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38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器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其包括处理器本体、水泵、污水处理组件和检查平台;处理器本体上设置扶梯,处理器本体底部设置多组临时储污桶,临时储污桶顶部设置顶封板b;水泵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处理池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处理池顶部内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b;筒体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a,筒体顶部设置顶封板a;支撑板设置在筒体顶部外周壁上;升降环设置在支撑板底部,处理器本体底部设置升降装置;污水处理组件并列设置多组;检查平台水平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污水的不中断处理,处理效率高,且多组临时储污桶设置在处理池之间的间隙中,结构紧凑。结构紧凑。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污水处理技术过程通常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管道排出的污水依次经过多个处理池进行处理。现有的处理池在检修时需要等处理池内的污水处理完后再进入检修,不能随时进入,造成检修不便,且若检修的时间较长还需要关闭第一级处理池的污水进水管阀门,等检查结束后再开启阀门进行污水处理,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45285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能够将残留的污水导入储流池内,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出污染环境,解决了现有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由于缺少污水止流装置,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时,容易发生危险,且在进行检修时,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会流出,污染到外界环境的情况。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底部设置储流池,在需要对处理池进行检修时将处理池内部的污水放入储流池内,储流池的尺寸极大,造成极大的占地面积,不利于整体装置的布置,且检查时间不能过程,否则就需要关闭第一级处理池的进水管阀门,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占地面积下且检查处理池时不影响污水处理的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包括处理器本体、水泵、污水处理组件和检查平台;污水处理组件包括处理池、筒体、支撑板和升降环;
[0007]处理器本体前侧面上倾斜向下设置扶梯,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竖直设置多组临时储污桶,临时储污桶顶部设置顶封板b;水泵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水泵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总进污管和分进污管,分进污管上设置电磁阀a;
[0008]处理池竖直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处理池顶部内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b;筒体底部竖直插入处理池内,筒体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a,筒体顶部设置顶封板a,筒体外周壁与环形密封b内周壁贴合;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筒体顶部外周壁上,支撑板设置多组;升降环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板底部,处理器本体底部内侧设置带动升降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污水处理组件并列设置多组,多组处理池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连通管上设置电磁阀b,第一级处理池与分进污管连通,最后一级处理池上设置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电磁阀c;检查平台水平设置在处理器本体内壁上,检查平台上设置有供升降环和临时储污桶配合穿过的通孔。
[0009]优选的,临时储污桶位于相邻两组处理池之间,临时储污桶设置四组,四组临时储污桶呈矩形分布。
[0010]优选的,多组临时储污桶之间通过导通管连通。
[0011]优选的,筒体底部外周壁上设置导向环,导向环外周壁与处理池内周壁贴合。
[0012]优选的,环形密封a顶部设置导向斜面,筒体处于最高点状态下,环形密封a外周壁与环形密封b内周壁挤压贴合。
[0013]优选的,处理池顶部内周壁上水平设置压环,压环内周圆直径大于筒体外周圆直径,压环下端面与环形密封a上端面贴合。
[0014]优选的,筒体顶部内周壁上设置多组平板,每组平板底部竖直设置一组导向杆,处理池底部内侧竖直设置多组导向筒体,多组导向杆配合插入多组导向筒体内。
[0015]优选的,顶封板a和顶封板b下端面均设置密封层,密封层与筒体顶部以及临时储污桶顶部贴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检查人员需要对某一组处理池进行检查时,先将待检查的处理池与上下一级处理池之间的电磁阀b关闭,然后将待检查的处理池前的所有污水处理组件中的升降装置启动,升降装置推动升降环向上移动将筒体移动至最高点,环形密封a和环形密封b贴合实现密封防水,然后通过抽水泵将待检查的处理池内的污水抽至多个临时储污桶内,对处理池进行检查即可,此时由于筒体的升高,污水依然能进入待检查的处理池前面的处理池内,能够保持污水的不中断处理,处理效率高,当检查完毕后将临时储污桶内的水重新重回处理池内,打开之前关闭的电磁阀b,当所有处理池内的水位下降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升降装置将筒体重新放下。另外多组临时储污桶设置在处理池之间的间隙中,结构紧凑,减小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的局部视图。
[0020]附图标记:1、处理器本体;2、扶梯;3、水泵;4、总进污管;5、分进污管;6、电磁阀a;7、处理池;8、筒体;9、导向环;10、环形密封a;11、环形密封b;12、压环;13、平板;14、导向筒体;15、导向杆;16、顶封板a;17、支撑板;18、升降环;19、连通管;20、电磁阀b;21、升降装置;22、排污管;23、电磁阀c;24、临时储污桶;25、顶封板b;26、导通管;27、检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包括处理器本体1、水泵3、污水处理组件和检查平台27;污水处理组件包括处理池7、筒体8、支撑板17和升降环18;
[0023]如图1

2所示,处理器本体1前侧面上倾斜向下设置扶梯2,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竖直设置多组临时储污桶24,临时储污桶24顶部设置顶封板b25;水泵3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水泵3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总进污管4和分进污管5,分进污管5上设置电磁阀a6;
[0024]如图2

3所示,处理池7竖直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处理池7顶部内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b11;筒体8底部竖直插入处理池7内,筒体8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a10,筒体8顶部设置顶封板a16,筒体8外周壁与环形密封b11内周壁贴合,筒体8底部外周壁上设置导向环9,导向环9外周壁与处理池7内周壁贴合;支撑板17水平设置在筒体8顶部外周壁上,支撑板17设置多组;升降环18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板17底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设置带动升降环18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1;污水处理组件并列设置多组,多组处理池7之间通过连通管19连通,连通管19上设置电磁阀b20,第一级处理池7与分进污管5连通,最后一级处理池7上设置排污管22,排污管22上设置电磁阀c23;检查平台27水平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内壁上,检查平台27上设置有供升降环18和临时储污桶24配合穿过的通孔。顶封板a16和顶封板b25下端面均设置密封层,密封层与筒体8顶部以及临时储污桶24顶部贴合。
[0025]本实施例中,检查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本体(1)、水泵(3)、污水处理组件和检查平台(27);污水处理组件包括处理池(7)、筒体(8)、支撑板(17)和升降环(18);处理器本体(1)前侧面上倾斜向下设置扶梯(2),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竖直设置多组临时储污桶(24),临时储污桶(24)顶部设置顶封板b(25);水泵(3)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水泵(3)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总进污管(4)和分进污管(5),分进污管(5)上设置电磁阀a(6);处理池(7)竖直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处理池(7)顶部内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b(11);筒体(8)底部竖直插入处理池(7)内,筒体(8)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密封a(10),筒体(8)顶部设置顶封板a(16),筒体(8)外周壁与环形密封b(11)内周壁贴合;支撑板(17)水平设置在筒体(8)顶部外周壁上,支撑板(17)设置多组;升降环(18)水平设置在多组支撑板(17)底部,处理器本体(1)底部内侧设置带动升降环(18)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1);污水处理组件并列设置多组,多组处理池(7)之间通过连通管(19)连通,连通管(19)上设置电磁阀b(20),第一级处理池(7)与分进污管(5)连通,最后一级处理池(7)上设置排污管(22),排污管(22)上设置电磁阀c(23);检查平台(27)水平设置在处理器本体(1)内壁上,检查平台(27)上设置有供升降环(18)和临时储污桶(24)配合穿过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水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