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83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1
本申请涉及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引导部设有间隔设置的雾化面及吸液面,吸液面将雾化介质吸收入引导部内部且输送至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雾化面上。发热体间接地接触储液腔中的雾化介质,因此与储液腔的雾化介质存在较长距离,能够避免高温导致储液腔内的雾化介质变质;由于吸液面通过引导部的内部将雾化介质输送至雾化部,具有输送量稳定的优点,确保了雾化的稳定性;发热体配合重力作用,有利于从油藏底部顺序加热雾化介质,在保证雾化气溶胶的一致性的前提下,避免对油藏底部的雾化介质反复多次加热,有利于储液腔的雾化介质的保质存储;发热体的热量直接作用于雾化面处的雾化介质,经雾化器热量损失相对较少,雾化效率高。雾化效率高。雾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子雾化产品主要由雾化装置和供电组件构成,供电组件即电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结构件,储液腔用于储存雾化介质亦称可雾化介质,雾化结构件用于对可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入的气雾;供电组件用于向雾化结构件提供能量。雾化结构件亦称雾化芯,传统雾化芯上的发热体通常是通过印刷、内嵌等方式安装在接触雾化介质的位置处,亦即发热体直接与储液腔中的雾化介质相接触,或者发热体直接与连通储液腔的底部位置相接触,这样会造成发热体热量过多的损失,而且会对底部接触位置处的雾化介质反复多次加热,不利于雾化介质的存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以解决经雾化器热量损失多、雾化效率低、不利于烟油存储等问题。
[0004]一种雾化结构件,其包括引导部及发热体;所述引导部设有雾化面及吸液面,所述吸液面设置为与雾化介质接触;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间隔设置,所述吸液面设置为将所述雾化介质吸收入所述引导部的内部,且通过所述引导部的内部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所述雾化结构件于所述雾化面上凸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远离所述吸液面;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上。
[0005]上述雾化结构件,通过雾化面与吸液面形成物理间隔,一方面发热体通过引导部间接地接触储液腔中的雾化介质,因此与储液腔的雾化介质存在较长距离,能够避免高温导致储液腔内的雾化介质变质;另一方面由于吸液面通过引导部的内部将雾化介质输送至雾化部,因此具有输送量稳定的优点,从而确保了雾化的稳定性;再一方面设置于雾化面上的发热体配合重力作用,有利于从油藏底部顺序加热雾化介质,在保证雾化气溶胶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有利于避免对油藏底部的雾化介质反复多次加热,从而有利于储液腔的雾化介质的保质存储;又一方面发热体的热量直接作用于雾化面处的雾化介质,经雾化器热量损失相对较少,雾化效率高。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及所述引导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以输送所述雾化介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雾化面;及/或,所述引导部的孔隙率小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孔隙率;及/或,所述引导部的内部设有相异孔隙以形成导向通道,所述吸液面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的与所述凸起结构相接触的位置;及/或,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安装方式包括印刷、插接、嵌设、套接及厚膜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及/或,所述发热体的覆盖面积不大于所述凸起结构凸出于所述雾化面的总面积,所述总面积包括所述凸起结构的远离所述雾化面的端面以及邻接所述雾化面各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或者,所述发热体完全覆盖于所述端面上;及/或,所述发热体全部设置于所述
凸起结构上;或者,所述发热体部分嵌入设置于所述引导部中且外露于所述雾化面上;及/或,所述引导部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所述穿槽设置为被通气管穿过;及/或,所述引导部于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之间具有输送结构,所述吸液面通过所述输送结构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于所述雾化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热体部分嵌入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或者,所述穿槽具有圆柱形、圆台形、棱柱形或棱台形;及/或,所述输送结构为输送管道或者多孔结构。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包括相连接的底部及壁部;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均设置于所述底部上;所述壁部设置为抵接安装所述引导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相背设置;及/或,所述引导部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所述底部的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吸液面,所述穿槽设置为被通气管穿过;或者,所述引导部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凸设于所述底部上,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壁部相对于所述底部具有相同的凸起方向;所述凸部、所述壁部及所述底部共同形成存液区,所述存液区设置为存放所述雾化介质,所述吸液面设置于所述存液区的底部;所述引导部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所述凸部,所述穿槽设置为被通气管穿过。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一组电阻加热结构,一组所述电阻加热结构包括导电连接的发热电阻丝及二个电极片,所述电极片设置为连接电源,所述发热电阻丝设置为于所述雾化面上加热所述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电阻丝相对于所述雾化面均匀设置;及/或,所述发热电阻丝弯曲设置以延长与所述雾化面的接触长度;及/或,所述发热电阻丝的各部分与所述吸液面或所述雾化面具有相同距离;及/或,所述引导部上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发热电阻丝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油槽在所述雾化面上正投影的范围内;及/或,所述引导部的底部及壁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引导部的底部、壁部及凸部为一体式结构;及/或,所述引导部的底部、壁部及凸部均具有多孔结构;及/或,所述吸液面呈圆环形;及/或,所述雾化面呈圆形;及/或,所述吸液面的数量为至少二个,且各所述吸液面到所述雾化面的距离相等;及/或,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吸液面于重力方向高于所述雾化面;及/或,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引导部的壁部及/或凸部于重力方向高于所述雾化面;及/或,所述引导部于所述雾化面的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位置处,设有防止所述雾化介质漏出所述引导部的防漏密封层。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储液结构件、吸嘴结构件及任一项所述雾化结构件;所述储液结构件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设置为容置所述雾化介质,且所述吸液面设置为接触所述雾化介质;所述发热体于所述雾化面上所生成的气溶胶与所述吸嘴结构件流体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结构件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分别与所述雾化面及所述吸嘴结构件流体连通以传输所述气溶胶;所述雾化结构件还包括密封上盖,所述密封上盖开设有穿孔及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密封上盖密封所述储液腔以使所述储液腔中的所述雾化介质仅通过所述进液口接触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吸液面;所述通气管设置为穿过所述穿孔。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包括电源及任一项所述雾化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装置连接,用于供电。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所述雾化结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A

A方向剖视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0]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110)及发热体(120);所述引导部(110)设有雾化面(116)及吸液面(119),所述吸液面(119)设置为与雾化介质接触;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间隔设置,所述吸液面(119)设置为将所述雾化介质吸收入所述引导部(110)的内部,且通过所述引导部(110)的内部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116);所述雾化结构件(100)于所述雾化面(116)上凸设有凸起结构(117),所述凸起结构(117)的凸起方向远离所述吸液面(119);所述发热体(12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11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17)及所述引导部(110)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凸起结构(117)以输送所述雾化介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雾化面(116);及/或,所述引导部(110)的孔隙率小于所述凸起结构(117)的孔隙率;及/或,所述引导部(110)的内部设有相异孔隙以形成导向通道,所述吸液面(119)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116)的与所述凸起结构(117)相接触的位置;及/或,所述发热体(120)与所述凸起结构(117)的安装方式包括印刷、插接、嵌设、套接及厚膜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及/或,所述发热体(120)的覆盖面积不大于所述凸起结构(117)凸出于所述雾化面(116)的总面积,所述总面积包括所述凸起结构(117)的远离所述雾化面(116)的端面以及邻接所述雾化面(116)各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或者,所述发热体(120)完全覆盖于所述端面上;及/或,所述发热体(120)全部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117)上;或者,所述发热体(120)部分嵌入设置于所述引导部(110)中且外露于所述雾化面(116)上;及/或,所述引导部(110)开设有穿槽(115),所述穿槽(115)贯穿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所述穿槽(115)设置为被通气管(150)穿过;及/或,所述引导部(110)于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之间具有输送结构,所述吸液面(119)通过所述输送结构将所述雾化介质输送至所述雾化面(1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10)于所述雾化面(116)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热体(120)部分嵌入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或者,所述穿槽(115)具有圆柱形、圆台形、棱柱形或棱台形;及/或,所述输送结构为输送管道或者多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10)包括相连接的底部(111)及壁部(112);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均设置于所述底部(111)上;所述壁部(112)设置为抵接安装所述引导部(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雾化结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相背设置;及/或,所述引导部(110)开设有穿槽(115),所述穿槽(115)贯穿所述底部(111)的所述雾化面(116)与所述吸液面(119),所述穿槽(115)设置为被通气管(150)穿过;或者,
所述引导部(110)还包括凸部(113),所述凸部(113)凸设于所述底部(111)上,且所述凸部(113)与所述壁部(112)相对于所述底部(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