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704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6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气溶胶生成设备包括供电装置及所述雾化装置,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与所述雾化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储料腔及所述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部及过气部,所述雾化部呈中空管状且贯穿形成有雾化腔;所述过气部连接于所述雾化部的外侧周面,所述过气部与所述雾化部之间形成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相互独立,所述过气部用于阻隔所述雾化介质从所述过气部的外壁面和/或所述过气部内部传递至所述过气通道内;其中,所述雾化部用于与雾化介质接触并将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过气通道。传递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过气通道。传递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过气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烟油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等低危害的卷烟替代品。
[0003]然而,传统的电子烟中存在雾化芯易被堵塞而无法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0005]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
[0006]雾化部,所述雾化部呈中空管状且贯穿形成有雾化腔;
[0007]过气部,连接于所述雾化部的外侧周面,所述过气部与所述雾化部之间形成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相互独立,所述过气部用于阻隔所述雾化介质从所述过气部的外壁面和/或所述过气部内部传递至所述过气通道内;
[0008]其中,所述雾化部用于与雾化介质接触并将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过气通道。
[0009]传统的电子烟的雾化芯易被烟油等雾化介质堵塞时无法通气,则用户抽吸时电子烟内部的咪头无法检测到气流变化,则雾化芯无法工作。相较于传统的电子烟,本申请的上述雾化组件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0]其一,当雾化部与雾化介质接触后,可以将雾化介质传递至雾化腔及过气通道内,以使雾化介质雾化形成可供抽吸的气溶胶。由于雾化腔是由雾化部围合形成,雾化部可以从雾化腔的整个内侧周面传入雾化介质。由于过气通道是形成于雾化部与过气部之间,即过气通道的内侧周面有一部分是雾化部的结构,还有一部分结构是过气部的结构,则过气通道仅有属于雾化部的部分内侧周面会传入雾化介质。换言之,相较于雾化腔,过气通道单位时间内的雾化介质的传入量更少,可以避免过多的雾化介质从所述过气部的外壁面和/或所述过气部内部进入通气孔内,从而有效降低了过气通道被雾化介质堵塞的可能性,确保通气孔的导通。即便雾化腔的雾化介质过多而被雾化介质堵塞,用户抽吸时设备始终可以通过通气孔检测到气流变化,检测到气流产生变化时雾化组件便可以开始工作,发热体产热进而促使雾化腔内堵塞堆积的雾化介质雾化,实现雾化腔的重新导通;
[0011]其二,当雾化腔被雾化介质已被堵塞,而过气通道处于导通状态,用户刚开始抽吸时,雾化组件刚开始工作,雾化腔可能尚处于未导通的状态,雾化腔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产生气溶胶。此时,过气通道内具有一定量的雾化介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雾化形成一定量的气溶胶以马上供应用户的抽吸,确保较好的用户体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气通道由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围合形成。过气通道仅有部分内侧周面是雾化部所构成,雾化介质的传入速率相对较低,可以降低过气通道被雾化介质堵塞的可能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套管,所述雾化套管套同时套设于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所述雾化套管的内侧周面与所述雾化部、所述过气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过气通道,所述雾化套管的内侧周面与所述过气部均用于阻隔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过气通道内。在此实施例中,过气通道的内侧周面由三部分构成,其中,仅有雾化部构成的部分内侧周面能够将雾化介质传入过气通道内,其余的内侧周面由于雾化套管的内侧周面及过气部所构成,雾化套管及过气部可以尽量避免雾化介质传入过气通道。因此,总体上来看,这种结构设置降低了过气通道单位时间内的雾化介质的传入量,可以降低过气通道被雾化介质堵塞的可能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套管,所述雾化套管套同时套设于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所述雾化套管的管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孔,所述雾化部至少部分通过所述进料孔暴露以与所述雾化介质接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部朝向所述进料孔的一侧还设有导料部,所述导料部用于与所述雾化介质接触以将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雾化部;所述导料部与所述雾化部均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且所述导料部的孔隙率高于所述雾化部的孔隙率。多孔材料制成的雾化部及导料部在微观层面呈现“多孔”形态,烟油等雾化介质可以通过毛细作用等在其内部传输雾化介质。一方面,由于导料部的孔隙率更高,导料部吸收及传导雾化介质的速度更快,即导料部可以提升雾化介质传递至雾化部的速率,避免雾化部因雾化介质不足而出现干烧的情况;另一方面,雾化部的孔隙率较低,则雾化介质在雾化部内的传导速率会有所降低,可以避免雾化介质过快传入雾化腔而出现漏液、堵塞雾化腔等情况。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料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进料孔内。雾化部与导料部连接,而导料部伸入雾化套管的进料孔内,则雾化部可以通过导料部与雾化套管配接,有助于增强雾化套管与过气部及雾化部的密封性和牢固性,不易松动,同时装配起来也更加容易。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料部背向所述雾化部的一侧与所述雾化套管的外侧周面平齐。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料部远离所述雾化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雾化套管的外侧周面。当雾化套管的外侧周面充满雾化介质时,如存储有雾化介质的储料仓设置于雾化套管的外侧的进料孔附近时,凸出雾化套管的导料部相当于直接伸入了雾化介质之中,可以增加导料部与雾化介质的接触面积,提升导料部吸收和输送雾化介质的速度。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部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所述过气部由无孔材料或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所述过气部的孔隙率低于所述雾化部的孔隙率。例如,所述过气部由无孔材料制成,所述雾化部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又如,所述过气部与雾化部均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且所述过气部的孔隙率低于所述雾化部的孔隙率。可以理解的,雾化部由多孔材料制成,烟油等雾化介质可以渗入其内进行传递。过气部由无孔材料或孔隙率较低的多孔材料制成,则烟油等雾化介质难
以渗入,即过气部与雾化部连接在一起,雾化介质也难以从雾化部传递至过气部内,从而避免雾化部所吸收的雾化介质进入过气部的过气通道内。此外,这样设置的好处还包括,过气部的孔隙率低,则抗压强度更高,可以显著增强雾化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便于产品的装配。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气部与所述雾化部一体烧结。直接将雾化部与过气部烧结一体,在结构上更为可靠,有效提升了装配效率,便于自动化生产。其中,烧结可以是指在高温下,陶瓷等多孔材料的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其中,可以采用烧结的方式将无孔材料和多孔材料进行连接,此过程不会害物质产生,可以确保雾化芯的安全性。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气通道设置为多个。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设置为多个。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部,所述雾化部呈中空管状且贯穿形成有雾化腔;过气部,连接于所述雾化部的外侧周面,所述过气部与所述雾化部之间形成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相互独立,所述过气部用于阻隔所述雾化介质从所述过气部的外壁面和/或所述过气部内部传递至所述过气通道内;其中,所述雾化部用于与雾化介质接触并将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过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通道由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围合形成;或,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套管,所述雾化套管套同时套设于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所述雾化套管的内侧周面与所述雾化部、所述过气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过气通道,所述雾化套管的内侧周面与所述过气部均用于阻隔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过气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套管,所述雾化套管套同时套设于所述雾化部与所述过气部,所述雾化套管的管壁贯穿开设有进料孔,所述雾化部至少部分通过所述进料孔暴露以与所述雾化介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朝向所述进料孔的一侧还设有导料部,所述导料部用于与所述雾化介质接触以将所述雾化介质传递至所述雾化部;所述导料部与所述雾化部均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制成,且所述导料部的孔隙率高于所述雾化部的孔隙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