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8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所公开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沉淀池设置有泥斗,回流系统连接泥斗的第一出口和絮凝池,第一排泥管连接泥斗的第二出口,第二出口高于第一出口,磁粉回收系统包括磁粉回收机,磁粉回收机具有污泥入口、磁粉出口和污泥出口,污泥入口连接泥斗的第二出口,磁粉出口连接絮凝池,污泥出口连接第一排泥管;废水在混凝池内发生混凝反应,反应后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并与絮凝剂和磁粉充分反应,然后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泥斗内的下层污泥回流至絮凝池,泥斗内的上层污泥中的磁粉经磁粉回收机筛选后回流至絮凝池,由此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药量,具有运行成本低和处理效率高的特点。高的特点。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矿井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膜浓缩系统对废水进行过滤,为了保证膜浓缩系统中的反渗透膜元件不受机械和化学损坏,通常需要对矿井废水进行预处理。传统预处理工艺是在矿井废水中投入混凝剂,水中不易沉淀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沉淀下来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方法,此种水处理方法存在着运行成本高和处理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的废水预处理方法存在的运行成本高和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所公开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回流系统、排泥系统和磁粉回收系统;其中:
[0006]所述混凝池、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依次连通;
[0007]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泥斗,所述回流系统包括第一回流管和回流泵,所述第一回流管连接所述泥斗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絮凝池,所述回流泵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
[0008]所述排泥系统包括第一排泥管和排泥泵,所述第一排泥管连接所述泥斗的第二出口,所述排泥泵设于所述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二出口高于所述第一出口;
[0009]所述磁粉回收系统包括磁粉回收机,所述磁粉回收机具有污泥入口、磁粉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入口连接所述泥斗的第二出口,所述磁粉出口连接所述絮凝池,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泥管。
[0010]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向混凝池内添加混凝剂,向絮凝池内添加絮凝剂和磁粉,矿井开采废水在混凝池内与混凝剂发生混凝反应,反应后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内,并与絮凝剂和磁粉充分反应,然后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产生的清水流向膜浓缩系统,沉淀产生的污泥会聚在泥斗内,泥斗内的下层污泥中磁粉含量较大,下层污泥通过第一回流管回流至絮凝池内继续参加反应,泥斗内的上层污泥中磁粉含量较小,上层污泥流经磁粉回收机,上层污泥中的磁粉经磁粉回收机筛选后回流至絮凝池,被筛选后的污泥流向第一排泥管,由此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药量,絮凝池产生的絮状体密度大、易于沉淀,磁粉循环利用,具有运行成本低和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混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100

混凝池;
[0017]200

絮凝池,210

搅拌容器;
[0018]300

沉淀池,310

泥斗;
[0019]410

第一回流管,420

回流泵;
[0020]510

第一排泥管,520

排泥泵;
[0021]610

磁粉回收机,620

第二回流管,630

第二排泥管;
[0022]700

第一搅拌器;
[0023]800

第二搅拌器;
[0024]910

混凝剂加药管,920

絮凝剂加药管,921

加药段;
[0025]1000

导流管;
[0026]1100

刮泥机,1110

副刮板;
[0027]1200

导流板,1210

第一段,1220

第二段;
[0028]1310

第一阀门,1320

第二阀门,1330

第三阀门,1340

第四阀门;
[0029]1400

第一隔板,1500

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1]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2]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混凝沉淀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3]参见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所公开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混凝池100、絮凝池200、沉淀池300、回流系统、排泥系统和磁粉回收系统。
[0034]其中,混凝池100、絮凝池200和沉淀池300依次连通,向混凝池100内添加混凝剂,混凝剂可以为聚合氯化铝,向絮凝池200内添加絮凝剂和磁粉,絮凝剂可以为聚丙烯酰胺,矿井开采废水在混凝池100内发生混凝反应,混凝反应后的污水流入絮凝池200内,并与絮
凝剂和磁粉充分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300内进行沉淀,沉淀产生的清水流向膜浓缩系统进行过滤,沉淀产生的污泥沉积在沉淀池300的底部。
[003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沉淀池300的底部为斗状,即沉淀池300的池底的中心位置低于池底的边缘位置,沉淀池300沉淀产生的污泥可向沉淀池300的中部富集。沉淀池300的底部设置有泥斗310,泥斗310位于沉淀池300的池底的中心位置,沉淀池300内设置有刮泥机1100,刮泥机1100可将沉淀池300沉淀的污泥刮入泥斗310内。
[0036]回流系统包括第一回流管410和回流泵420,第一回流管410的两端分别连接泥斗310的第一出口和絮凝池200,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池(100)、絮凝池(200)、沉淀池(300)、回流系统、排泥系统和磁粉回收系统;其中:所述混凝池(100)、所述絮凝池(200)和所述沉淀池(300)依次连通;所述沉淀池(300)设置有泥斗(310),所述回流系统包括第一回流管(410)和回流泵(420),所述第一回流管(410)连接所述泥斗(310)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絮凝池(200),所述回流泵(420)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410);所述排泥系统包括第一排泥管(510)和排泥泵(520),所述第一排泥管(510)连接所述泥斗(310)的第二出口,所述排泥泵(520)设于所述第一排泥管(510),所述第二出口高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磁粉回收系统包括磁粉回收机(610),所述磁粉回收机(610)具有污泥入口、磁粉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入口连接所述泥斗(310)的第二出口,所述磁粉出口连接所述絮凝池(200),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泥管(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100)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700),所述絮凝池(200)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8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剂加药管(910)和絮凝剂加药管(920),所述混凝剂加药管(910)连接所述混凝池(100),所述絮凝剂加药管(920)连接所述絮凝池(2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200)内设置有搅拌容器(210),所述第二搅拌器(800)设于所述搅拌容器(210)内,所述絮凝剂加药管(920)连接所述搅拌容器(210)、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器(800)的下方;所述混凝池(100)和所述絮凝池(200)之间设置有导流管(1000),所述导流管(1000)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凝池(100),所述导流管(10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拌容器(210)、并位于所述絮凝剂加药管(920)的下方;所述搅拌容器(2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开口,所述出水开口朝向所述沉淀池(300),所述磁粉出口连接至所述出水开口处。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毅宋建超肖学权杨彬常亮李强刘浪刘洋城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