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71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该车架梁体包括前纵梁、后纵梁和加强件。后纵梁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的一端上,变截面端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设在变截面端与前纵梁的连接处。该车架梁体在实现变截面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架梁体的生产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工程车辆是露天开采的专业运输设备,在工程车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要求其具有成本低、载重大和工作效率高的要求。工程车辆的车架一般承载着整车和货物的质量,车架的主要承重结构为车架梁体,为了满足较好的承载性能,近年来出现了变截面车架,其对制造成本、精度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变截面车架往往结构较为复杂,其工艺要求较高,部分车架还需要制造模具完成加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且还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0004]因此,亟需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能够在实现变截面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架梁体的生产难度。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车架梁体,包括:前纵梁;后纵梁,所述后纵梁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所述变截面端搭设在所述前纵梁的一端上,所述变截面端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所述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变截面端与所述前纵梁的连接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的顶部;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的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的底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渐变段,所述第一渐变段的宽度在接近所述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渐变段的侧面与所述前纵梁的竖直面齐平。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渐变段的一端搭设在所述前纵梁上,所述第二渐变段搭设在所述前纵梁上的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前纵梁的宽度相同。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还具有主体段,所述主体段与所述第二渐变段在所述前纵梁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渐变段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并与所述主体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板具有第三渐变段,所述第三渐变段位于所述前纵梁的上方,所述第三渐变段与所述前纵梁的距离在接近所述加强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别由多个连接板依次
焊接连接形成,所述变截面端具有折弯区,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焊接处与所述折弯区间隔设置。
[0015]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焊缝与所述后纵梁的长度方向呈锐角设置。
[0016]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个如前文所述的车架梁体,两个所述车架梁体间隔设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的一端上,使得车架梁体的变截面位置位于前纵梁和后纵梁的重合处,既能够提高车架梁体承载力,减少车架梁体承载过大时产生的开裂现象。且车架梁体在前纵梁和后纵梁装配完毕后,在车架梁体上组装其他结构时,能够以后纵梁的侧壁和底壁作为基准,而避开前纵梁和后纵梁的连接处,从而不仅提高其他结构在车架梁体上的装配强度和可靠性,并提高车架总成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同时,由于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上,还能够将整个车架梁体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变截面结构,且其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难度。此外,在前纵梁和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也能有效改善车架梁体在承载作用力时导致的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状态,从而强化车架梁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附图标记
[0023]1、前纵梁;11、第一立板;12、第一顶板;13、第一底板;
[0024]2、后纵梁;21、变截面端;22、第二立板;221、第一渐变段;23、第二顶板;231、第三渐变段;24、第二底板;241、第二渐变段;242、主体段;
[0025]3、加强件;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梁体的具体结构。
[0031]如图1

图3所示,图1公开了一种车架梁体,其包括前纵梁1、后纵梁2和加强件3。后纵梁2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21,变截面端21搭设在前纵梁1的一端上,变截面端21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3设在变截面端21与前纵梁1的连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1);后纵梁(2),所述后纵梁(2)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21),所述变截面端(21)搭设在所述前纵梁(1)的一端上,所述变截面端(21)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所述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设在所述变截面端(21)与所述前纵梁(1)的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11);第一顶板(12),所述第一顶板(12)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的顶部;第一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3)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所述第二顶板(23)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22)的顶部;第二底板(24),所述第二底板(24)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22)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渐变段(221),所述第一渐变段(221)的宽度在接近所述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渐变段(221)的侧面与所述前纵梁(1)的竖直面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4)的一端具有第二渐变段(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孙绍新阮飞翔
申请(专利权)人: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