上部设置有第三锥体,下部圆周边为锯齿状,且下部位于外壳体和第二锥体的接 合处;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夹层,外壳体上部设置有母液出口,外壳 体下部设置有回收料出口,所述内壳体上部设置有母液进口,内壳体下部与外 壳体下部相连通。
[001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母液的综合处理,在技术方案中,水解 酸化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特征,利用水解酸化池将母液废水进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对聚氯乙烯母液废水降温处理、气浮沉降处理、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氧化池中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过滤,臭氧氧化、再过滤;其具体的步骤是:(1)冷却降温处理:将聚氯乙烯母液废水的水温从70
°
C降到40
°
C;(2)气浮沉降:降温后的聚氯乙烯母液废水进入气浮沉淀池,气浮所产生的小气泡去除PVC颗粒等悬浮物质的同时,向池中加入PAC和PAM混凝沉淀悬浮颗粒;(3)微生物降解水解酸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上流式水解污泥床,附着在聚丙烯填料上的厌氧微生物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水解酸化,使之分解成易降解的物质;(4)氧化池中氧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两级串联接触氧化池,池中填充专用好氧填料,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解分解的有机物;(5)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聚氯乙烯母液废水再进入曝气生物滤池BAF,专用的生物填料以及附着在上边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残余的有机物;(6)过滤:将二次生化水继续送入吸附罐中进一步吸附聚乙烯醇并过滤掉溶液中的杂质后,再将经过吸附罐处理后的二次生化水顺序泵入MF微滤和RO反渗透两级过滤后得到达标的回用水;(7)臭氧氧化:聚氯乙烯母液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