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84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6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装置、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传感元件。壳体形成有进气端和出气端;雾化装置设于壳体内并与进气端连通;第一气道的一端与雾化装置连通,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出气端连通,第一气道用于将雾化装置所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出气端;第二气道的一端与进气端连通,第二气道的另一端与传感元件的一端连通,传感元件的另一端与出气端连通并用于在检测到出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雾化装置开始工作。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雾化装置开始工作。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雾化装置开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烟油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等低危害的卷烟替代品。
[0003]传统的电子烟一般都设置有用于传输烟气的通气管道,且通气管道内设有传感元件。用户抽吸时,通气管道的部分气流流过传感元件,触感器感应到气流流动从而使电路导通开始加热以生成烟气。
[0004]然而,传统的电子烟其通气管道内的传感元件存在检测不灵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0006]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器,其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进气端和出气端;
[0008]雾化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进气端连通;
[0009]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用于将所述雾化装置所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所述出气端;
[0010]第二气道及传感元件,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元件的一端连通,所述传感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出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所述雾化装置开始工作。
[0011]上述雾化器,其传感元件位于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壳体的进气端可以通过第二气道与传感元件一端连通,壳体的出气端与传感元件另一端连通。当用户抽吸时,外界气体从进气端直接经过第二气道输送至出气端,传感元件由于与出气端连通,可以检测到出气端的气流变化,即传感元件靠近出气端的一端出现负压,从而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以产生气溶胶。而传感元件另一端由于通过进气端与大气连通,能够有效确保传感元件在抽吸停止时及时复位并使得雾化装置停止工作。雾化装置所生成的气溶胶通过第一气道从壳体的出气端输出。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各自独立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气道内的气溶胶、水汽或冷凝液等传导至第二气道内而接触传感元件,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被误触发,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元件受到腐蚀,从而防止传感元件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或失灵。可以理解的,用户抽吸时,传感元件的灵敏度高,能够使雾化器快速反应抽吸工作,从而快速生成气溶胶以响应用户的抽吸需求,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进气端之间,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相互隔离的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保证实施效果的前提下,结构更为精简,既
便于生产制造,并降低成本,又可以降低雾化器整体结构的重量,即较为轻巧,利于用户握持。此外,支架设于雾化装置与出气端的之间,即第一气道需绕过支架与出气端连通,这样的设置无形中增长了第一气道的传输长度,可以在气溶胶沿着第一气道传输的过程中有效散热,从而降低了从输气端输出的气溶胶的温度,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防止烫伤。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侧周面开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气道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传感元件设于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气道靠近所述贯穿孔的一端。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筒和端盖,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周面开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固定筒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且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所述贯穿孔,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端盖内并与所述贯穿孔连通。其中,端盖的制造优选如硅胶等的密封材料,使得传感元件位于出气端和第二气道之间并阻断两者的气流连通。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传感元件两端的气压独立,在传感元件检测到出气端的气流变化时,即传感元件靠近出气端的一端出现负压,从而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以产生气溶胶,确保传感元件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内的电源。支架位于雾化装置与出气端之间,则支架内的电源也位于雾化装置与出气端之间。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合理利用了支架的内部空间以容置电源,节省空间,精简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雾化装置的烟油或冷凝液与电源接触,有利于电源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并提高产品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的外侧周面沿径向内凹形成有限位槽,所述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主体及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周面上。插接部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支架与雾化装置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支架上的第二凹槽可以绕过雾化装置与进气端连通。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充电件与导电件,所述充电件设于所述雾化装置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所述充电件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传感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雾化装置之间的导气结构,所述雾化装置内形成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导气结构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结构包括导气凸部和导气凹部,所述支架与所述雾化装置两者中的任一者设有所述导气凸部,另一者设有所述导气凹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导气凸部插设于所述导气凹部内以与所述雾化装置连接,且所述导气凸部与所述导气凹部围合形成导气腔,所述雾化通道通过所述导气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雾化通道与第一气道的连通,另一方面提高了支架与雾化装置的连接可靠
性。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凸部沿所述雾化通道的周向延伸呈开口环状,所述导气凹部与所述导气凸部在形状和尺寸上相适配,所述导气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
[0022]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
[0023]上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可以是指烟油电子烟,也可以是指低温烘烤电子烟。壳体的进气端可以通过第二气道与出气端直接连通。当用户抽吸时,外界气体从进气端直接经过第二气道输送至出气端,传感元件由于与出气端连通,可以检测到出气端的气流变化,即传感元件靠近出气端的一端出现负压,从而控制雾化装置开始工作以产生气溶胶。而传感元件另一端由于通过进气端与大气连通,能够有效确保传感元件在抽吸停止时及时复位并使得物化装置停止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进气端和出气端;雾化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用于将所述雾化装置所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所述出气端;第二气道及传感元件,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元件的一端连通,所述传感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出气端的气流出现变化时驱使所述雾化装置开始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进气端之间,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相互隔离的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周面开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气道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传感元件设于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气道靠近所述贯穿孔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筒和端盖,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周面开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固定筒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且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壳体的内侧周面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所述贯穿孔,所述传感元件嵌设于所述端盖内并与所述贯穿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