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17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用于将氟管套设于铜棒,所述铜棒包括铜棒本体和连接于铜棒本体上端的铁丝,所述加装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推送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氟管的外径,所述推送部包括冲头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冲头座下端的冲头,所述冲头设置为管状,所述冲头的内径小于所述氟管的外径,用于将氟管推送至铜棒本体。本加装装置可使氟管均匀的套设于铜棒本体上,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能够减少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升工作效率。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码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喷码设备中,喷头上检测墨滴带电情况的装置,叫做检测极。现阶段通常使用氟管套在铜棒上作为检测极,氟管用来绝缘,传统的组装方案需要操作者使用管钳夹住氟管套在铜棒上,这种手工做法,很难保证检测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进,并且装配效率非常低;另外,将氟管套在铜棒上,氟管有夹钳的凹痕,这种凹痕经常会导致墨水渗透到设备里,导致设备短路。所以传统的方案产品合格率比较低且需要额外的工时返修喷码设备,给喷码设备的质量稳定性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设备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用于将氟管套设于铜棒,所述铜棒包括铜棒本体和连接于铜棒本体上端的铁丝,所述加装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推送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铜棒定位,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氟管的外径,所述推送部包括冲头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冲头座下端的冲头,所述冲头设置为管状,所述冲头的内径小于所述氟管的外径,所述冲头用于将氟管推送至铜棒本体。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头的外径≥所述氟管的外径。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的深度小于所述铜棒的高度。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头座和冲头可拆卸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头采用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的管壁厚度设置范围为0.4

0.9mm。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观察孔,所述观察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面,所述观察孔连通至所述安装孔的底端,通过观察孔可观察到氟管末端是否与铜棒本体末端齐平。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装装置,可使氟管的受力点集中至氟管的一端,从而使氟管均匀的套设于铜棒本体上,其产品合格率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无需使用管钳夹持氟管,使受力方向由两个方向改为垂直向下的一个方向,能够减少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13]1‑
氟管,2

铜棒,21

铜棒本体,22

铁丝,3

固定部,31

底座,32

安装孔,33

观察孔,4

推送部,41

冲头座,42

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用于喷码设备的检测极通常使用氟管1套设于铜棒2上,用于检测喷头上的墨滴带电情况,铜棒2包括铜棒本体21和连接于铜棒本体21上端的铁丝22,氟管1进一步套设于铜棒本体21上。
[0017]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包括用于铜棒2定位的固定部3和用于氟管1推送的推送部4,固定部3包括底座31以及设置于底座31上端的、具备一定深度的安装孔32,底座31需能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底座31设置为矩形体。安装孔32的横截面呈圆形,其孔径需大于氟管1的外径0.5mm左右,该设置一方面可确保铜棒2在安装孔32中处于竖直状态,另一方面安装孔32可容纳氟管1顺利的套设于铜棒本体21之外。安装孔32的深度需小于铜棒2的高度,该设置可确保当铜棒2置于安装孔32中时,其上端的铁丝22可部分露于安装孔32之外,便于在氟管1加装完成后,可夹持铁丝22将铜棒2从安装孔32中取出。
[0018]进一步,推送部4包括冲头座41以及连接于冲头座41下端的冲头42,冲头42与冲头座41优选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冲头42以及便于拆装收纳,冲头座41的形状设置为上端呈圆柱形,下端大致呈圆锥形,圆柱形的上端便于手持,也可将其固定于压力机中,便于控制冲头座41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冲头42上下运动,冲头42设置为管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不锈钢管,使用不锈钢管壁的一端作用于氟管1,将其推送至铜棒本体21之上,其不锈钢管的内径需小于氟管1的外径,不锈钢管的外径需大于等于氟管1的外径,需确保不锈钢管的下端最大范围的接触氟管上端,但不锈钢管的内径不宜太小,需方便的将铁丝22穿到其中。本实施例中,不锈钢管的内径设置为1.6mm,其管壁的厚度设置于0.4

0.9mm之间,优选为0.5mm,该内径设置可避让铁丝22,内径设置结合该厚度范围内的不锈钢管壁可使冲头42刚好作用于氟管1,并能够进行顺利推送。
[0019]在本实施例中,于底座31的侧面设有一连通至安装孔32底部的观察孔33,通过观察孔33,可看到氟管1是否到达铜棒本体21的底端。
[0020]为便于理解,示例性的,将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使用时,首先将铜棒2放置于安装孔32中,其上端的铁丝22部分露于安装孔32之外,然后将氟管1穿过铁丝22放置于安装孔32中,进一步将外力作用于冲头座41,使
冲头42的一端作用于氟管1,并向下用力,使氟管1套设于铜棒本体21,通过观察孔33观察到氟管1到达铜棒本体21的底端后,即可将冲头42撤回,使用夹持设备夹持铁丝22,将铜棒2取出即完成制作。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用于将氟管(1)套设于铜棒(2),所述铜棒(2)包括铜棒本体(21)和连接于铜棒本体(21)上端的铁丝(2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装装置包括固定部(3)和推送部(4),所述固定部(3)包括底座(3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31)上端的安装孔(32),所述安装孔(32)用于铜棒(2)定位,所述安装孔(32)的孔径大于所述氟管(1)的外径,所述推送部(4)包括冲头座(41)以及连接于所述冲头座(41)下端的冲头(42),所述冲头(42)设置为管状,所述冲头(42)的内径小于所述氟管(1)的外径,所述冲头(42)用于将氟管(1)推送至铜棒本体(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极的氟管加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42)的外径≥所述氟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程瀚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科思汇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