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将驱动磁体高精度地在轴线方向及径向上定位的磁耦合泵装置。在磁耦合泵装置(1)中,在电动机室(12)中配置有电动机旋转轴(70)、转子(8)、驱动磁体(80)等,在泵室(11)中配置有具有从动磁体(20)的叶轮(2)。在电动机室(12)中,通过转子(8)的上面部和轮毂(9)的大直径部(98)的外周面构成与电动机旋转轴(70)同心的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92),驱动磁体(80)利用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92)在轴线方向上及半径方向上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分别配置在由分隔壁隔出的泵室及电动机室中的磁体的磁耦合来驱动叶轮的磁耦合泵装置。(2)
技术介绍
一般地,磁耦合泵装置具有由分隔壁隔出的泵室及电动机室,在电动机室中配置有定子;电动机旋转轴;保持有与定子相对的转子磁体、并安装在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转子;保持在该转子上的环状驱动磁体。在此,驱动磁体固定在转子的上面部。在泵室中配置有可旋转的叶轮、以及与驱动磁体相对地保持在叶轮上的从动磁体,电动机旋转轴的旋转通过驱动磁体及从动磁体传递给叶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64108号公报在采用上述结构的磁耦合泵装置中,若驱动磁体的位置偏离,则不能向叶轮传递充分的旋转转矩,且对于成为噪声产生原因的驱动磁体,必须要在轴线方向及径向双方上高精度地进行固定。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磁耦合电动机中,驱动磁体仅固定在转子的上面部,没有装设用于定位的特别机构,故存在驱动磁体的位置精度较低的问题。(3)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驱动磁体高精度地在轴线方向及径向上定位的磁耦合泵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磁耦合泵装置,具有由分隔壁隔出的泵室及电动机室,在所述电动机室中配置有定子;电动机旋转轴;保持有与所述定子相对的转子磁体、并安装在所述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转子;保持在该转子上的环状驱动磁体,在所述泵室中配置有可旋转的叶轮、以及与所述驱动磁体相对地保持在所述叶轮上的从动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体装设在所述转子的所述泵室侧的端面上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定位,且以该驱动磁体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为基准在半径方向上被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驱动磁体以内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为基准在半径方向上进行定位,故与旋转轴的同心度高。另外,驱动磁体装设在转子的端面上,故在轴线方向上也能以高精度进行定位。因此,驱动磁体和从动磁体间的耦合效率高。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在所述电动机旋转轴上安装有用于将所述转子固定在该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轮毂,该轮毂的外周面和所述转子的所述泵室侧的端面构成与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中心同心的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所述驱动磁体使内周面与所述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抵接而在半径方向上被定位。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由转子的端面和轮毂的外周面构成,故不需要为了构成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而追加新的构件、或大幅变更设计。另外,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是利用与驱动磁体的内周面抵接的轮毂外周面构成的,故与旋转轴的同心度高。再者,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也利用了转子的端面,故驱动磁体在轴线方向上也能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转子的所述泵室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与所述驱动磁体的外周面抵接,对该驱动磁体在半径方向上进行定位。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在将烧结磁体用作驱动磁体时,也可对驱动磁体在半径方向上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即,因为烧结磁体的尺寸精度较低,故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尺寸精度而进行研磨,但这种研磨对内周面来说很难进行,而对外周面来说容易进行,故在将烧结磁体用作驱动磁体时,只要用经过研磨而尺寸精度提高的外周面进行定位即可,可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所述转子由磁性体构成,并起到作为所述驱动磁体的磁轭的作用。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不需要另外装设磁轭,故能减少零件个数。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在所述电动机室的与所述泵室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开口部,且在该开口部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端板,在所述端板上装设有所述电动机旋转轴及所述定子。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在电动机室中在与泵室侧相反的一侧不需设置厚壁的壁面,因此,可实现磁耦合泵装置的薄型化。并且,端板装卸自如地进行安装,且在端板上通过支架装设电动机旋转轴和定子,因此,在将电动机旋转轴和定子完全装设在端板上后,只要将端板安装在外壳上,即可完成磁耦合泵装置的电动机部组装,故组装的作业效率高。并且,若卸下端板,则电动机旋转轴、转子、定子可全部卸下,故维护容易。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在所述端板上固定有内侧插入有所述旋转轴的圆筒状支架,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上并通过该支架装设在所述端板上,在所述支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的外圈,该第一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位于与所述泵室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轴端部;第二轴承的外圈,该第二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位于所述泵室侧的第二轴端部;以及对该第二轴承的外圈朝向所述泵室侧施力的弹簧,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在所述第一轴端部通过挡圈在轴线方向上被定位,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在所述第二轴端部通过所述轮毂在轴线方向上被定位。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即使由于驱动磁体和从动磁体之间作用的磁引力而在转子上作用有朝向泵室侧的吸引力时,旋转轴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也会由挡圈进行限制。因此,在定子和转子磁体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场合,可保持转子磁体在轴线方向上的磁性中心位置和定子在轴线方向上的磁性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故可防止产生电动机噪音。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区划形成所述电动机室的第一壳体和区划形成所述泵室的第二壳体以中间夹着O形环的状态直接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则可实现磁耦合泵装置的薄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所述转子磁体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侧。若是外转子型的话,则与内转子型相比,惯性大。因此,在急剧起动时,叶轮不会产生非同步旋转这样的现象(失调现象)。因此,也可不加大驱动磁体和从动磁体的耦合转矩,可降低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磁耦合泵装置中,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由转子的端面和轮毂的外周面构成,故不需要为了构成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而追加新的构件、或大幅变更设计。另外,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是利用与驱动磁体的内周面抵接的轮毂外周面构成的,故与旋转轴的同心度高。再者,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也利用了转子的端面,故驱动磁体在轴线方向上也能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因此,具有在驱动磁体和从动磁体之间可得到大的磁性转矩的优点。(4)附图说明图1(a)、(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磁耦合泵装置的俯视图、剖视图。图2(a)、(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磁耦合泵装置的俯视图、剖视图。(元件符号说明)1 磁耦合泵装置 2 叶轮3 外壳 5 螺旋弹簧6 支架 8 转子9 轮毂 11 泵室12 电动机室 13 分隔壁20 从动磁体 25 支轴31 第一壳体 32 第二壳体35 端板 37 O形环40 第一轴承 45 第二轴承70 电动机旋转轴 71 第一轴端部72 第二轴端部 75 定子80 驱动磁体 85 转子磁体89 定位突起 91 转子定位用环状台阶92 驱动磁体定位用环状台阶(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磁耦合泵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实施形态1(整体结构)图1(a)、(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磁耦合泵装置的俯视图、剖视图。图1(a)、(b)所示的磁耦合泵装置1具有由分隔壁13隔出的泵室11及电动机室12,在电动机室12中配置有定子75;电动机旋转轴70;保持有与定子75相对的转子磁体85的转子8;保持在转子8上的环状驱动磁体80,转子8通过轮毂9安装在电动机旋转轴70上。在此,转子磁体85配置在定子75的外周侧,转子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耦合泵装置,具有由分隔壁隔出的泵室及电动机室,在所述电动机室中配置有:定子;电动机旋转轴;保持与所述定子相对的转子磁体、并安装在所述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转子;保持在该转子上的环状驱动磁体,在所述泵室中配置有:可旋转的叶轮、以与所述驱动磁体相对的状态保持在所述叶轮上的从动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体装设在所述转子的所述泵室侧的端面上而在轴线方向上被定位,且以该驱动磁体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为基准在半径方向上被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岛真,古谷幸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