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预沉池、污水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118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预沉池、污水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预沉池内设置有第一沉淀区,污水预沉池具有进口、出口和回流口;进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下方,污水预沉池通过进口通入污水;出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上方;回流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下方,污水预沉池通过回流口排出污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预沉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耗高的问题。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耗高的问题。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预沉池、污水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预沉池、污水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建设,其后续运营问题也逐渐暴露。为了更好的满足后续系统运营的功能需求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经济节能效果,在不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对生化系统及污泥沉淀系统进行优化。
[0003]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0004]沉淀池处理污水量大,处理能力较低,导致处理效率低,排出水质较差;
[0005]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耗较高,运行成本较高,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预沉池、污水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耗高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预沉池,污水预沉池内设置有第一沉淀区,污水预沉池具有进口、出口和回流口;进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下方,污水预沉池通过进口通入污水;出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上方;回流口位于第一沉淀区的下方,污水预沉池通过回流口排出污泥。
[0008]进一步地,第一沉淀区内设置有多个管体,各个管体均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管体的第一管口朝上设置,管体的第二管口朝下设置。
[0009]进一步地,污水预沉池内设置有第一回流板,第一回流板和第一沉淀区之间形成分离区,进口和回流口均与分离区相连通;其中,第一回流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一回流板的底部位于进口和回流口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分离区内设置有第二回流板,第二回流板将分离区分隔为第一分离区和第二分离区,第二回流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二回流板的底部与第一回流板之间形成连通口;或者,第二回流板设置有连通口;其中,第一分离区通过连通口与第二分离区相连通;进口和回流口均与第一分离区相连通且均位于连通口的下方。
[0011]进一步地,第一分离区位于第二分离区的下侧,第一分离区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排气系统相连通的排气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沉淀系统,包括:上述的污水预沉池;沉淀池,与污水预沉池的出口相连通。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污水沉淀系统;好氧池,与污水沉淀系统的污水预沉池的进口和回流口均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预定设备的设置区域,设置区域、好氧池和污水预沉池环绕污水沉淀系统的沉淀池设置,污水预沉池位于好氧池和设置区域之间,
预定设备、好氧池、污水预沉池和沉淀池中的两两相邻设置的结构共用至少部分侧壁。
[0015]进一步地,好氧池和设置区域之间形成三角形区域,污水预沉池的形状与三角形区域相适配,污水预沉池设置在三角形区域内。
[0016]进一步地,预定设备为设备间;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预曝气池,缺氧池、厌氧池、缺氧预曝气池、好氧池、污水预沉池和设备间依次环绕沉淀池设置,缺氧池、厌氧池、缺氧预曝气池、好氧池、污水预沉池、设备间和沉淀池中的两两相邻设置的结构共用至少部分侧壁。
[0017]本技术的污水预沉池的进口用于通入污水,进入污水预沉池的污水经过第一沉淀区的阻挡作用和重力作用,绝大部分污泥向池底沉淀并通过回流口流出,经过第一沉淀区的清水由出口排出。该污水预沉池能够实现污泥无动力回流,降低了运行能耗,运行成本较高,减少运行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污水预沉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污水沉淀系统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污水沉淀系统的沉淀池的俯视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1、好氧池;12、缺氧池;13、厌氧池;14、缺氧预曝气池;21、污水预沉池;210、回流口;211、进口;212、第一沉淀区;213、出口;214、管体;215、分离区;216、连通口;217、第一分离区;218、第二分离区;219、排气口;22、沉淀池;221、沉淀池本体;222、进液筒;223、第二沉淀区;224、出水堰槽;30、第一回流板;40、第二回流板;50、设备间;60、清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预沉池,请参考图2,污水预沉池21内设置有第一沉淀区212,污水预沉池21具有进口211、出口213和回流口210;进口211位于第一沉淀区212的下方,污水预沉池21通过进口211通入污水;出口213位于第一沉淀区212的上方;回流口210位
于第一沉淀区212的下方,污水预沉池21通过回流口210排出污泥。
[0029]本技术的污水预沉池的进口211用于通入污水,进入污水预沉池21的污水经过第一沉淀区212的阻挡作用和重力作用,绝大部分污泥向池底沉淀并通过回流口210流出,经过第一沉淀区212的清水由出口213排出。该污水预沉池能够实现污泥无动力回流,降低了运行能耗,运行成本较高,减少运行维护工作。
[0030]具体地,进口211位于回流口210的上方。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污泥无动力回流。
[00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沉淀区212内设置有多个管体214,各个管体214均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管体214的第一管口朝上设置,管体214的第二管口朝下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沉淀区的过水比表面积,减小第一沉淀区的占地面积,提高污水预沉池的表面负荷,从而降低设备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0032]在本实施例中,污水预沉池21内设置有第一回流板30,第一回流板30和第一沉淀区212之间形成分离区215,进口211和回流口210均与分离区215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预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预沉池(21)内设置有第一沉淀区(212),所述污水预沉池(21)具有进口(211)、出口(213)和回流口(210);所述进口(211)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212)的下方,所述污水预沉池(21)通过所述进口(211)通入污水;所述出口(213)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212)的上方;所述回流口(210)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212)的下方,所述污水预沉池(21)通过所述回流口(210)排出污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预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区(212)内设置有多个管体(214),各个所述管体(214)均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管体(214)的第一管口朝上设置,所述管体(214)的第二管口朝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预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预沉池(21)内设置有第一回流板(30),所述第一回流板(30)和所述第一沉淀区(212)之间形成分离区(215),所述进口(211)和所述回流口(210)均与所述分离区(215)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回流板(30)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30)的底部位于所述进口(211)和所述回流口(210)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预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215)内设置有第二回流板(40),所述第二回流板(40)将所述分离区(215)分隔为第一分离区(217)和第二分离区(218),所述第二回流板(40)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回流板(4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回流板(30)之间形成连通口(216);或者,所述第二回流板(40)设置有所述连通口(216);其中,所述第一分离区(217)通过所述连通口(216)与所述第二分离区(218)相连通;所述进口(211)和所述回流口(210)均与所述第一分离区(217)相连通且均位于所述连通口(216)的下方。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学权杨彬刘浪常亮李文毅宋建超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