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54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包括第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对称设置,多个栅格单元等距设置在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外壳,栅格单元通过定位杆固定卡接于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的配合使用,第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可以组成一个栅格整体,从而在其生产制造或使用的时候,栅格部分零部件损坏之后,只需要更换相对应损坏的部分即可,从而提高其实用性能。从而提高其实用性能。从而提高其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

技术介绍

[0002]PC/ABS是聚碳酸酯和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是由聚碳酸酯和聚丙烯腈合金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异特性,ABS 材料的成型性和PC的机械性、冲击强度和耐温、抗紫外线等性质,可广泛使用在汽车内部零件、商务机器、通信器材、家电用品及照明设备上。
[0003]在汽车内外饰:仪表板,饰柱,仪表前盖,格栅,内外饰件铸造上,通常采用PC/ABS原材料进行铸造,在汽车栅格配件注塑生产的时候,通常利用模具直接对栅格零配件注塑成型,从而在生产或使用的时候,栅格零部件部分出现瑕疵或损坏时,就需要对整个栅格零配件进行更换或重新注塑制造,从而降低其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包括第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所述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栅格单元等距设置在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所述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
[0006]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外壳,所述栅格单元通过定位杆固定卡接于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外壳的背面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承载外壳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栅格单元位于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开槽内壁的正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定位槽。
[0008]优选的,所述栅格单元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内腔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栅杆,所述连接外壳的内腔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栅杆。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栅杆与多个第二栅杆呈纵横交错设置,所述连接外壳正面的底部和正面的顶部均开设有定位孔。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一开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外壁与定位孔的内腔滑动套接,所述定位杆外壁的一端与定位槽的内腔滑动套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外壳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内螺栓,所述第一承载外壳通过内螺栓与第二承载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外壳的两侧和第二承载外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利用第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的配合使用,第
一承载外壳、第二承载外壳和多个栅格单元可以组成一个栅格整体,从而在其生产制造或使用的时候,栅格部分零部件损坏之后,只需要更换相对应损坏的部分即可,从而提高其实用性能;
[0014](2)本技术利用定位杆和内螺栓的设置方式,栅格单元等距的卡接在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定位杆可以保证栅格单元与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的稳定性,内螺栓可以保证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栅格单元与第一承载外壳和第二承载外壳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侧面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栅格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承载外壳;2、第二承载外壳;3、栅格单元;31、连接外壳;32、第一栅杆;33、第二栅杆;4、第一开槽;5、第二开槽;6、定位杆; 7、定位槽;8、定位孔;9、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包括第一承载外壳1、第二承载外壳2和多个栅格单元3,第一承载外壳1、第二承载外壳2,和栅格单元3均是由PC/ABS注塑颗粒注造注造而成,第一承载外壳1 和第二承载外壳2对称设置,多个栅格单元3等距设置在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
[0021]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6,定位杆6可以对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进行位置限定,并且定位杆6可以对栅格单元3位置限定,从而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定位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外壳1,栅格单元3通过定位杆6固定卡接于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第一承载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第一开槽4,第二承载外壳2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开槽5,栅格单元3位于第一开槽4和第二开槽5的内部,第二开槽5内壁的正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定位槽7。
[0022]栅格单元3包括连接外壳31,连接外壳31的内腔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栅杆32,连接外壳31的内腔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栅杆33,多个第一栅杆32与多个第二栅杆33呈纵横交错设置,连接外壳31、多个第一栅杆32 和多个第二栅杆33是由PC/ABS注塑颗粒注造而成的一个整体,连接外壳31 正面的底部和正面的顶部均开设有定位孔8。
[0023]定位杆6的一端与第一开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定位杆6的外壁与定位孔8的内腔滑动套接,定位杆6外壁的一端与定位槽7的内腔滑动套接。
[0024]第一承载外壳1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内螺栓9,第一承载外壳1通过内螺栓9与第二承载外壳2固定连接,第一承载外壳1的两侧和第二承载外壳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
安装块,安装块便于其安装在汽车上进行使用。
[0025]本技术工作原理:首先利用注塑模具,使用PC/ABS注塑颗粒注造多个第一承载外壳1、第二承载外壳2,和栅格单元3,然后选择合格的部件对其组装,首先将多个栅格单元3依次安装在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 之间,并且使栅格单元3上连接外壳31正面顶部和正面底部的定位孔8与定位杆6滑动套接,并且使第一承载外壳1与第二承载外壳2相对接,从而使定位杆6外壁的一端与第二承载外壳2上的定位槽7滑动套接,最后使用内螺栓9对第一承载外壳1与第二承载外壳2进行位置固定。
[0026]当其部分栅格单元3损坏时,只需取下内螺栓9,使第二承载外壳2与第一承载外壳1分离,就可以使对损坏的栅格单元3进行更换即可。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包括第一承载外壳(1)、第二承载外壳(2)和多个栅格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栅格单元(3)等距设置在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所述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外壳(1),所述栅格单元(3)通过定位杆(6)固定卡接于第一承载外壳(1)和第二承载外壳(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第一开槽(4),所述第二承载外壳(2)的正面开设有第二开槽(5),所述栅格单元(3)位于第一开槽(4)和第二开槽(5)的内部,所述第二开槽(5)内壁的正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定位槽(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ABS注塑汽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单元(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阳牛怀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