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仲强专利>正文

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15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是由在各线圈组紧邻转子的铁芯两端设置端线圈,使端线圈所发的磁力线直接作用于转子,有效减少因线圈远离作用区而让磁力线行经铁芯所造成的磁通泄漏与衰减。在不改变驱动能量条件下,增大保持转矩,提升磁能运用效率。且因端线圈是由铁芯端部套入,组合便捷,不仅可自动化组装,亦可容许马达整体大幅微型化;更设计可结合至电路板上,使得步进马达的整体应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步进马达;特别是一种线圈组具有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
技术介绍
步进马达由于可被精密控制,在许多领域中已被广泛接纳应用。如图1所示美国第5,880,551号专利的内转子步进马达,其外定子1的线圈组具有复数呈「W」型的铁芯11、12,在「W」型铁芯11、12的中央柱111、121上套设线圈110、120,当致能线圈110时,中央柱111接近永磁式转子2端会形成例如一N磁极,磁力线并经由硅钢材质的铁芯11,在左右两磁靴112、113面向转子2端形成相反的S极,从而吸引或排斥转子2上的对应磁极,驱动转子2绕枢轴旋转。而各「W」型铁芯11、12设置的夹角,则需与永磁式转子2的磁极错开,亦即,当铁芯11正对转子之一磁极时,另一铁芯12则并未正对转子的任一磁极,而是面向磁极间的缓冲区。且如图2所示,由于中央柱111与磁靴112、113的间距恰与转子的磁极间距对应,因此理想的磁力线途径是如粗虚线所标示,由中央柱111至转子磁极后,直接行经相邻磁极而返回磁靴112、113形成回路,其磁阻较小;然而,以下将证明,由于在两侧磁靴112、113处并无线圈缠绕,磁力线并非完全如预期的粗虚线方式分布,而会由中央柱111处发散,并经空气等而返回中央柱111的另一端,产生例如细虚线所示的逸失,使得两侧磁靴112、113面向转子磁极处的有效磁通量,因与中央柱111缠绕有线圈110的位置有相当距离而显著减弱,使能量的运用效率被大打折扣。另方面,为谋求外定子结构的高机械强度,此种定子最好具有封闭式结构。但是,随着步进马达日趋微型化,定子体积亦需逐步减小,甚至整体外径缩减至约1公分的大小,此时「W」型铁芯的中央柱111与左右磁靴112、113的间距仅有2至4公厘,缠绕有数百匝导线的线轴则需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穿套于中央柱111上,此过程必须由熟练的人工细心组装作业,不仅妨碍制造过程全面自动化,更让制造速度因而减缓、效率不易提升。此外,如图3美国第6,900,574号专利所示的步进马达,其内转子3具有六个交错磁极;外定子则具有两线圈组41、42,各线圈组41、42分别由一两截式定子磁轭411、412、421、422及套置于定子磁轭中央部分的线圈410、420所组成,线圈410、420则分别缠绕于一对应胶架413、423上。然而,依照磁路设计的经验公式,一般如图4所示结构,其磁漏系数f=1+(Lg/Ag){+}其中,Lg为气隙长度;Ag为气隙截面积;Ua、Ub、Uc分别为A、B、C部分截面周长;a、b、c分别为A、B、C部分长度。若取A、B、C部分及气隙的截面均为1/2cm×1/2cm,A部分及气隙长度均为1cm,B、C部分的长度均为3cm,故代入上式,得磁漏系数f=1+{(1.7×4×1/2)+}=1+10.93=11.93相对地,如图5结构的磁漏系数则为f=1+(Lg/Ag)×1.1Ua×{+(Lg/2a)}代入上列条件后f=1+4.4(2/5+1/2)=1+3.96=4.96换言之,若取两种结构的最大磁通量为100%,则在图4结构中,气隙处的磁通量仅为8.38%;相对地,图5结构的气隙处有效磁通量仍有最大磁通量的20.14%。由以上推导可知,图2的左右磁靴及图3结构的两定子磁极均无法避免大量的磁漏,尤其图3结构的上磁轭411与下磁轭412长度不一,更使上下两定子磁极的磁力产生不均匀现象。亦即,若能将产生磁力的结构拉近至邻近定子磁极,不仅可在不增加消耗能量状态下,大幅提升气隙处的有效磁通,在不改变驱动能量条件下,增大保持转矩,提升磁能运用效率;反之,若选择仅需相同的有效磁通量,则可选择减少线圈匝数,或降低致能线圈的电流量(即可缩减线圈直径),并从而达成减小步进马达体积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作用区有效磁通的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线圈组体积的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达成微型化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仅需套设于开放式磁轭端部的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使组装简便,更易于自动化作业。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有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的电子装置,使得该步进马达的设置与使用更为便捷。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包含一供沿一枢轴旋转的永磁转子,具有复数沿该枢轴径向设于永磁转子表面、且相邻者磁性相反的磁极,各磁极之间的间距相等;一定子,具有复数线圈组,各线圈组分别包括一铁芯,及二分别设置于各铁芯朝向永磁转子二端部的端线圈,且二端线圈是被设置成使其被致能的磁力线方向同向串接,及各铁芯的二端部之间的间距是对应于永磁转子的奇数磁极之间的间距。藉由每一线圈组的二磁轭端部分别设置有一端部线圈,让产生磁力的线圈邻近于作用区,明显提升有效磁通及磁能运用效率;相反地,若仅维持与习用技术相等的磁通,则可减小耗用能量,并缩减线圈体积而使步进马达微型化;加以,磁轭采用开放式结构,使微型化后组装线圈仍然非常方便,确保可自动化作业;尤其搭配适当的电路板布局,将使此种步进马达易于采用。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第5,880,551号专利的步进马达一较佳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步进马达实施例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3是美国第6,900,574号专利的步进马达俯视示意图,以说明其线圈被致能时,磁力线回路的途径;图4及图5是线圈组中,磁力源被设置在磁轭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步进马达俯视示意图,说明定子、各线圈组与转子的关系; 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的步进马达与电路板的结合关系立体示意图,说明装设有本专利技术步进马达的电子装置实施例;及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5、5’...定子2、3、6、6’...永磁转子7...电路板 70...连接段111、121...中央柱 110、120、410、420...线圈112、113...磁靴 411、412、421、422...磁轭413、423...胶架 A、B、C...部分11、12、53、54、53’、54’...铁芯41、42、51、52、51’、52’...线圈组55、56、57、58、55’、56’、57’、58’...端线圈531、532、541、542、531’、532’、541’、542’...端部551、552、561、562...导线端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配合下列参考图式所示较佳实施例及其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呈现。此外在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似的标号标示。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揭露的线圈组具有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主要包含一N极永磁转子6及一外定子5。在本实施例中,永磁转子6是选择一12极转子,其N、S磁极两两间隔地沿一枢轴放射状设置于面向永磁转子6外侧,因此在图式及下列计算过程中,每一磁极约占30°(360°/N)。本实施例的定子5则设置有两组线圈组51、52,各线圈组51、52分别包括一铁芯53、54,及二分别设置于各铁芯53、54朝向永磁转子二端部531、532、541、542的端线圈55、56、57、58。即永磁转子被设置于各线圈组之间。尤其如前所述,由于线圈与铁芯端部的距离严重影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组具两端线圈的步进马达,包含:一供沿一枢轴旋转的永磁转子,具有复数沿枢轴径向设于永磁转子表面、且相邻者磁性相反的磁极,各磁极之间的间距相等;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定子,具有复数线圈组,各线圈组分别包括一铁芯,及二分别设置于各铁芯朝向永磁转子二端部的端线圈,且二端线圈是被设置成使其被致能的磁力线方向同向串接,及各铁芯的二端部之间的间距是对应于永磁转子的奇数磁极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仲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